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钦(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38:45
编辑 锁定
文钦(?-257年),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部将文稷之子[1]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扬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文钦与毋丘俭等起兵勤王,讨伐专权的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任他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等,封谯侯。
甘露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氏,文钦随从吴军前往支援。甘露三年(258年),军情告急时文钦与诸葛诞意见不同,而且两人之间原本就有矛盾,于是诸葛诞将文钦杀死。文钦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文鸯文虎又投奔回魏国。
本    名
文钦
字    号
字仲若
所处时代
三国时期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谯郡
去世时间
257年
职    业
将领
官    职
幽州牧、镇北大将军
封    爵
谯侯
相关事件
淮南三叛

文钦人物生平

编辑

文钦勇敢果断

三国志系列中 文钦形象 三国志系列中 文钦形象
文钦年少时以名将之子、勇敢果断闻名。[2]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讽谋反,文钦因受到牵连被下狱治罪,文钦按律应当处死,但曹操念及他是部将文稷之子所以赦免了他。太和年间,文钦担任五营校督、牙门将。后历任庐江太守、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前将军、扬州刺史等[3]  ,多次立下战功,喜欢虚报俘虏人数,企图获得宠赏,但朝廷往往不给。因此文钦对朝廷的怨恨日益加重。毋丘俭出于计谋,对文钦很好,两人关系融洽。文钦也感恩戴德,对他忠心不二。[4] 
吴国太傅诸葛恪包围合肥新城,毋丘俭与文钦联合抵抗。太尉司马孚统领中军从东部解围,诸葛恪只得撤退。[5] 

文钦起兵勤王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天上出现几十丈长的彗星,跨过西北天空,从吴、楚分界处开始。毋丘俭和文钦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借郭太后的口吻,下诏历数大将军司马师的罪状,发布天下,举兵反叛。毋丘俭、文钦反叛后,派人找镇南将军诸葛诞,让他召收豫州士民参与反叛。诸葛诞将毋丘俭、文钦派来的人杀死,并将毋丘俭和文钦的阴谋公布于天下,让人们知道他们的叛逆行为。[6]  毋丘俭、文钦胁迫淮南将守诸别屯者及百姓都进入寿春城,把老弱者留下来守城。毋丘俭、文钦统率领五六万大军渡过淮河,向西到达项地。毋丘俭守城,文钦在城外保护。[7] 
司马师统率大军出兵讨伐毋丘俭,另外派诸葛诞率豫州各路军队从安风津逼近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率青州、徐州的军队从谯、宋之间出击,以断绝毋丘俭的退路。司马师率兵驻扎汝阳,派监军王基率前锋诸军据守南顿来等待毋丘俭的部队。司马师下令各路军队都坚守阵地,不要正面交战。毋丘俭、文钦等向前不能战斗,退后到寿春又怕遭到袭击,前后无路,无计可施。淮南将士,家乡都在北边,军心涣散,相继投降。只有淮南新近归属的当地农民愿意为他们打仗。司马师派兖州刺史邓艾统率泰山的各路军队有几万人到乐嘉。装出不堪一击,用以诱使毋丘俭、文钦出击。司马师很快率军从洙地来到。文钦不知是计,果然在夜里想要袭击邓艾。等到天亮,见兵马强盛,才撤回军队。司马师派骁骑将军率领追击,大败文钦,文钦于是逃走。当天,毋丘俭听说文钦战败后很担心,便在夜里撤兵,人心涣散。等到了慎县,毋丘俭身边的士兵逐渐逃离。毋丘俭和小弟毋丘秀及孙子毋丘重三人藏在水边的草中。安风津都尉的部属张属射杀毋丘俭,将他的脑袋传报京都洛阳。[8] 

文钦投降吴国

毋丘俭死后,毋丘秀和毋丘重二人逃到吴国。凡是被毋丘俭、文钦所胁迫的许多将士,都归降魏国。[9]  毋丘俭的三族都被诛灭。文钦逃到吴国,吴国任命文钦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封为谯侯。[10] 
甘露二年(257年)五月,诸葛诞举兵反叛魏国,召集各路军队,攻打并杀死扬州刺史乐綝。又聚集淮南、淮北十几万官兵,扬州新归属的四五万人,储足一年的粮食,闭城死守。又派长史吴纲领着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请求援助。吴国得信大喜,派将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人,率兵三万,秘密与文钦一起来接应诸葛诞。[11]  这时,魏国镇南将军王基刚到,率领诸军包围寿春。还未形成包围之势,唐咨、文钦从城东北凭借山势,率众冲进城中。[12] 
甘露二年(257年)六月,魏国大军东征,抵达项地。大将军司马昭率领二十六万大军,临近淮河征讨。司马昭屯兵于丘头,派王基和安东将军陈骞等四面合围,将城包围两重,开挖堑壕、修筑堡垒。又派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等人,率精锐部队为机动部队,以便防备吴军进攻。文钦等几次想冲出包围,都被击退。[13] 

文钦不合被杀

三国志大战3中文钦形象 三国志大战3中文钦形象
甘露三年(258年)正月,诸葛诞、文钦、唐咨等制造出许多进攻的武器,连续五六天,不分昼夜,强行从南面突围。包围的军队从高处用发石车发射石块,用火箭烧毁攻城器具,箭石如雨,尸首遍野,血流满堑壕。诸葛诞等人只能又退进城去。城内粮食日益短缺,出城投降的人又达几万,文钦想把北方人全都驱赶出去,以便节省粮食,与吴国一起坚守。诸葛诞不接受这个意见,因此两人产生隔阂。文钦本来与诸葛诞就有矛盾。只是因为特殊事宜而聚合,事情越是紧急就越不相信对方。文钦见诸葛诞什么事都要策划一番而不满,于是诸葛诞杀掉文钦。[14] 

文钦其子获免

文钦死时,他的儿子文鸯文虎在小城中领兵,听说父亲文钦被杀后,便率众赶赴现场,而他们的部下不听使唤。于是文鸯、文虎只好独自逃出城去,投奔司马昭。军中官兵要求杀死这兄弟二人,司马昭下令说:“文钦之罪不容,他的儿子当然应杀死。但是文鸯、文虎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目前城池还未攻下,如果杀了他们俩,那无异于坚定了城中官兵死守的决心。”于是赦免了文鸯、文虎,又让他们率领几百名骑兵到城外巡回呼喊:“文钦的儿子都没有被杀,其他人还怕什么呢?”又表奏任文鸯、文虎为将军,赐关内侯的爵号。[15] 

文钦历史评价

编辑
郑袤:“文钦勇而无算。”[16] 
王沈:①“钦少以名将子,材武见称。”[17]  ②“钦性刚暴无礼。”[17]  ③“钦以故益骄,好自矜伐,以壮勇高人,颇得虚名於三军。”[17] 
陈寿:“骁果粗猛,数有战功,好增虏获,以徼宠赏。”[17] 
韩皋:“王凌都督扬州,谋立荆王彪;毋丘俭、文钦、诸葛诞前后相继为扬州都督,咸有匡复魏室之谋,皆为懿父子所杀。叔夜以扬州故广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咸败散于广陵,《散》言魏氏散亡,自广陵始也。”[18] 
萧常:“凌俭钦诞数子,不附司马氏而甘于一死,可谓忠于所事者。”[19] 
王应麟:“然节义之臣,齾巨奸之铓,若王凌以寿春欲诛懿而不克,文钦、毋丘俭以淮南欲诛师而不遂,诸葛诞又以寿春欲诛昭而不成,千载犹有生气,魏为有臣矣。”[20] 
卢弼:“当时勤王诸将,惟文钦父子,粗猛武夫,反复无常。”[21] 

文钦史籍记载

编辑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17] 

文钦家庭成员

编辑

文钦父亲

文稷,东汉建安年间,担任骑兵将领。

文钦儿子

文鸯,文钦死后,与弟文虎归降魏国,被任命将军,赐爵关内侯。
文虎,文钦死后,与兄文鸯归降魏国,被任命将军,赐爵关内侯。
参考资料
  • 1.    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引魏书曰:钦字仲若,谯郡人。父稷,建安中为骑将,有勇力。
  • 2.    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引魏书曰:钦少以名将子,材武见称。
  • 3.    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引魏书曰:魏讽反,钦坐与讽辞语相连,及下狱,掠笞数百,当死,太祖以稷故赦之。太和中,为五营校督,出为牙门将。钦性刚暴无礼,所在倨傲陵上,不奉官法,辄见奏遣,明帝抑之。后复以为淮南牙门将,转为庐江太守、鹰扬将军。王凌奏钦贪残,不宜抚边,求免官治罪,由是徵钦还。曹爽以钦乡里,厚养待之,不治钦事。复遣还庐江,加冠军将军,贵宠逾前。钦以故益骄,好自矜伐,以壮勇高人,颇得虚名於三军。曹爽诛后,进钦为前将军以安其心,后代诸葛诞为扬州刺史。
  • 4.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曹爽之邑人也,骁果粗猛,数有战功,好增虏获,以徼宠赏,多不见许,怨恨日甚。俭以计厚待钦,情好欢洽。钦亦感戴,投心无贰。
  • 5.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俭与文钦御之,太尉司马孚督中军东解围,恪退还。
  • 6.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后毋丘俭、文钦反,遣使诣诞,招呼豫州士民。诞斩其使,露布天下,令知俭、钦凶逆。
  • 7.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正元二年正月,有彗星数十丈,西北竟天,起于吴、楚之分。俭、钦喜,以为己祥。遂矫太后诏,罪状大将军司马景王,移诸郡国,举兵反。迫胁淮南将守诸别屯者,及吏民大小,皆入寿春城,为坛於城西,歃血称兵为盟,分老弱守城,俭、钦自将五六万众渡淮,西至项。俭坚守,钦在外为游兵。
  • 8.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于谯、宋之间,绝其归路。大将军屯汝阳,使监军王基督前锋诸军据南顿以待之。今诸军皆坚壁勿与战。俭、钦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见袭,不得归,计穷不知所为。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大将军遣兖州刺史邓艾督泰山诸军万馀人至乐嘉,示弱以诱之,大将军寻自洙至。钦不知,果夜来欲袭艾等,会明,见大军兵马盛,乃引还。大将军纵骁骑追击,大破之,钦遁走。是日,俭闻钦战败,恐惧夜走,众溃。比至慎县,左右人兵稍弃俭去,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传首京都。
  • 9.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秀、重走入吴。将士诸为俭、钦所迫胁者,悉归降。
  • 10.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俭子甸为治书侍御史,先时知俭谋将发,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别攻下之,夷俭三族。钦亡入吴,吴以钦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谯侯。
  • 11.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二年五月,徵为司空。诞被诏书,愈恐,遂反。召会诸将,自出攻扬州刺史乐綝,杀之。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馀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闭城自守。遣长史吴纲将小子靓至吴请救。吴人大喜,遣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三万众,密与文钦俱来应诞。
  • 12.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是时镇南将军王基始至,督诸军围寿春,未合。咨、钦等从城东北,因山乘险,得将其众突入城。
  • 13.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六月,车驾东征,至项。大将军司马文王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众,临淮讨之。大将军屯丘头。使基及安东将军陈骞等四面合围,表里再重,堑垒甚峻。又使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等,简锐卒为游军,备外寇。钦等数出犯围,逆击走之。
  • 14.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三年正月,诞、钦、咨等大为攻具,昼夜五六日攻南围,欲决围而出。围上诸军,临高以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伤者蔽地,血流盈堑。复还入城,城内食转竭,降出者数万口。钦欲尽出北方人,省食,与吴人坚守,诞不听,由是争恨。钦素与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
  • 15.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钦子鸯及虎将兵在小城中,闻钦死,勒兵驰赴之,众不为用。鸯、虎单走,逾城出,自归大将军。军吏请诛之,大将军令曰:“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当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乃赦鸯、虎,使将兵数百骑驰巡城,呼语城内云:“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馀何惧?”表鸯、虎为将军,各赐爵关内侯。
  • 16.    《资治通鉴·卷七十六》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5-6]
  • 17.    《三国志·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王毋丘诸葛邓锺传第二十八》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5-6]
  • 18.    《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九》  .汉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6-8]
  • 19.    《续后汉书》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2015-11-12]
  • 20.    《困学纪闻·考史》  .藏书网[引用日期2014-06-1]
  • 21.    卢弼.《三国志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词条标签:
政治人物 将领 人物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