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紫斑病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07:54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高粱病的一种,为害部位在叶片和叶鞘,苗期即可发病,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菌不断扩散,严重时高粱叶片从下向上提前枯死。
中文名
高粱紫斑病
病原中文名
高粱尾孢
病原拉丁学名
Cercospora sorghi Ellis&Everhart
病原类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高粱
主要为害部位
叶片和叶鞘

高粱紫斑病基本信息

编辑
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类、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丛梗孢科、尾孢属
地理分布:高粱各产区均有发生
传播因子:高粱病残体为初侵病原,气流传播重复侵染[1] 

高粱紫斑病为害症状

编辑
叶片染病初生椭圆形至长圆形紫红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有时产生淡紫色晕圈,大小4~20×2~5(mm
高粱紫斑病病叶 高粱紫斑病病叶
)。叶上病斑多少不等,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染病病斑较大,椭圆形,紫红色,边缘不明显,有的也生淡紫色晕圈,一般不产生霉层。[1] 

高粱紫斑病形态特征

编辑
分生孢子梗5~12根,榄褐色,顶端色稍浅,丛生无分枝,正直或具膝状节1~3个,有隔膜0~7个,孢痕明显,大小16~96×4~6(μm)。分生孢子倒棒形或圆柱形,无色,直或稍弯,顶端较尖,基部截形,具隔膜3~9个,大小29~112×4~6(μm)。[1] 

高粱紫斑病传播途径

编辑
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1] 

高粱紫斑病发病条件

编辑
苗期即可发病,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菌不断扩散,严重时高粱叶片从下向上提前枯死。[1] 

高粱紫斑病防治方法

编辑
该病是气传重复侵染病害,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栽培措施为辅,进行综合防治。具体方法参见高粱炭疽病[1]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非文化 真菌 生物物种 生物学 文化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