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铣人物生平
编辑萧铣响应起兵
萧铣是西梁宣帝萧詧的曾孙,安平忠烈王萧岩之孙,安平文宪王萧璇之子。开皇初年(581年),背叛隋朝降于陈朝。开皇九年(589年),隋朝灭陈朝,萧岩被隋文帝诛杀。萧铣少时孤贫,以卖书谋生,侍奉母亲很孝顺。隋炀帝时,因外戚之恩提拔为罗川县令。[1]
大业十三年(617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沔州人张绣等共谋起兵反隋,众人欲推举董景珍为首领,董景珍说:“我素来寒微,虽假借名号,也怕不能服众。罗川县令萧铣,是梁朝皇帝后代,宽仁大度,有梁武帝遗风。况且我听说帝王兴起,必有符命。隋朝冠带尽称‘起梁’,这是萧氏中兴的征兆。现在推他为主,以应天顺人,不更好吗?”便派人告知萧铣。萧铣随即回信对董景珍说:“我先君侍奉隋朝,职贡毫无缺失,而隋人竟贪我土地,灭我宗社,我因此痛心疾首,想洗雪这个耻辱。如今上天诱导各位,降心从事,将重续梁朝统治,以求福佑于先帝,我怎敢不纠集勉励士众以随公之后呢?”立即募兵数千,扬言讨伐贼寇,实则准备响应董景珍起兵。[2]
萧铣自称梁王
时逢颍川贼寇沈柳生进犯罗川县,萧铣出战不利,对其部下说:“岳阳豪杰打算推我为主,如今天下全都叛隋,我能独自守节以保全吗?况且我祖先建国于此,如从其请恢复梁朝,再以半纸檄文招降群盗,谁人敢不服从?”众人大喜,便在大业十三年(617年)十月,自称梁公,旗帜服色全遵梁朝旧例。沈柳生率众归附萧铣,萧铣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不到五天,远近争相归附,众达数万,便率众前往巴陵郡。[3]
董景珍派遣徐德基、郭华率领强姓首领数百人前来迎接,而首先见到沈柳生。沈柳生与其部下商议说:“梁公起兵,我最先归附,功勋居第一。如今岳州兵众而将多,谁肯位在我下?不如杀掉徐德基,扣押其人,独挟梁主进取州城,那么谁能位于我前呢?”于是杀死徐德基,前往中军告知萧铣。萧铣大惊道:“今欲拨乱反正,忽然自相屠杀,我不能当你们的君主了!”随即走出军门。沈柳生害怕,伏地请罪。萧铣斥责后宽宥了他,陈兵进城。董景珍说:“徐德基倡义竭诚尽力,沈柳生擅自杀害,如不诛杀,将无法治政。且与凶贼共处,久后必生祸患。”萧铣因此下令斩沈柳生。于是筑坛于城南,燔柴告祭上天,自称梁王。因有异鸟到来,于是建年号为凤鸣。[4]
萧铣称帝夺地
义宁二年(618年),萧铣称帝,设置百官,全都依照梁朝旧例。追谥从父萧琮为孝靖帝,祖父萧岩为河间忠烈王,父亲萧璇为文宪王。封董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彻为燕王,万瓒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隋朝将领张镇州、王仁寿进击萧铣,不能取胜。后得知隋朝灭亡,便与宁长真等人率领岭南州县归降于萧铣。当时林士弘据有江南,萧铣派遣部将苏胡儿攻拔豫章郡,派杨道生夺取南郡,张绣略定岭表。西至三峡,南到交趾,北距汉水,全都归属萧铣,兵力达到四十万。[5]
萧铣日渐衰弱
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夔州总管、赵郡王李孝恭征讨萧铣,夺取通、开二州,斩其东平王阇提。当时诸将擅兵横暴,萧铣怕以后无法控制,便扬言休兵以便农耕,以罢免将帅兵权。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为将军,心怀不满,谋图作乱,因事泄被萧铣所杀。董景珍当时镇守长沙,萧铣下书赦免他,并将他招还江陵。董景珍害怕,派遣使者前往李孝恭处,举地归降。萧铣派遣张绣进攻董景珍,董景珍说:“‘前年醢彭越,往年杀韩信’,您没听说过吗?何必互相攻讨?”张绣不回答,进兵围城。董景珍溃围而走,被其部下杀害。萧铣提升张绣为尚书令。张绣居功自傲,萧铣又杀了他。萧铣性情外表宽仁而内心疑忌,嫉妒胜己者,因此大臣旧将都怀疑惧怕,往往叛离,萧铣不能禁制,所以日渐衰弱。[7]
萧铣投降被杀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下诏李孝恭与李靖率领巴蜀兵顺流而下,庐江王李瑗由襄阳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合兵攻打萧铣。萧铣的将领周法明率四州归降唐朝,唐高祖随即下诏任命周法明为黄州总管,前往夏口道,进攻安州,将其攻下。萧铣的将领雷长颍以鲁山归降唐朝。萧铣便派部将文士弘抵御李孝恭,战于清江口,李孝恭大败其军,缴获战舰千艘,攻取宜昌、当阳、枝江、松滋等县,萧铣的江州总管盖彦举城投降。李孝恭、李靖直逼其都城江陵。[8]
起初,萧铣放散兵卒,仅留宿卫战士数千人,等到仓促召集兵马时,江南、岭南,路途辽远,未及赴援。李孝恭布列长围以守。数日之后,攻破水城,缴获楼船数千艘。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前往李靖处投降。萧铣自料救兵不会前来,对其属下说:“上天不保佑梁朝啊!如待力尽而降,必害百姓遭殃。如今趁城未攻下,先行出降,可免乱兵祸害。各位何愁没有君主呢?”便巡城下令,守城士卒全都痛哭。萧铣用太牢告祭于太庙,率领官属身穿孝服前往军门,认罪说:“应死者仅萧铣一人,百姓无罪,请不要杀掠他们!”李孝恭受降,护送他到京师。过后几天,救兵赶到,众达十余万人。得知萧铣已降,便都投降唐朝。萧铣送到京师。唐高祖斥责其罪,萧铣回答说:“隋失其鹿,英雄竞逐,萧铣无天命护佑,故被陛下擒获。正如田横南面称王,难道对不起汉朝吗?”唐高祖因其言不屈而大怒,下诏斩于都市,时年三十九岁。[9]
萧铣历史评价
编辑《新唐书》:“铣,故梁子孙,起文吏,奄东南而有之,荆、楚好乱,气俗然也。观铣武虽不足,文有余矣,大抵盗仁义,诡世乱俗者,圣人所必诛。若铣力困计殚,以好言自释于下,系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高祖圣矣哉!”[11]
范祖禹:“萧铣,故梁子孙,屯难之世,民思其主,铣因隋乱,保据荆楚,欲复其考之业,虽僭大号,非唐之叛臣也。唐师伐而取其地,执其主,亦足矣。而铣以百姓之故,不忍固守而降,完府库,奉图籍而归之唐。然则唐初割据之主,铣最无罪,高祖诛之,滛刑甚矣。”[12]
萧铣史书记载
编辑萧铣家族成员
编辑曾祖父:西梁宣帝萧詧
祖父:安平忠烈王萧岩
父亲:安平文宪王萧璇
- 参考资料
-
- 1. 《旧唐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六》: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祖岩,隋开皇初叛隋降于陈,陈亡,为文帝所诛。铣少孤贫,佣书自给,事母以孝闻。炀帝时,以外戚擢授罗川令。
- 2.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沔人张绣等谋反隋,且推景珍为主,景珍曰:“吾素微,虽假名号,众不厌。罗川令,故梁裔也,宽仁大度,有武皇遗风。且吾闻帝王之兴,必有符命。隋冠带悉号‘起梁’,萧氏中兴象也。今推之,以应天顺人,不亦可乎?”乃遣人告铣。铣即报景珍书曰:“我先君昔事隋,职贡无废,乃贪我土宇,灭我宗祊,我是以痛心疾首,恫心疾首,思刷厥耻。杰今天诱乃衷,公等降心,将大复梁绪,徼福于先帝,吾敢不纠厉士众以从公哉!”即募兵数千,扬言迹盗,将以应景珍。
- 3.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会颍川贼沈柳生寇县,铣出战不利,谓其下曰:“岳阳豪杰将推我为主,今天下叛隋,吾能守节独完哉?且吾先人国于此,若徇其请复梁祚,因以半纸檄召群盗,谁敢不从?”众悦。乃以十月称梁公,旗帜服色悉用其旧。柳生以众归铣,用为车骑大将军。不五日,远近争附,众数万,乃趋巴陵。
- 4.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景珍遣徐德基、郭华率强姓百迎谒,而先见柳生。柳生与其下谋曰:“梁公起,我最先附,勋第一。今岳阳兵众而位多,谁肯为我下?不如杀德基,质其人,独挟梁主以进,则吾谁先?”因杀德基,诣中军白铣。铣惊曰:“今欲拨乱,遽自相屠,我不能为若主矣!”步出军门。柳生惧,伏地请罪。铣责宥之,陈兵而进。景珍曰:“德其倡义竭诚,柳生擅杀之,不诛,无以为政。且凶贼与共处,必为乱。”铣因斩柳生。于是筑坛城南,柴上帝,自称梁王。有异鸟至,建元为凤鸣。
- 5.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义宁二年,僭称皇帝,署百官,一用梁故事。追谥从父琮为孝靖帝,祖岩河间忠烈王,父璿文宪王。封景珍晋王,雷世猛秦王,郑文秀楚王,许玄彻燕王,万瓒鲁王,张绣齐王,杨道生宋王。隋将张镇州、王仁寿击铣,不能克,及隋亡,乃与宁长真等率岭南州县降于铣。时林士弘据江南,铣遣将苏胡儿拔豫章,使杨道生取南郡,张绣略定岭表。西至三峡,南交趾,北距汉水,皆附属,胜兵四十万。
- 6.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武德元年,徙都江陵,复园庙。引岑文本为中书侍郎,掌机密。遣道生攻峡州,刺史许绍击破之,士死过半。
- 7.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三年,高祖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讨之,拔通、开二州,斩伪东平王阇提。诸将擅兵横恣,铣恐浸不制,乃阳议休兵营农,以黜其权。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将军,怨之,谋作乱,事泄,被诛。景珍方镇长沙,铣下书赦之,召还江陵。景珍惧,遣使诣孝恭,举地降。铣遣张绣攻景珍,景珍曰:“前年醢彭越,往年杀韩信,独不见乎!奈何相攻?”绣不答,围之。景珍溃而走,麾下杀之。铣进绣为尚书令。绣恃功,亦骄蹇,铣又诛之。铣性外宽内忌,疾胜己者,于是大臣旧将皆疑间,多叛去,铣不能禁,由此愈弱。
- 8.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 四年,诏孝恭与李靖率巴蜀兵顺流下,庐江王瑗繇襄阳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会兵图铣。伪将周法明以四州降,即诏为黄州总管,趋夏口道,攻安州,克之。伪将雷长颍以鲁山降。铣乃遣将文士弘拒孝恭,战清江口,孝恭大破之,获斗舰千艘,拔宜昌、当阳、枝江、松滋,伪江州将盖彦举以城降。孝恭、靖直逼其都。
- 9.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初,铣放兵,止留宿卫数千人,及仓卒追集,江、岭回远,未及赴。孝恭布长围守之,数日,破其水城,取楼船数千。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诣靖降。铣度救不至,谓其下曰:“天不祚梁乎?待穷而下,必害百姓。今城未拔,先出降,可免乱。诸人何患无君?”乃麾而令,守陴者皆恸。以太牢告于庙,率官属缌衰布帻诣军门,谢曰:“当死者铣尔,百姓非罪也,请无杀掠!”孝恭受之,护送京师。后数日,救兵至,且十余万。知铣降,乃送款。铣至,高祖让之,对曰:“隋失其鹿,英雄竞逐。铣无天命,故为陛下禽,犹田横南面,岂负汉哉?”帝怒其不屈,诏斩都市,年三十九。
- 10. 《旧唐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六》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1-13]
- 11. 《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1-13]
- 12. 《歴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七》 .殆知阁[引用日期2015-08-23]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