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底胶,是制鞋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材料之一。
- 中文名
- 落底胶
- 外文名
- 无
- 丁酮:丙酮
- l:1
- 优 点
- 无
落底胶技术关键点
编辑粘接技术的成败直接影响到鞋的质量及其穿着寿命。粘接质量的好坏主要决定于胶粘剂的组成与配制,同时亦不容忽视其粘接工艺。
落底胶胶液的配制
编辑(1)溶剂组成 配制胶液应严格选择合适的溶剂,首先考虑的是聚氨酯胶粒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以及溶剂本身的挥发度。溶解性可根据溶解度参数相近的原则来确定。溶剂的挥发速度要恰当,随胶粘工艺而定。挥发速度过快,容易在被粘物表面结膜,阻碍内部溶剂的继续蒸发。当空气中湿度大时,由于挥发吸收热量,又容易在表面凝结水珠,影响粘接质量。一般采用混合溶剂,其因一是为了提高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使之呈最佳状态;二是可借助挥发速度和沸点高低相配合的溶剂来调节胶粘剂的可使用时间。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考虑溶剂的毒性和价格。配制鞋用聚氨酯胶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表配制鞋用聚氨酯胶液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性质
溶剂名称 溶解度参数,SP 极性分数,P 沸点,℃ 挥发速度,min
9.1
9.2 8.9
10.1 0.695
0.167
0.510
0.001
0.380 58.5
77.2
79.6
110.6
155.6 3.5
4.3
5.4
6.6
14.6
注:聚氨酯溶解度参数为10。
*挥发速度测定方法是取5g溶剂在58℃下完全挥发的时间(min)。
配制鞋用聚氨酯胶液用的混合溶剂组成(质量份数比)如下,可供参考:
①甲苯:丁酮:丙酮:35:25:25
②甲苯:丁酮:环己酮:35:30:15
③甲苯:丁酮:醋酸乙酯:5:2:3
④丁酮:丙酮:l:1
⑤丁酮:丙酮:环己酮:50:33:2
⑥丁酮:丙酮:醋酸乙酯二25:30:30
⑦丙酮:醋酸乙酯二65:17
(2)固含量 关于胶液中的固含量(%),我国生产鞋用聚氨酯胶粘剂的厂家,一般控制在15%左右,而国外厂家一般控制在18%左右。胶液中的固体,主要是聚氨酯弹性胶粒,之外还加入的其他助剂,如配方中加1%的纳米二氧化硅(VK-SP15),不仅可以提高鞋用聚氨酯(PU)胶粘剂的粘结强度,还可以使胶水的储存稳定性大大延长。因为纳米二氧化硅(VK-SP15)在胶粘剂和密封剂体系中均匀分散后,可以形成一个二氧化硅聚集体网络,聚集体通过表面的硅醇基(Si-OH)与聚合物分子形成氢键,使体系的流动性受到限制,体系的粘度增加,从而起到增稠的作用,同时,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氢键和二氧化硅网络受到破坏,导致体系粘度下降,即发生触变效应,便于施工,一旦剪切力消除,二氧化硅网络和氢键又重新形成。从而有效防止PU胶储存期间的沉降和使用过程中的流挂。
(3)粘度 鞋用聚氨酯胶粘剂的粘度一般为1200-2000mPa?s(25℃)。
落底胶操作规范
编辑1、 表面处理:首先请正确识别被材质,使用前请将被粘合物表面做适当的处理,如除油、去锈、除水份、打磨等。除油使所需粘合物表层不含油质、灰垢及其它污染物料,去污可用120号汽油、天那水、甲苯或者是乙酸乙酯等快干性溶剂擦洗干净并晾干,打磨一般用0号或者1号砂纸轻轻打磨。对于不同材质选用不同的处理剂,选用的标准是“相似相溶”,其用途是增加PU胶对材质的附着力;
2、 因材施胶:一般涂上一遍胶即可,选择低粘度的、低固含量的PU胶,对于多孔性被粘物,选择高粘度、高固含量的PU胶,需要涂胶2遍,并且一定要在头遍胶溶剂基本上挥发后才能进行下遍涂胶,不可操之过急,则只需涂一遍胶即可;
3、 施工流程:准确识别被粘材料→表面除污→上相应的处理剂→烘干(70℃X3-5’) →上第一次PU胶→烘干(70℃X5’)→上第二次PU胶→ 烘干(70℃X5’)→ 贴合 → 加压 → 冷却 → 整理 → 包装;
4、 贴合方法:在粘性维持时间内贴合,即材质出烘箱0-3’内贴合,冬季应在2’内贴合。而且在贴合时尽量一次对准贴合,二次复贴会影响粘合效果;
5. 施压方法:调好压机,使被力面均匀受力,加压时间为8-12秒,加压力度越大,效果越好,但以材料不变型为基本;
6、不良的涂布会有以下的影响:
* 胶层太薄,容易造成“粘力不够”等问题;
* 胶层太厚,会“增加成本”、“某些部位未能完全干燥”,同时会造成“积胶”等,影响粘合质量;
* 胶层不均匀,会造成部分区域“积胶”、“部分弹开”、“起泡”等现象。
落底胶注意事项
编辑1、 处理前,首先应充分分辨材质,不同材质,应使用不同处理剂;
2、 依不同材质及接着组合,选用适当胶水。不同系列接着剂亦需选用不同系列处理剂,特殊材质之处理剂请依本公司操作说明正确使用;
3、 处理方面要求彻底均匀,纱布、棉花等辅料须经常更换,确保处理效果;
4、 待处理剂充分干燥后,再予上胶。上胶量要求均匀,避免积胶及厚薄不一或欠胶;
5、 表面粗糙之材质,一次上胶时宜选用高固成份、高粘度接着剂,如需二次上胶,需待第一次胶干燥后再上第二次胶;
6、 接着剂添加硬化剂时,一般比例3-5%,由于硬化剂比重较大,易沉于容器底部,故搅拌时应左右上下充分搅拌,确保均匀;
7、 硬化剂容易与空气中之水气等起反应,用后应立即紧密盖口以免变质,影响接着效果;
8、 硬化剂主成份为聚异氰酸盐及有机溶剂,聚异氰酸盐易与各种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故应避免与人体接触,若不幸触及,应以大量清水清洗及送医院处理;
9、 浅色材质,若欲要求外观,除选用浅色接着剂外,可配合添加浅色硬化剂如RN等;
10、接着尼龙或橡胶材质,请配合使用硬化剂;
11、上胶后,干燥温度宜设定在55℃—65℃之间,干燥时间以3分钟到5分钟为宜,上胶处及上胶后避免风吹及置于潮湿地方,否则容易造成表面结皮或表面白雾状,导致接着不良;
12、选择粘性最佳时机贴合,一次对准,尽量避免拉开再贴合;
13、贴合后务必在粘性维持时间内完成全部加压动作,堆积过久再行加压,错过最佳贴合时间将
可能导致接着不良等现象;
14、加压时间与压力大小应适当设定,压力愈大,接着愈佳,但以鞋材不变形为原则,时间亦
应控制在8-12秒以上为佳;
15、用后之刷子可以用适当溶剂清洗干净,并浸泡于适当溶剂内,以保持刷子柔软;
16、使用整理剂去除鞋面污染物时,防止溶剂渗入接着剂层,破坏结晶,而造成接着不良;
17、接着剂及硬化剂内含易烯类有机溶剂,使用时应远离火种及不能直接受热,以防万一,使用
后密盖,保存于干燥处;
落底胶温馨提示
编辑1、 如果胶未完全干燥容易出现“粘力不好”或“无粘性”等现象,无法正常粘合;
2、 如果在粘性维持时间以外贴合会出现“无粘性”、“无法正常粘合”等现象,即使强行粘上,
也会因拉力过小而自动“弹开”;
3、 如果在胶水中已经加了固化剂请于2小时以内用完,否则会有胶水粘度上升而无法操作的情
况;
4、 一定要有一个加压过程,而且加压要均匀受力,压力以材料不变形为前提可自动调节,对于
难受力的部位(内、外腰)请用滚压等的方式进行加压。
落底胶常见问题分析
编辑1、 问:为何在做白色材料时经常会遇到刷过胶的地方变黄色?
答:首先这与此款白色材料本身或被所粘物污染所致,我司生产的PU胶绝对不会黄变,这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在市面上我们通常会遇到白色PU/PVC与橡胶粘合,因橡胶所用处理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在胶水覆盖其上时被其氧化,所以出现黄变,此时的做法是在处理底材橡胶时药水不要外溢,有外溢的要及时清理掉。
2、 问:为何在秋冬季节粘性比夏天时差?
答:这些都是因为没有按照我司提供的正确的操作规范来做造成的。另外,这个问题涉及到产品的粘性维持时间的性能等方面,在夏天温度高,可以在3’内贴合无异常。而秋冬季节,气温相对较低,冷空气直接胶面,使得胶的粘性维持时间缩短,此时就不能按夏天的操作,要在2’内贴合好或根据当时及当地的条件适当改变和正确使用。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