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抗体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26:25
编辑 锁定
双功能抗体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单克隆抗体技术诞生后。最初的尝试是将2 株表达不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融合,构建 4 倍体杂交瘤。但是,两株异源抗体的轻重链随机装配,理论上体系中会有 10 多种不同组合的抗体存在,为抗体纯化和质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中文名
双功能抗体
发明设计人
陈正贤
申请日
2006年05月08日
公开日
2007年11月14日

双功能抗体词典释义

编辑
1.【医】bifunctional antibody
双功能抗体就是双特异性的抗体,是一种非天然抗体,其结合抗原的两个臂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双功能抗体的构建通常采用生物学方法和化学交联法,随着抗体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又发展了一类新的构建双功能抗体的方法——基因工程法。采用基因工程法不仅能构建多种功能、多种用途的双功能抗体,而且使人源化双功能抗体的构建成为现实。双功能抗体作为一种新的二次导向系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从生物学法、化学法以及基因工程法三个方面介绍了双功能抗体构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双功能抗体一种制备双功能抗体的方法

编辑
申请号/专利号: 200610050611
一种制备双功能抗体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小分子药物与病原或肿瘤特异性抗原进行化学偶联,制成小分子药物-特异蛋白的偶联物,免疫动物后,取该动物脾细胞,与相应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再经过ELISA筛选出抗小分子药物的单克隆抗体,并从阳性杂交瘤中筛选出同时针对特异性载体蛋白的抗原也有良好反应的单克隆抗体。这种双功能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药物、特定病原的抗原都是通过非共价键的形式结合,且结合是可逆的,起到定向将小分子药物带到特定位置的作用,使病灶处药物浓度高于机体的其他部位。
申请日:
2006年05月08日
公开日:
2007年11月14日
授权公告日:

  
申请人/专利权人:
陈正贤
申请人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景芳二区42幢2单元101室
发明设计人:
陈正贤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分类号:
C07K16/18 一种制备双功能抗体的方法
申请号/专利号: 200610050611
一种制备双功能抗体的方法,其特征是:将小分子药物与病原或肿瘤特异性抗原进行化学偶联,制成小分子药物-特异蛋白的偶联物,免疫动物后,取该动物脾细胞,与相应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再经过ELISA筛选出抗小分子药物的单克隆抗体,并从阳性杂交瘤中筛选出同时针对特异性载体蛋白的抗原也有良好反应的单克隆抗体。这种双功能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药物、特定病原的抗原都是通过非共价键的形式结合,且结合是可逆的,起到定向将小分子药物带到特定位置的作用,使病灶处药物浓度高于机体的其他部位。
申请日: 2006年05月08日 公开日: 2007年11月14日 授权公告日: 申请人/专利权人:陈正贤 申请人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景芳二区42幢2单元101室 发明设计人:陈正贤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分类号: C07K16/18
词条标签:
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