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海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17:30
编辑 锁定
马佳·图海(?—1681年)原为费莫氏,字麟洲,隶满洲正黄旗。父穆哈达,世居绥芬河。顺治二年(1645年),自笔帖式历国史院侍读。顺治八年(1651年),擢内秘书院学士,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顺治十二年(1655年),加太子太保,摄刑部尚书事,后因事夺官。
康熙帝即位,起授正黄旗满洲都统。康熙六年(1667年),复为弘文院大学士,加世职一等轻车都尉,充《世祖实录》总裁官。康熙九年(1670年),改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十三年(1674年),随信郡王鄂札平定察哈尔叛乱。康熙十五年(1676年),以抚远大将军同周昌降服王辅臣,征讨吴三桂,封三等公。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疾征还,卒谥文襄,赠少保兼太子太傅。雍正初,追赠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
本    名
马佳·图海
字    号
字麟洲
所处时代
清朝
民族族群
满族
出生地
辽阳新城
去世时间
1681年(康熙二十年)
主要成就
平定察哈尔、吴三桂叛乱
官    职
太子太保、刑部尚书、抚远大将军
封    爵
三等公
谥    号
文襄
追    赠
少保兼太子太傅、一等忠达公
旗    籍
满洲正黄旗

图海人物生平

编辑

图海大起大落

图海早年天资忠悫,性情敦笃。初任笔贴式加员外郎衔。
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改任内国史馆侍读,五月,兼任明史纂修官。这一年,与图海同时被提为国史馆侍读的有五人,被提为明史纂修官的有九人。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图海背着史书跟从顺治帝到南苑,顺治帝见他举止稳重,“欲重用之”,恐别人不服,就对众人说:“这个中书举止异常,应当依法处置。”众人都以图海无罪为他求情,顺治帝说:“不然,立刻让他担任卿相,才可以满足他的愿望。”因此,立即授予他内秘书院学士。[1] 
顺治十年(1653年),图海被晋升为弘文院大学士,列议政大臣,参与机务。
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因恪勤职守,加太子太保。五月,兼管刑部尚书事。次年考满,加少保,萌一子入监读书。可以说,正是由于顺治帝的赏识提拔,图海才迅速成为朝中的股肱大臣。后来顺治帝也说:“图海原系白身,朕破格优擢,任用一品。”
图海在管理刑部期间,并没有辜负顺治帝的期望,做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受到时人的肯定。据史载,他与姚文然同定律例,将明代酷法进行删除,并奏准除去死囚的长伽、匣床,以免狱卒凌虐。又毁掉明代镇抚司所用的酷刑刑具,如吕公绦、红绣鞋等,以免后人效法。这些做法,使得“当时翕然颂德”。
但图海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顺治帝对他的宠信日渐减少。
顺治十三年(1656年)七月,图海管理刑部仅一年多,就被顺治帝革去拜他喇布勒哈番、太子太保,又降三级。
顺治十五年(1658年),因江南乡试作弊一案,刑部“徇庇迟至经年”,“问拟甚轻”,图海受牵连,被革去少保、太子太保及所加之级。十二月,他奉命同大学士巴哈纳金之俊卫周祚李霨等校订《大清律》。
顺治十六年(1659年)闰三月,图海再次受到严重的打击。起因是侍卫阿拉那与公额尔克戴青家奴斗殴于
  市,刑部在审理时,判处阿拉那鞭一百,折赎,上奏得准。但十八天后,顺治帝下旨严办图海,图海被革职,家产籍没。这次处罚对图海来说,当然是非常致命的打击,丢官败家,还险些丧命。
但是顺治帝并没有忘记这件事。在顺治十八年十月,他临终弥留之际,留下了遗言:“原任都统图海,情罪原屈,欲改未及。遇有满洲都统缺补用。着图海补授都统。”可知顺治帝反省此事,承认图海是被冤屈的,所以留下遗言,待日后由新皇帝为他弥补。正是因为有了顺治帝的这句话,所以康熙帝即位后,马上就授予图海正黄旗满洲都统一职。[2] 

图海初试锋芒

清兵入关二十年来,南明政权、大西大顺农民军以及各地各阶层的抗清斗争势力,几乎全部被镇压下去。这时只有大顺农民军余部在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等率领下,据湖广、四川、陕西三省交界地的陨阳荆襄一带坚持抗清。清朝为统一全国,安定统治,决定消灭这块抗清据点。
康熙元年(1662)九月,下令三省各抽调三万绿营官兵,加上西安驻防八旗,实行会剿。面对十余万众的大敌,郝摇旗等组织农民军联合反击。次年七月下旬于彝陵(今湖北宜昌)附近重创湖广总督董学礼部。接着,又合师以七万之众进攻驻扎在四川巫山县境的湖广、四川总督李国英部,清军战事不利。八月,清廷决定再加强力量,任命图海为定西将军做为靖西将军都统穆里玛的副手,率领禁旅从京师出发,取道荆州前往征剿。图海至前线后与李国英、提督郑蛟麟、总兵俞奋起、于大海等实行连营围困。农民军乘清兵立足未稳之际,以三千余众袭击俞奋起营地,图海得报即亲自率兵迎战,击败之。终因众寡之势悬殊,农民军各部被围困在湖广兴山县一带,相继失败。十二月底,清军攻破农民军陈家坡大营,刘体纯自缢而死。三天后农民军另一据点黄草坪亦被攻下,郝摇旗等被俘牺牲。只有李来亨独据茅麓山凭险抵抗,清军虽有二十万众却接近不得。最后由于图海等实行长期围困,绝其粮道和声援,农民军处境愈加险恶。至康熙三年(1664)终于力不能支,李来亨下令烧毁山寨,阖门自焚而死。十月,图海与穆里玛等下令将俘获的六千余名农民军尽数屠杀,然后携带被俘的三千余人口及八千余名降兵班师。
康熙六年(1667年),图海晋升为弘文院大学士,加世职为一等轻车都尉。九月,充任纂修《世祖章皇帝实录》总裁官。
康熙七年(1668年)十二月,比利时人南怀仁劾钦天监监副吴明烜推算历法差错,图海奉命同诸大臣同往测验。后来,在康熙八年(1669年)七月、康熙九年(1670年)六月、康熙十一年(1672年)六月,他几次受命同刑部审理重犯,皆称旨,不但当时就受到康熙帝的称赞,而且在几十年以后,康熙帝还以图海为例,让刑部的官员向他学习。
康熙九年(1670年)改为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此时他在大学士中又位列第三。康熙十年(1671年)晋居第二。康熙十一年(1672年)七月,加太子太傅。声名复振,权势显赫。图海以文武之才,干练任职,卓有成效,而得到青年天子康熙帝的信任。[3] 

图海平察哈尔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疏请归辽东。七月,平西王吴三桂亦上书请求撤藩,实则窥探朝廷意旨。诸臣廷议时,除莫洛、米思翰、明珠等少数人主张撤藩外,多以撤藩必乱为虞,反对之,图海亦持反对意见。康熙帝认为,当时三藩俱握兵权,恐日久滋蔓,驯至不测,拒绝了图海等人的意见,下令撤藩。15这次在撤不撤藩的问题上,图海站在了大多数人一边,属于比较保守求稳的一派。当年十二月,吴三桂发动叛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叛应之。从此,战事开始,康熙帝倾全国兵力投入了平叛战争。为了筹集军饷,康熙帝命图海管理户部事务,负责督运军饷。图海本来已因病奏请解除阁务,但现在平叛需要他,他也就毫不犹豫地应允了。为了防止地方在征集军饷时增加百姓负担,他特意疏请饬令“一应军需不得私派,夫役不得先期拘禁,征收钱粮正项外不得丝毫科敛”,得到康熙帝准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横征暴敛的发生。
正当清廷全力准备平叛时,蒙古的察哈尔王布尔尼乘机兴兵作乱,军情紧急。康熙帝因京师禁旅皆南征,守备空虚;又急欲派大臣去平叛,十分担忧,就向孝庄太皇太后问询。孝庄说:“图海才略出众,可以胜任这个位置。”康熙帝遂命图海为副将军,随抚远大将军多罗信郡王鄂扎率军征讨。此时,京师已无兵力可用,图海便奏请选拔八旗家奴中的健勇者,得数万人,当天便集于德胜门外。次日黎明,图海整装至教场,检阅完毕,立即出发,一路急行军,不许夜宿,所过宣府等地州县村堡,任听众家奴抢掠,使其获金帛无数,不数日便到达察哈尔境内。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到达达禄。布尔尼早已设伏兵于山谷,列阵以待,并派三千人径直来战。鄂扎命图海、吴丹率轻骑迎战,令洪世禄率左翼搜山。当土默特兵行进过山涧时,忽然有伏兵冲出,阵乱。图海等分兵奋击,大败之。布尔尼又以四百骑继进,图海率兵力战,阵前号令曰:“之前此所掠夺的财物都是士庶家里的,不足以被称为宝物。如今察哈尔承元朝之后,数百年的基业,珠宝货宝夺的无法计算,你们如果能获取它们,可以保证终身富贵啊。”[1] 
众家奴听后,踊跃向前,战斗中无不以一当百,奋力杀敌,很快就将敌军打败。布尔尼又悉兵而出,列火器相拒,图海也严阵以待,接连重击叛军,大败之,其下都统晋津率其族阵前投降,布尔尼兄弟仅以三十骑仓皇逃遁,至扎鲁特境内贵苏特时,被前来会剿的蒙古科尔沁额驸沙津斩杀。[4]  至此,察哈尔被平定,清朝的后方得以安定。图海又奏请豁免所过宣府等地的粮税,以恤边氓。闰五月,清军班师凯旋,康熙帝率文武大臣至南苑大红门亲迎,行郊劳礼,特命副将军图海至御幄侍坐,问以战阵之事。回宫陛见时,康熙责问图海纵兵掳掠事,并将弹劾的奏章给他看,图海谢罪说:“以家奴的贫贱,抵御强大的敌人,如果不用财帛引诱壮大他们的胆量,如何让他们以死效力?”康熙听到后非常开心,说:“朕也知道你一定有今日的作为。”[1]  论功行赏,图海晋为一等男爵。这次平定察哈尔,图海立了大功,他以临时集结的、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战胜了强悍的蒙古骑兵,用的是纵兵掳掠以激励士兵的非常手段,这当然违反了“兵贵纪律”的原则,但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后人对图海的这种做法给予了理解和肯定。图海初次带兵就以出奇制胜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5] 

图海降王辅臣

三藩之乱形势 三藩之乱形势
察哈尔刚刚平定,陕西提督王辅臣又据平凉城反叛响应吴三桂。康熙帝派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鄂率兵攻打,久未下。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康熙帝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兵急赴陕西。三月,图海抵达平凉,“明赏罚,申约束,军威大震,贼众闻之惧”。诸将请乘势攻城,图海说:“仁义之师,先招降然后才攻打。我凭借皇上的天威,讨伐这些凶残的逆贼,不用担心无法攻克。顾念到城中数十万生灵,他们没有一个不是朝廷的赤子,如今惨遭叛贼劫掠到这种地步,覆巢之下,杀戮一定很多。等待他们主动投降归诚,用来体现圣主好生之德,不是更加美化吗?”城中军民听说后,莫不感泣,多有自相出城者,因此人心动摇,叛军的形势江河日下。图海在未开战之前,先用感化人心之术,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为了打下平凉,图海与总兵官孙思克等对虎山墩进行了巡视。虎山墩位于平凉城北,高数十仞,是通往西北的饷道。图海看了后说:“此地是平凉的咽喉,得到这个饷道,那么此城可以不攻而下。”正在巡视中,有王辅臣兵万余突来迎战,布列火器挨排。图海立即指挥军队分路还击,自巳至午,越战越勇,叛军被杀及坠崖而死者无数,清军遂夺虎山墩,平凉全城尽在俯视之下。接着,图海下令炮击城中王辅臣军营,军民皆汹惧。六月初一,图海军据虎山墩断平凉饷道,并派参议道周昌进城招抚王辅臣。周昌即周培公,荆门诸生,善用奇计。因辅佐振武将军吴丹有功,以七品官录用。图海军至潼关时,周昌求见,献招抚王辅臣之策,图海遂把他收为幕僚。王辅臣的总兵官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都是周昌的老乡,他们屡次劝说王辅臣投降,并以蜡丸密报周昌。周昌遂将此事报给图海,图海决定招降王辅臣。
王辅臣此时已穷蹙无计,只好派其副将谢天恩随周昌出城乞降。图海立即上奏康熙,康熙命颁布赦令,抚慰之。初六日,图海复令周昌入城宣诏。次日,王辅臣派布政使龚荣遇等率士民至清军大营,献上军民册。又派其子王继桢及总兵蔡元等,上交吴三桂所颁给的敕书和印札。图海见王辅臣并未亲自出降,知其仍心怀疑惧,便于十三日又派周昌及前锋侍卫保定图海之侄再次入城,温言开导。至十五日,王辅臣最终下定决心,亲往图海营中,叩头谢恩,剃发归降。图海遂传令各营严整队伍,只令副都统吴丹率数骑入城安抚,秋毫无犯。平凉城被围日久,百姓惨遭战争涂炭,死亡过半。图海命地方官赈济穷乏,掩埋尸骨,安顿流亡。于是,远近帖然,反叛者闻风相继来归。战后,军中论功,图海以诸将士记功牌上报兵部,而将记过牌全部焚毁,故深得军心。
平凉城的收复,促进了西北局势的好转。体内六月,图海派振武将军佛尼勒、提督张勇、王进宝等追击自秦州逃遁的吴之茂,于牡丹园击败之,又于西和县北山再次击败之,斩获无数,吴之茂仅以十余骑逃遁。31图海又派将军穆占进攻乐门,将逃遁的王屏藩部击败于红崖,收复了礼县。于是,叛军方面的固原巡抚陈彭、庆阳总兵周扬名、嘉峪关王好问、关山副将孔印雄等率所属文武官员九百余人、兵丁四万八千二百余名,陆续投诚。关陇地区遂平定。西北战场的胜利,使全国局势转危为安。图海处置得当,深得康熙帝赞许。[6] 

图海平定三藩

当时汉中、兴安尚在叛军手中,而平凉、庆阳初定,也人心不稳,所以图海奏请分兵防守各关隘,另派一军会同诸师征剿湖广叛军。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四月,图海招抚了韩城叛军,击败了五盘山、乔家山、塘坊庙、芭蕉园等地的叛军,收复了塔什堡。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不断受挫之后,于衡阳称帝,并于当年秋天死去,他最后的一次垂死挣扎也未能扭转局面。清兵却抓住时机在湖南展开大规模反攻,从此叛军一蹶不振。
镇武将军佛尼勒、副都统吴丹等在牛头山、香泉等处击败叛军,四川总督周有德、副都统觉和托等,在秦岭击败叛军,恢复了潼关堡五寨。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二月,康熙帝命图海速灭进犯宝鸡之敌,恢复汉中、兴安等地。九月,图海分兵四路,进取汉中、兴安。图海亲率将军佛尼勒等由兴安出发,总兵官程福亮为后援,驻守旧县关;将军毕力克图、提督孙思克等由略阳出发,西宁总兵朱衣克为后援,驻守西河;将军王进宝等由栈道进发,延绥总兵高孟为后援,驻守宝鸡;提督赵良栋由徽州的巴都山进兵。十月,图海军至镇安县,分两路进剿,行至火神庙,遇叛军总兵王遇隆等拒战,图海军击败之,渡干玉河,夺梁河关,叛军逃入四川。当月,王进宝收复汉中,赵良栋收复徽县、略阳,毕力克图收复成县、阶州。十一月,图海军收复兴安,又收复平利、紫阳、石泉、洵阳、白河及湖广的竹山、竹溪、上津等县。至此,陕西全省基本上已重新回到清廷的掌控之中。捷报陆续飞报朝廷,得旨嘉奖,下部议叙。不久,命图海率大军之半屯驻凤翔,防守陕西全省。另一半由吴丹等统领督运粮饷。十二月,图海上疏获准,于现存半兵中拨发千人,令署副都统鄂克济哈等统领,驻守要地汉中。
汉中、兴安的收复,为清廷收复四川创造了有利条件。康熙十九年(1680年)正月,康熙帝谕议政大臣等说:“进取四川,以满洲大兵为后应最为要策。”于是令图海帅师前赴汉中,接济进蜀诸军粮饷。九月,清廷为消灭降而复叛的谭弘,命总督哈占由保宁出击,图海奉命酌发军中满汉兵为之声援,以分敌势。同月,图海根据揭发,在汉中三河口地方,破获了清廷通缉八年之久的“朱三太子案”的要犯杨起隆[7] 

图海寿终正寝

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图海得悉叛军并力进犯四川叙州诸处,请率兵赴援,康熙帝谕称已派将往援,令图海仍驻汉中防守秦蜀。长年在外征战的图海已积劳成疾。康熙帝对他深表关注,七月谕兵部说:“大将军图海年老有疾,今四川云南渐次平定,可令携大将军敕印还京师。”十月,图海还朝,康熙帝召见于乾清门,嘉劳之。十二月初十,图海以病乞休,康熙帝加以慰留。十二月十九日,图海病故。康熙帝命大臣侍卫往祭茶酒,赐银三千两及蟒缎鞍马。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予祭葬,加祭二次,谥文襄。六月,以其子诺敏袭爵三等公。十一月,以《清太宗实录》告成,图海曾为监修总裁官,特为追叙加赠少保仍兼太子太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五月,特御制碑文,赞扬了图海一生的劳绩。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九月,图海之妻亡故,特遣官往奠茶酒。
雍正二年(1724),追赠图海为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寻命建祠立碑,春秋致祭。[8] 

图海历史评价

编辑
孝庄文皇后: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9] 
康熙帝:①尔图海秉资中悫,砥行端勤。密勿周旋,历有年所。敬以事上,诚以持躬。渊鉴沈几,克庸大任。自为都统时,曾平荆楚西山之乱。还入纶扉,赞襄匪懈。乃逆贼吴三桂凭藉宠灵,煽动南服。一时群不逞之徒,嚣然附和。察哈尔辜负国恩,造衅拘孽。尔以将军副信郡王,祗承庙算,出关征讨,肤功立奏,东服底平。继以泾原骚动,西土震惊。命尔为大将军,以乘胜之师,回戈西向。贼方肆其狂蹶,思与滇逆拼力。惟尔以重臣建牙,遂得横截秦陇,扼吭捣虚,逆势穷蹙,始帖耳垂尾,复来效命。迩年以来,尔镇抚三秦,威略大着,能使群贼胆寒。则凡天戈所指,建耆定之成功者,惟尔劳勋为多。[10]  ②昔尚书图海,对喀纳理事,惟公断无私,不但胜者心服,而负者亦心服,此皆无私之所致也。③器识老成,才猷练达,赞襄机务,宣力累朝。以文武之长才,兼忠爱之至性。劳绩茂着,倚毗良殷。④两朝密勿重元臣,秉钺登坛西定秦。钟鼎功名悬日月,丹青事业画麒麟。⑤威名万里作长城,壁垒旌旗壮远征。绥靖边陲驰露布,凯旋立奏泰阶平。[11] 
昭梿:辅翊世祖、圣祖二朝,功业卓然。[9] 
魏源:盖以舆台之贱御方张之寇,非此无以得其死力。淮阴所谓驱市人而与战,用不测之威,施不测之赏。非此者,幸勿藉口。[12] 
赵尔巽:图海始阻撤籓之议,及其鹰扬西土,绥靖秦陇,卒收底川之绩。川军入滇,遂竟全功。之芳力扼三衢,敌虽东略,终不能得志仙霞。下闽之功,与有劳焉。虽曰遭时盘错,抑亦圣祖驭材之效哉?并践纶辅,易名曰襄。呜呼,伟矣![13] 

图海子孙后代

编辑
子:诺敏,袭爵,历刑、礼二部尚书,正黄旗蒙古都统,领侍卫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抚远大将军。
孙:马尔赛[13] 

图海家族墓葬

编辑
图海家族墓原来位于关西庄村南,墓早已无存,仅存五通石碑、一对石狮。因为当地兴建京师园住宅区,所以石碑和石狮被迁到花虎沟,2005年初又迁到龙王堂村的龙王庙暂存。其中,图海墓的石狮起初被放置在龙王庙门前,后来又因石狮嘴部有残缺,故迁至五方桥旁边的肃慎亲王敬敏墓宫门内放置。2008年初,朝阳区文物管理部门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升旗广场附近的绿树林中,成燕翅状永久放置图海家族墓的五通石碑,以及在龙王庙前的林萃路发掘出土的清代龟趺一座。[14] 

图海史书记载

编辑
《清史稿·列传三十八》[13] 

图海影视形象

编辑
1988年《庄妃轶事》:刘龙饰演图海;
刘龙饰演的图海 刘龙饰演的图海
2001年《康熙王朝》:郝铁男饰演图海。
参考资料
  • 1.    《啸亭杂录》:文襄公讳海,马佳氏。辅翊世祖、圣祖二朝,功业卓然。初,公为中书舍人,负宝从世祖之南苑,上心识其人,欲重用之。恐犬不服,因谓众辅臣曰:“某中书举趾异常,当置于法。”众以无罪请。上曰:“否则立置卿相,方可满其愿也。”因立授内阁学士,不数年,氵存至大学士。康熙初,奏茅麓山之捷。甲寅冬,吴三桂既叛,察哈尔复蠢动,事闻,圣祖忧之。孝庄文皇后曰:“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上立召公,授以将印。时诸禁旅皆南征,宿卫尽空,公奏请选八旗家奴之健勇者,得数万人,公令以翌日聚德胜门外。是日黎明,公已 整装至教场,甫检阅毕,即趋以疾行,不许夜宿,每至州县村堡,即令众家奴略   掠之,所获金帛无算。不数日至察哈尔,下令曰:“前此所掠皆士庶家,不足为宝。今察哈尔承元之后,数百年之基业,珠玉货宝不可胜计,汝等如能获取之, 可富贵终身也。”众踊跃从事。公率众夜围其穹庐,察哈尔部长布鲁尼不及备,仓卒御敌。我兵无不一当百,卒擒之,公分散财帛,奖励士卒而归。陛见时,仁皇责其虏掠宣府等郡县,以有司劾章示之。公谢罪曰:“臣实无状,然以舆亻台   之贱,御方强之敌,若不以财帛诱之以壮其胆,何以得其死力?然上不即诛,待臣奏绩而后责之,实上之明也。”仁皇大悦曰:“朕亦知卿必有所为也!”因命公复西征焉。
  • 2.    《清史稿》:图海,字麟洲,马佳氏,满洲正黄旗人。父穆哈达,世居绥芬。图海自笔帖式历国史院侍读。世祖尝幸南苑,负宝从,顾其举止,以为非常人。擢内秘书院学士,授拜他喇布勒哈番,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顺治十二年,加太子太保,摄刑部尚书事。与大学士巴哈纳等同订律例。侍卫阿拉那与公额尔克戴青两家奴斗於市,谳失实,坐欺罔,免死,削职。世祖崩,遗命起用。圣祖即位,授正黄旗满洲都统。
  • 3.    《清史稿》:李自成馀众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啸聚郧、襄间。康熙二年,命图海为定西将军,副靖西将军都统穆里玛,将禁旅,会湖广、四川诸军讨之,屡破贼。未几,郝摇旗为副都统杜敏所擒,刘体纯亦破灭,惟李来亨据茅麓山,恃险负固,图海围之,绝其外援。来亨穷蹙,自焚死,其下以众降。执斩明新乐王及所署置官属,俘三千馀以还。六年,复为弘文院大学士,进一等阿达哈哈番。顷之,以兼都统乞解机务,不许。九年,改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 4.    勒德浑:《平定察哈尔方略》卷下《图文襄公用兵》。
  • 5.    《清史稿》: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请老。七月,吴三桂继之,实探朝旨。廷议移籓状,莫洛、米思翰、明珠等皆主如所请,惟图海持不可。上意决,遂黜图海议。三桂既反,命摄户部,理饷运。十四年,察哈尔布尔尼劫其父阿布柰以叛。命信郡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图海副之,讨布尔尼。时禁旅多调发,图海请籍八旗家奴骁健者率以行,在路骚掠,一不问。至,下令曰:“察哈尔元裔,多珍宝,破之富且倍!”于是士卒奋勇,无不一当百。战於达禄,布尔尼设伏山谷,别以三千人来拒。既战,伏发,土默特兵挫。图海分兵迎击,敌以四百骑继进,力战,覆其众。布尔尼乃悉众出,用火攻,图海令严阵待,连击大破之,招抚人户一千三百馀。布尔尼以三十骑遁,科尔沁额驸沙津追斩之,察哈尔平。师还,圣祖御南苑大红门,行郊劳礼。叙功,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 6.    《清史稿》:陕西提督王辅臣以平凉叛应三桂,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额督诸军攻之,久未下。三桂遣王屏籓、吴之茂等犯秦、陇,欲与平凉合。十五年,以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八旗每佐领出护军二名,率以往。临发,上御太和殿赐敕印,命诸军咸听节制。既至,明赏罚,申约束。诸将请乘势攻城,图海宣言曰:“仁义之师,先招抚,后攻伐。今奉天威讨叛竖,无虑不克。顾城中生灵数十万,覆巢之下,杀戮必多。当体圣主好生之德,俟其向化。”城中闻者,莫不感泣,思自拔。五月,夺虎山墩,虎山墩者,在平凉城北,高数十仞,贼守以精兵,通饷道。图海曰:“此平凉咽喉也。”率兵仰攻,贼万馀列火器以拒师。图海令兵更迭进,自巳至午,战益力,遂夺而据之,发大炮攻城,城人汹惧。图海用幕客周昌策,招辅臣降。昌,字培公,荆门诸生。好奇计。佐振武将军吴丹有劳,以七品官录用。图海次潼关,以策干之,客诸幕。辅臣所署置总兵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皆昌乡人,屡劝辅臣反正,以蜡丸告昌,昌白图海。图海即令昌入城谕降,辅臣遣其将从昌出谒,图海闻上,上许之。乃假昌参议道,赉诏往抚。辅臣使荣遇上军民册,子继贞缴三桂所授敕印,顾犹观望,复命昌偕兄子保定谕之,乃剃发降。因令吴丹入城抚定。吴之茂闻平凉下,自秦州遁,遣将军佛尼勒败之於牡丹园,又败之於西和县北山。将军穆占进攻王屏籓於乐门,败贼於红崖,复礼县。辅臣所署置巡抚陈彭,总兵周养民、王好问等相继降。秦地略定。叙功,进三等公,世袭。
  • 7.    《清史稿》:图海疏请遣兵赴湖广,会征吴三桂,上命图海亲率精锐以行。图海疏陈陕西初定、反侧未安状,乃授穆占征南将军,率满洲兵及平凉降卒往,图海仍留镇。时平凉、庆阳虽下,汉中、兴安犹为贼据。图海奏调绿旗兵,期第二年正月檄提督孙思克赴秦州,赵良栋赴凤翔,与张勇、王进宝会师进取,勇等谓须俟夏秋。上虑克汉中、兴安转饷难,令守诸要隘,分兵赴荆州攻三桂。十六年,图海招抚韩城等县伪官,又遣兵逼礼县、益门,先后败贼五盘山、乔家山、塘坊庙、芭蕉园、沙窝诸处,复塔什堡。十七年,复疏请分兵下汉中、兴安,上密谕止之。将军佛尼勒等又败贼牛头山香泉,四川总督周有德亦败贼秦岭,复潼关堡五寨。庆阳贼袁本秀受三桂札,谋乱。图海发庆阳、宜君、延安三营兵,会王进宝讨平之,斩本秀卫远沟。顷之,入觐。十八年,还镇。湖南、广西平。上命亟攻宝鸡,规取汉中、兴安,定四川。图海乃厉师攻益门镇,破之。会贼毁偏桥,兵不得进,状闻,诏严责。乃决策期分四路:图海亲率将军佛尼勒等趋兴安,总兵官程福亮为后援,屯旧县关;将军毕力克图、提督孙思克等自略阳进,总兵官朱衣客为后援,驻西河;将军王进宝、总兵官费雅达自栈道进,总兵官高孟为后援,驻宝鸡;提督赵良栋自徽县进。十月,师次镇安,分兵为二队,进败三桂将王遇隆,渡乾玉河,夺梁河关。三桂将韩晋卿遁。进宝亦复汉中。良栋复徽县、略阳。毕力克图复成县,又复阶州,遣参将康调元复文县。於是平利、紫阳、石泉、汉阴、洵阳、白河、竹山、竹溪、上津诸县皆下。兴安既克,图海统大军之半屯凤翔,寻移汉中,护诸军饷。会降将谭洪复叛,陕西总督哈占溯江讨之,诏图海遥为声援。
  • 8.    《清史稿》:二十年,以疾徵还。卒,谥文襄。太宗实录成,赠少保兼太子太傅。雍正初,追赠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子诺敏,袭爵,历刑、礼二部尚书,正黄旗蒙古都统。诺敏子马尔赛,自有传。
  • 9.    《啸亭杂录》  .闾巷扫花文学网[引用日期2014-11-4]
  • 10.    《清代碑传全集》卷四《太子太保中和殿大学士文襄公图海传》第32页;《满洲名臣传》卷一《图海传》,第11页
  • 11.    《圣祖仁皇帝御制诗集》卷一,四库全书本。
  • 12.    魏源:《圣武记附录》卷一三《武事余记》。
  • 13.    《清史稿·列传三十八》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11-4]
  • 14.    图海家族墓碑  .朝阳文化网[引用日期2014-11-5]
词条标签:
清朝 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