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 中文名
- 循环DNA
- 外文名
- Circulating Nucleic Acid
- 发现人
- Mandel和Metais
- 发现日期
- 1947年
- 简 称
- 循环核酸
目录
- 1 简介
- ▪ 提取方法
- ▪ 血浆游离核酸纯化试剂盒
- 2 医学应用
循环DNA简介
编辑循环核酸最早由 Mandel和Metais于1947年发现(Les acides nucl´eiques du plasma sanguin chez l’homme[J]. C R Hebd Seances Acad Sci (Paris), 1948, 142(3): 241-3),但由于缺乏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的实验方法,导致有关血中游离DNA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在较长时期内进展缓慢。直到有效分离游离DNA技术的出现,和特殊荧光染料与PCR技术相结合的检测技术的应用,使这一领域的研究在最近二十多年得到了较迅速发展。自发现血中游离DNA可含肿瘤细胞DNA相同基因突变后,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循环游离核酸的研究的兴趣日益增加。
循环DNA提取方法
循环DNA血浆游离核酸纯化试剂盒
1.在两个1.5ml离心管(用户自备)中加入20µl蛋白酶K贮存液,再加入200µl同一个血浆样本。
*不要将蛋白酶K直接加入到BufferVL中。
2.分别加入200µl含CarrierRNA的BufferVL,旋涡振荡约15秒混匀。
3.将离心管置于56°C水浴10分钟。
4.分别加入320µl无水乙醇,温和地翻转4~6次混合均匀。
*为避免打开管盖时样品间的交叉污染,开盖前可低速离心数秒,使管盖上的溶液沉降到管底。
5.吸取步骤4中的一管混合液加入到核酸纯化柱中(核酸纯化柱置于2ml离心管中),盖上管盖,12000rpm离心30秒。
*注意不要将溶液沾到纯化柱管口的边缘上,以免后续的洗涤步骤不能洗净纯化柱。
6.弃2ml离心管中的滤液,将核酸纯化柱置回到2ml离心管中,将步骤4中的另一管混合液加入到同一个核酸纯化柱中。
*滤液无须彻底弃尽,如果要避免粘附在离心管管口的滤液对离心机的污染,可将2ml离心管在纸巾上倒扣拍击一次。
7.弃2ml离心管中的滤液,将核酸纯化柱置回到2ml离心管中,在核酸纯化柱中加入500µlBufferWA,盖上管盖,12000rpm离心30秒。
*确认在BufferWA中已经加入无水乙醇。
8.弃2ml离心管中的滤液,将核酸纯化柱置回到2ml离心管中,在核酸纯化柱中加入700µlBufferWB,盖上管盖,12000rpm离心30秒。
*滤液无需彻底弃尽,如果要避免粘附在离心管管口的滤液对离心机的污染,可将2ml离心管在纸巾上倒扣拍击一次。
*确认在BufferWB中已经加入无水乙醇。
9.弃2ml离心管中的滤液,将核酸纯化柱置回到2ml离心管中,14000rpm离心1分钟。
*如果离心机的离心速度达不到14000rpm,则用最高速离心2分钟。
*请勿省略该步骤,否则可能因所纯化的核酸中混有乙醇而影响后续的PCR效果。
10.弃2ml离心管,将核酸纯化柱置于一个试剂盒提供的1.5ml离心管中,在纯化柱的膜中央加入25-30µl56℃预热的BufferTE,盖上管盖,室温静置1分钟,12000rpm离心30秒。
11.弃纯化柱,洗脱的血浆游离核酸可立即用于PCR或RT-PCR检测,或者将血浆游离核酸储存于-20℃备用。
循环DNA医学应用
编辑血中游离DNA在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潜在价值。其具体医学应用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1. 用于产前诊断;
2. 用于免疫性疾病等非肿瘤类疾病的病情分析与疗效观察;
3. 用于肿瘤相关分析。
在上述三类应用中,其在肿瘤分析中的价值尤为重要,虽然目前血中游离DNA分析尚未列为临床必需的检测指标,但数以千计的研究论文和大量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有力支持这一新技术在肿瘤防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
肿瘤的早期诊断;
肿瘤治疗方案确定;
肿瘤疗效观察;
肿瘤预后评估;
肿瘤转移风险分析;
肿瘤复发监测。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