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学院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1952年建院时的电子工程系,前身是自动化系,于2000年7月成立,2008年更名为自动化学院。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在自动控制、模式识别、测控技术与仪器、无人机等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多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
- 中文名
- 自动化学院
- 外文名
- SCHOOL OF AUTOMATION
- 专业设置
- 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学院概况
编辑自动化学院现有办公室和实验室面积近1300平方米,设有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自控原理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光电传感器实验室、电机与控制系统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微机原理及接口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导弹与总体结构实验室、飞行器半实物仿真实验室、GPS实验室、生物特征与模式识别实验室,为学生的成才创造了优良的实验条件。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教风严谨、学风踏实,在各项教学环节中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际联系,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注意硬件与软件并重。大学生科技活动成果丰硕,近年来,获得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省级特等奖以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东北赛区三等奖等多项。
目前,我院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续写辉煌而努力奋斗。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师资与科研
编辑现有教职员工41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14人,其中具有博士25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3人,拥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学术带头人2人。现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本科专业和“运载器综合测试技术”一个本科专业方向。设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教研室和一个自动化学院实验中心。
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一个,涵盖5个二级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一个控制工程专业学位授予点,现有各类研究生120 人。其中,“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列为校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培育学科,连续三次获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
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项目75项,此外,还承担了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多个单位无人机缩比模型的研发与试飞任务。共发表论文276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165篇。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和三等奖各1项。具有辽宁省精品课1门。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学科带头人
编辑李一波,男,1963年5月出生,工学博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理论与控制工程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6月到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做博士后,于2006年6月完成博士后进修,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1988年4月毕业后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任教至今。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重点扶植学科带头人,中国航空学会浮空器专业委员会理事,辽宁航宇学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中药材/中成药组分计算机自动识别与鉴别的研究工作,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而后又开展了颅像复原与颅像计算机鉴别的研究工作,是国内开展此项研究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并与公安部铁岭213研究所合作,促进了颅像计算机鉴定技术的应用普及与发展,共同完成某公安部“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一项。近年主要从事人体行为分析与生物特征技术的研究工作,也进行无人机系统、飞行控制技术,特别是浮空器(飞艇)的研究工作。2009年6月击败某着名航空高校等多家公司,中标中国科技馆新馆室内异性飞艇项目。项目组为科技馆研发了若干架造型奇特的异形室内飞艇,在新馆开馆时试飞,取得很好的效果,并进行了长期飞行表演。至今,项目组已解决飞艇室内定位、自主飞行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室内飞艇的自主飞行,取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围绕上述主研方向,累计主持或指导完成了国家基金2项,国家863子项目1项,科技攻关子项目1项,以及5项省部级项目,10多项横向科研项目。主持的项目获省级三等进步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国防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培养硕、博士近20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专业分类
编辑自动化学院现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和“运载器综合测试技术”一个本科专业方向。设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运载器综合测试技术四个教研室和自动化学院实验中心。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天技术研究院和自动化学院合署办公,黄文虎院士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兼名誉院长。研究院设航天器研究所、特种飞行器研究所、飞行器测控技术研究所和飞行器控制技术研究所。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所挂靠自动化学院,学院院长兼任无人机研究所所长。无人机所正在研究多种型号的军用和民用无人机,并承担了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北航大、南航大、沈阳自动化所等多个单位无人机缩比模型的研发与试飞任务。无人机研究所下属的学校航模队在全国各种比赛中,力克北航等着名航空高校,取得了很多骄人业绩,在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力。
自动化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培育学科、辽宁省提升核心竞争力学科,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重点学科。
自动化学院控制工程专业领域工程硕士学科整合了学院的优势资源,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计算机、通信、电子为主要技术手段,以工程领域为主要应用平台。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金融、社会各个领域。主要覆盖行业归纳起来可分为:航空、航天等系统运动控制、综合检测、目标识别、导航制导;离散工业系统的自动控制与优化;流程工业系统的自动控制与优化;数字化制造;制造业信息化;经济、金融、商业和社会系统的分析、决策、控制与管理。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自动化与控制技术专业知识,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学校服务辽宁等区域经济建设,服务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事业的办学指导思想下,本专业从细分市场的思想出发,结合学科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基础类课程结束后,提供多个专业方向的系列课程供学生选择,包括飞行器控制、工业电气自动化、机电控制、双语教学方向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本专业方向领域必需的较宽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竞争力。
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理论及各专业方向有关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
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民航或其它各行业从事飞行器控制、机电控制系统、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领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研究工作;也可在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领域内,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开发及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研究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和利用的学科,是现代检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光学、精密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是二十一世纪的重点发展学科。本专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细分市场为原则,开设了飞行器测控、检测技术与仪器、测试技术及信息处理、流程工业测控技术和双语教学多个可供选择的专业方向,更好的满足了就业的需要。本专业注重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的教学,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精密仪器、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传感与测试技术,以及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等,使学生接受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设计及应用的训练,具有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