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金信工程渊源
编辑2003年,吴仪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重要表现和根源之一,是经济活动中信用程度低、信用差。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要标本兼治,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企业登记、市场准入机关,掌握着企业的‘经济户口’,应当实现计算机联网,把企业登记和企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监管,通过及时对企业登记、变更、注销等活动以及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在案,提供查询,使违法者违法行为无处藏身,促进守法经营,诚实守信。”
2003年8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指示精神,立足工商行政管理业务的改革创新,以工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改革创新手段和支撑,提出了“金信工程”建设及第一个五年目标。
2003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申报“金信工程一期”立项并提交了项目建议书。
2003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原局长王众孚同志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要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梯度推进’的原则和五年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金信工程”的实施。”
2004年12月24日,王众孚同志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及双先表彰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信息化建设与推进市场监管制度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金信工程”建设步伐。”
中办、国办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已将工商列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重点,指出“强化综合监管、满足转变政府职能……围绕财政、金融、税收、工商、海关、国资监管、质检、食品药品安全等关键业务……”。
2006年3月,《企业信用监管(金信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通过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咨询评估。2006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企业信用监管(金信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
2006年10月,《企业信用监管一期工程项目(中央建设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咨询评估。
2006年11月,新任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同志应邀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期间伯华局长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议题与发改委有关领导进行了探讨并希望给予大力支持。
2007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企业信用监管一期工程项目(中央建设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此,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完成金信工程建设任务”。
金信工程概况
编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7年工作要点》(国信[2007]2号)中,将工商信息化建设放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大局中统筹考虑,指出:“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带动电子政务发展。加强公共财政体系信息化环境顶层设计,推进金财、金关、金税、金宏、金融监管、金审、金信和金安等信息系统建设,增强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能力。”
企业信用监管一期工程项目初步设计(中央投资部分)在国家批准立项、可研的基础上开展。
“金信工程”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信息化的总称,是一项覆盖面广、涉及业务多、应用难度大的综合性、系统性电子政务工程。其一期工程就是要集中解决“统一标准、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综合服务的能力,并为全面推进金信工程起到全局性示范作用。
在网络基础建设方面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立涵盖全国市场主体的经济户口数据库,为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工程提供支撑。
在整合数据方面,建立为企业监管、“12315”行政执法和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的专题数据库群,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市场主体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金信工程建设目标和进展
编辑- 参考资料
-
- 1. 金信工程简介 .中国电子政务网[引用日期2015-05-1]
- 2. .吴爱明主编.中国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