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性命,汉语词汇。
注音:xìng mìng
[life] 指生物的生命性,“性命”之性,在先秦古文皆作生字。
- 中文名
- 性命
- 拼 音
- xìngmìng
- 释 义
- 指生物的生命
- 出 处
- 《出师表》
性命基本解释
编辑◎ 性命 xìngmìng
[life] 指生物的生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偷性命。——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身心性命。——清· 刘开《问说》
性命引证解释
编辑- 中国 古代哲学范畴。指万物的天赋和禀受。①《易·乾》:“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孔颖达 疏:“性者,天生之质,若刚柔迟速之别;命者,人所禀受,若贵贱天寿之属也。” 朱熹 本义:“物所受为性,天所赋为命。”②五代 齐己 《酬元员外见访》诗:“《易》中通性命,贫里过流年。”③ 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举一世安于君父之雠,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④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所拘者又复高谈性命,衍说仁义,细析毫芒,而至于钱谷财赋之事,茫然罔晓也。”⑤宋 明 以来理学家专意研究性命之学,因以指理学。
2.生命。
①《荀子·哀公》:“故知既已知之矣……则若性命肌肤之不可易也。”
②三国 蜀 诸葛亮 《出师表》:“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
③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譬如笼中鸟,仰给活性命。”
④ 曹禺 《雷雨》第二幕:“ 蘩漪 :自从我把我的性命、名誉,交给你,我什么都不顾了。”
3.本性。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所谓隐者,盖谓其人之性情,宜於幽,洽於静,癖好清闲,不欲在荣华富贵中,汩没性命。[1]
”
4.最重要或最受重视的事物,最喜爱、心爱的东西。
性命古籍
编辑“百姓”之性,“性命”之性,在先秦古文皆作生,不从女,不从心。即今存各先秦文籍中,所有之性字皆后人改写。在原本必皆作生字,此可确定者也。后世所谓性命之性字,在东周虽惶惚有此义,却并无此独立之字也。吾作此语,非谓先秦无从心之性字之一体。战国容有此字,今不可考,然吾今敢断言者,战国纵有此字,必是生之或体,与生字可以互用……生字本义为表示出生之动词,而所生之本、所赋之质亦谓之生(后来以姓字书前者,以性字书后者)。物各有所生,故人有生,犬有生,牛有生,其生则一,其所以为生者则异。故古初以为万物之生皆由于天,凡人与物生来之所赋,皆天生之也。故后人所谓性之一词,在昔仅表示一种具体动作所产生之结果,孟、苟、吕子之言性,皆不脱生之本义。必确认此点,然后可论晚周之性说矣。[2]
- 参考资料
-
- 1. 资料 .汉典[引用日期2013-12-26]
- 2. 傅斯年 《性命古训辨》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