毛翠雀花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21:26
编辑 锁定
毛翠雀花(学名:Delphinium trichophorum Franch.)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30-65厘米,叶3-5生茎的基部,叶片肾形或圆肾形。总状花序狭长;下部苞片似叶,上部苞片披针形,全缘。萼片淡蓝色或紫色,上萼片船状卵形,花瓣顶端微凹或二浅裂,心皮3,子种子四面体形,沿棱有狭翅。8-10月开花。生高山草坡。分布于中国西藏、四川、甘肃和青海。
中文学名
毛翠雀花
拉丁学名
Delphinium trichophorum Franc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毛茛目
毛茛科
翠雀属
毛翠雀花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 1893

毛翠雀花形态特征

编辑
毛翠雀花 毛翠雀花
毛翠雀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5-)30-65厘米,被糙毛,有时变无毛。叶3-5生茎的基部或近基部处,有长柄;叶片肾形或圆肾形,与短距翠雀花相似,长2.8-7(-10)厘米,宽4.8-13(-15)厘米,深裂片互相覆压或稍分开,两面疏糙伏毛,有时变无毛;叶柄长5-10(-20)厘米。茎中部叶1-2,很小,有时不存在。总状花序狭长;下部苞片似叶,具短柄,上部苞片变小,披针形,全缘;轴及花梗有开展的糙毛,花梗近直展;小苞片位花梗上部或近顶端,贴于萼上,卵形至宽披针形,长8-13毫米,密被长糙毛;萼片淡蓝色或紫色,长1.2-1.9厘米,内外两面均被长糙毛(长1.2-2毫米),上萼片船状卵形,距下垂,钻状圆筒形,长1.8-2.4厘米,基部粗3-5毫米,末端钝;花瓣顶端微凹或二浅裂,无毛,偶尔疏被硬毛;退化雄蕊瓣片卵形,二浅裂,无毛或有疏糙毛;雄蕊无毛;心皮3,子房密被紧贴的短毛。蓇葖长1.8-2.8厘米;种子四面体形,长约2毫米,沿棱有狭翅。8-10月开花。[1] 

植物形态

  • 毛翠雀花全株
    毛翠雀花全株(1张)
  • 毛翠雀花枝叶
    毛翠雀花枝叶(1张)
  • 毛翠雀花花果
    毛翠雀花花果(1张)

毛翠雀花产地生境

编辑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部、四川西部(海拔3350-4600米)、甘肃中部和南部(海拔3000-4000米)、青海东南部及东部(在东北部分布于海拔2100-2550米间山地)。生高山草坡。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康定。[1] 

毛翠雀花功能用途

编辑
医药:【藏药】卡普得洛:地上部分治疗肺疫热,肺热咳嗽,感冒咳嗽《藏本草》。嘎布得罗:地上部分治感冒《青藏药鉴》。
医药:根:祛风湿。叶:用于感冒。全草:杀虫。[1] 
用法与用量:煎汤6-10克。
性状鉴别,根圆锥形,不分枝,长2-4cm,直径2-6mm。表面棕褐色,具纵纹;根头部残留叶柄残基及中空的茎基。质脆,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茎多切段,被糙毛,多数脱落。叶皱缩存碎,灰黄绿色,完整叶燕尾服平后呈肾形或圆肾形,3深裂,长3-8cm,宽5-12cm,两面疏被糙毛。总状花序,萼片5,灰紫色,两面有毛,花瓣2。气微,味苦。

毛翠雀花繁殖栽培编辑

编辑
分株:春、秋季均可进行。春季新芽长至15-18厘米时扦插,生根后移栽,也可于花后取基部的新枝扦插。
扦插:繁殖在春季进行,当新枝长出l5厘米以上时切取插条,插入沙土中。
  播种:多在3-4月或9月份进行,发芽适温15℃左右。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先播入露地苗床,入冬前进入冷床或冷室越冬,春暖定植。南方早春露地直播,间苗保持25-50厘米株距。北方-般事先育苗,于4月中旬定植,2-4片真叶时移植,4-7片真叶时进行定植。雨天注意排水。栽前施足基肥,追肥以氮肥为主。老龄植株生长势衰弱,2-3年需移栽-次。植株高大,易倒伏或弯曲,需支撑固定。
育种:欧洲-些Hamihaton国家于17世纪就开始园艺化栽培,至今全球已培育出数千个观赏栽培品种,并广泛用于庭院绿化、盆栽观赏和切花生产。
注意事项:切花主要特性:飞燕草对乙烯高度敏感,当其暴露在3徽升/升乙烯浓度下24小时,切花即受害。硫代硫酸银(STS)处理和1-甲基环烯(1-MCP)处理(详见附录)可以减轻处源乙烯危害,增加采后寿命。
采切发育阶段:当花茎上大部分的花朵开放时采切。
瓶插寿命:处理适当的切花瓶插寿命可达14天之久。
  储藏运输
收到切花后应再剪截,在pH3.5~4.0的温热净水中水合处理。如果切花先前未被硫代硫酸银(STS)处理过,应在水合处理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银(STS)。
使用-种保鲜液湿储切花,储藏温度2~5℃。
切花展示区不要过冷或过热,应避开风和成熟的水果。
病虫防治
常见病害有黑斑病、根颈软腐病等。
  景观用途:翠雀花花形别致,色彩淡雅。或丛植,栽植花坛、花境,也可用作切花。 药用价值:全草及种子可入药治牙痛。茎叶浸汁可杀虫。[2]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被子植物亚门 种子植物门 生物物种 毛茛科 植物 双子叶植物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