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海藨草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06:40
编辑 锁定
多年生草本或一年生草本。有匍匐根状茎或无。茎三棱形或圆柱形,具叶或叶退化而为叶鞘。
中文学名
佛海藨草
拉丁学名
Scirpus fohaiensis Tang et Wang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莎草目
莎草科
亚    科
藨草亚科
藨草族
藨草属
亚    属
秆状苞藨草亚属
蓆草组

佛海藨草形态特征

编辑
6-10 6-10
散生,根状茎短,无匍匐根状茎,具长的须根。秆高60-120厘米,直径达8毫米,圆柱状,平滑,基部具3-4个叶鞘,鞘褐色或绿黄色,上端开口斜截形,顶端急尖或钝圆或有时具刚毛状短尖,无明显的叶片。苞片1枚,为秆的延长,常折向下方,圆柱状,顶端渐尖,长2.5-5厘米;小穗极多,无柄,密集成头状,卵形或长圆形,长4-5毫米,宽约3毫米,深褐色,具多数花;鳞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或钝,膜质,长2-2.5毫米,淡棕色,具深褐色条纹,背面具一条中肋,稍延伸出顶端,具缘毛;下位刚毛5-6条,等长或稍长于小坚果,上生倒刺;雄蕊3,花药线形,药隔突出;花柱长,柱头2。小坚果宽倒卵形或倒卵形,平凸状,长约1.2毫米,成熟时黑色,具光泽。花果期3-6月。[1] 

佛海藨草分布及生境

编辑
产于云南(佛海县);水生,多生长在池塘中,海拔为1550米左右。[1]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被子植物亚门 自然 种子植物门 生物物种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