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08:43
编辑 锁定
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铜陵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2005〕8号),原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主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工作部门。[1] 
中文名
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所在城市
铜陵市
职能科室
10个
属    性
政府机关

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职能调整

编辑
(一)划出的职能
原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组织实施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的职能,划归市商务局。[1] 
(二)划入的职能
市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职能。[1] 
(三)转变的职能
1.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使用非政府投资建设的非重大项目和非限制类项目逐步实行登记、备案制。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1] 
2.强化宏观调控中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强产业政策研究,抓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拟订工作。[1] 
3.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强化研究拟订发展战略、规划和宏观政策的职能。[1] 

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能

编辑
经过以上职能调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
(一)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政策,做好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工作;编制全市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等专项发展规划;承担区域内国防经济动员工作。[1] 
(二)负责生产、商贸、财政金融等部门以及其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分析;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全市经济发展进行宏观预测;研究提出运用投资、财政、信贷等重要经济手段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1] 
(三)研究提出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提出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并协调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研究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调控市场体系发展的政策建议。[1] 
(四)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参与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1] 
(五)提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的布局,研究提出投资和建设领域重大政策;综合编制全市政府性基本建设年度投资计划;指导和监督政策性贷款、国外贷款的使用方向;按权限论证、核准、备案、审批、申报基本建设项目;安排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目标管理和重大项目的稽察工作;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1] 
(六)论证、报批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申请报告,组织实施项目前期工作。[1] 
(七)研究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区域性批发市场、重点要素市场发展规划。指导、协调全市市场体系建立,研究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措施;负责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研究提出重要商品的储备建议。[1] 
(八)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制定全市生态建设、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划,组织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全市国土资源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指导、管理全市各类园区建设。[1] 
(九)研究制定我市横向经济联合与经济技术协作的地方性政策;编制、组织和实施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的总体规划;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负责库区移民安置、对口扶持和经济开发工作。[1] 
(十)研究提出利用外资的发展战略、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按照有关规定核准、申报利用外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负责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工作,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负责国内资金的招商工作。[1] 
(十一)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衔接平衡社会事业、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提出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的政策建议;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1] 
(十二)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1] 

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机构

编辑
根据上述职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置10个职能科室。[1] 

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室一

(一)办公室
制定机关各项工作制度,起草有关文件和报告;协调机关各科室工作关系;负责会议组织、文电处理、机构编制、人事、工资、财务、档案、信访、保密、党务及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行政复议工作;负责委机关及下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1] 
(二)规划综合科(体制改革科、市国防经济动员办公室)
研究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措施;负责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分析经济形势,对宏观经济进行监测、预测,提出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1] 
研究指导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体制改革;参与组织拟订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性体制改革方案;研究提出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承担国防经济动员办公室日常工作。[1] 
(三)社会事业科
研究全市社会发展战略,提出经济与社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政策;协调全市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衔接平衡全市教育、人口、计生、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民政、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项目建设计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地方职业技术教育招生指导性计划;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提出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安排社会事业各类专项资金;负责社会事业项目的报批工作。[1] 
(四)基础产业科(农村经济科)
研究提出全市农村、交通、能源、通信、农林水产、水利气象、城乡统筹等基础产业发展战略、政策和措施;衔接平衡和组织编制全市基础产业的中长期规划、专项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建设计划;监测分析相关行业发展状况,提出对策和建议;负责行业重大项目的规划布局和项目的核准、备案、申报工作。[1] 
(五)财金商贸科(第三产业办公室)
研究提出加快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调控市场体系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提出全市重点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指导重点区域性批发市场、重点要素市场等重要市场的规划和项目建设;负责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论证、申报及资金的管理;负责重要商品的储备计划;研究提出地方投融资政策,编制企业债券、股票发行等相关计划并监督实施;承担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联合征集工作;负责行业项目的核准、备案和报批工作;负责第三产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1] 

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室二

(六)利用外资科(利用亚行贷款办公室)
研究提出全市利用外资和向境外投资的发展战略、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措施,提出我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方向;负责筛选推荐各类招商项目,承担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等间接利用外资项目初审、申报和项目建设的监控管理工作;办理和转报设备进口免税等业务的初审、报批工作;负责利用亚行贷款办公室的日常工作。[1] 
研究提出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制定横向经济联合与经济技术协作的中长期规划;牵头组织、协调区域间经贸合作交流活动;负责库区移民安置、对口扶持和经济开发工作。[1] 
(七)工业发展科(项目管理办公室)
研究提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和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负责编制全市工业发展年度计划和重点行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行业规划;负责重大项目储备和重点产品结构调整;负责工业项目的核准、备案、申报工作;统筹安排归口的工业专项资金;负责全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目标管理工作。[1] 
研究提出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提出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建议;编制全市高技术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建设计划;研究提出重大高技术产业项目,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成套设备的研制开发和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负责国家、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资金申报和项目管理工作。[1] 
(八)地区经济科
研究提出我市区域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全市国土资源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做好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平衡工作;组织、协调生态市建设工作,编制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以及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全市各类开发区、特色园区的申报工作;负责全市生态和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1] 
(九)固定资产投资科
编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研究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研究提出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建设领域重大政策建议;监测、分析投资运行情况,并提出宏观调控措施、建议;负责市级政府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的编制与管理;指导和监督其他各类政府性专项建设资金、政策性贷款、国外贷款等项目的建设资金的使用方向;负责全市房地产开发计划管理和项目核准、备案和审批;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管理。[1] 
(十)市重点工程稽察办公室
组织编制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研究提出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的政策、措施;负责市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工作,实施对重点项目建设的目标管理,组织实施对重大项目稽察工作;归口管理重点工程设计审查、招投标工作,负责市“861”行动计划暨市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1] 

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编辑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34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总经济师1名;项目管理办公室、重点工程稽查办公室副县职数各1名;科级领导职数11名。[1] 
离退休干部服务人员编制单列1名。[1] 
机关后勤服务人员编制单列3名。[1] 
纪检(监察)等机构设置,按有关规定执行。[1] 

铜陵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动态

编辑
市领导调研重点项目建设[2] 
2013年8月22日下午,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娅冒雨亲赴郊区和狮子山经济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调研项目建设情况。市政府副秘书长肖尚俊、丁灏,市直相关部门,郊区政府和狮子山区政府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2] 
市领导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市领导调研重点项目建设
在郊区己内酰胺项目预选址现场,江娅详细了解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要求市直相关部门做好主动服务工作,推动铜化集团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2] 
在郊区开源金属再生产业园,江娅认真听取郊区负责人汇报,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情况。她指出,当前园区建设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通过环保验收,园区管委会要严格按照“圈区管理”规范加强园区建设,市直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园区发展,确保园区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2] 
在狮子山经济开发区,江娅深入毅远光电、中熹塑料光纤产业园和海亮等企业车间实地察看生产情况,详细询问企业整体发展思路,希望企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早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不断提升行业竞争力,要求开发区管委会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项目早日建成、早日达产提供保障。[2] 
调研过程中,江娅指出要加强项目建设和协调调度的系统研究,要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系统来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2]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组织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