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永昌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41:45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陆永昌,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翻译家协会会员。
中文名
陆永昌
国    籍
中国
代表作品
《快乐家庭教育》
性    别

陆永昌简历

编辑
幼时在扬州高邮乡村度过,6岁入程庄小学读书,继而转入紫英小学,12岁考入界首中学,在那里熬过了及其困难的自然灾害年代。1965年进入泰州师范(后更名为泰州师范专科学校),师范毕业后,弃笔从戎,军旅生活使一个普通战斗员变成一个基层指挥员,之后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后更名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1982年至1986年曾在上海市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工作,1991年至1993年受国家教委委派往俄罗斯 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翻译系任教,回国后继续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执教。历任上海外国语学院高年级教研室主任、理论教研室主任、系办公室主任。
先后从事本科生的文学理论、比较文学、苏俄文学史、名着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的中国翻译理论、苏俄翻译理论、俄汉文学翻译理论等课程教学。
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悲惨的童年》,载上海《少年文艺》1976.12)。之后除出版译着外,在《小说连载选刊》、《上海小说》、《当代外国文学》、《苏联研究》、《译林》、《名作欣赏》、《苏俄文学》、《解放日报》、新疆《乌鲁木齐晚报》等杂志报刊以及一些小说集里陆续发表俄罗斯中短篇小说译文。
1994年被聘为副教授,2000年被聘为教授。现任俄语系翻译教研室主任。

陆永昌主要研究方向

编辑
(Research Interests)
翻译理论与实践俄罗斯文学

陆永昌作品获奖情况 (Awards)

编辑
⒈《论文学翻译的“动态“标准》获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首届全国高校专业俄语优秀论文二等奖(2010);
⒉《俄汉文学翻译概论》获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俄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首届全国高校专业俄语优秀教材三等奖(2010);
⒊《翻译,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获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十届科研成果三等奖(2009);
⒋《礼仪之邦为何被妖魔化—文化战略与翻译进程思考》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008);
⒌《翻译,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007);
⒍《论文学翻译标准的动态”内涵“》获上海外国语大学第六届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

陆永昌代表性论文和专着

编辑

陆永昌专着

《俄汉文学翻译概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快乐家庭教育》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陆永昌译着

《雪地寻踪》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森林报 秋》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与研究生陶爱苏译);
《森林报 冬》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与研究生朱玥晗、杨晨译);
《森林报 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与研究生沈尧译);
《森林报 夏》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与研究生张琪、朱巧玲译)
《白夜》 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
《白夜》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赌徒白夜》 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
《赌徒 白夜》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
《赌徒》 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
《白夜》 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
《帕纳耶娃回忆录》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
《鲸群离去》漓江出版社(1997);
《天质女人阶梯》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与达曼华译)
《狗的日记》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愿您的孩子幸福》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
《列宁的一生》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女性必读》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与达曼华译);
《创世纪的案件》沈阳出版社(1988);
《阿勃拉莫夫中篇小说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合译);

陆永昌编写的工具书

《苏联文学词典》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与廖鸿钧等三人合编);
《当代阿拉伯文学词典》译林出版社(1991,与朱威烈等四人合编);
《青年文学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作为主要编写人参加编写);
《中西比较文学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作为主要编写人参加编写);

陆永昌代表性论文

《翻译学研究与世界民族文化的融合—作为一门学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载世界俄语教师联合会第12次世界大会论文集:《时间与空间中的俄语和俄罗斯文学》第五卷);
《坚持翻译科学认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载《城市发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东方文库》一书第30卷);
《别出心裁魅力永恒------读苏联作家比安基的<;森林报>;》安徽人民出版社,载《森林报 秋》、《森林报 冬》、《森林报 春》、《森林报 夏》(2010);
《关于语义与翻译》《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09.2);
《礼仪之邦为何被妖魔化—文化战略与翻译进程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载《现代人文 中国思想 中国学术》一书);
《翻译与翻译教学反思》 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8,载《俄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一书);
《翻译,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载《人文教育 文明 价值 传统》);
《翻译——不能再增文化障碍》《译林》(2006.3);
从“dragon”与“龙”的翻译说起《中华读书报》(2006-4-5);
《俄语音韵修辞汉译初探》 重庆出版社(2005,载《俄罗斯语言与文化探索》一书);
《走出翻译的误区》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2-1,载《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论文集 第二辑》);
《跨文化无障碍--翻译研究之方向》《上海翻译》S1期(2005);
《陨落于幻想与现实之间的碰撞——俄罗斯抒情诗人叶赛宁的悲剧》《译林》(2005.5);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进程思考》《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5);
《永恒的泪 不尽的愁――读鲍.瓦西里耶夫的短篇小说<;展品&;……>;》《名作欣赏》(2003-3-1);
《翻译 时代 文化――翻译进程思考》《译林》(2004.2);
《翻译与时代》《中华读书报》(2003.10.15);
《先进文化代表与文学概论课的设置》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10,载《学习与研究》;
《真实自然、情浓意深――读叶赛宁短篇小说<;白水湖畔>;》《名作欣赏》(2003.2);
《译文要’译’,翻译要’翻’—谈俄中翻译教学》 《第六届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3.4,台湾淡江大学);
《力求在翻译教材中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载《语言.文化.外语教学》);
《俄罗斯诗人曼、曼德尔施塔姆悲惨的命运》 《译林》(2003.1);
《探索、迷茫与变体――从俄罗斯作家利巴托夫的创作看苏联文学的演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载《俄罗斯语言文化研究论文集》);
《新一代的父与子的冲突—读谢.叶辛的中篇小说〈摹仿者〉》《名作欣赏》(2000.6);
《论文学翻译的“动态“标准》《外国语》(2000.5);
《新世纪外国文学翻译新构想》《第四届两岸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0.6,台湾淡江大学);
《论诗人勃洛克晚期的信念》《译林》(1999.5);
《蕴藉的诗意 辛辣的讽刺—谈陀氏早期小说<;白夜>;及其它》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载《白夜》一书);
《文学翻译,再现原汁原味的过程》《中华读书报》(1999.8.4);
《"白银时代热"及其他》 《文汇报》”文艺百家"栏(1999.5.8);
《文学翻译与文化差异》《文汇报》文艺百家理论版(1998.12.18);
《高尔基是自杀身亡的吗?》《译林》(1997.6);
《人性的悲剧 人性的呼唤—〈鲸群离去〉及其它》广西漓江出版社(1997,载《鲸群离去》一书);
《生活习俗的牺牲品--从马雅可夫斯基的绝命书看诗人死因》 《福建外语》(1997.1);
《试论鲁迅在俄、苏的影响》 《中国文化与世界》(第4辑 ,1996);
《以情动人,以情取胜——读普里斯塔夫金的小说》《名作欣赏》(1995.6);
《从俄罗斯电影看俄罗斯人的观念变化》《国际观察》(1995.6);
《论马雅可夫斯基的最后悲剧》《名作欣赏》(1995.5);
《利用电视录像进行“文学概论”教学的实例与体会》《外语电化教学》(1995.3);
《我眼中的俄罗斯教育》《国际观察》(1995.2);
《奇特的联想,细腻的抒情—赏析》《名作欣赏》(1994.4);
《为了无愧后人——简评四十岁一代作家叶辛的创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12,载《上外第十八届科学报告论文集》);
《此处无声胜有声——读<;《我理想中的姑娘>》《名作欣赏》(1986.6);
《浅谈摩洛哥的当代文学》 《阿拉伯世界》(1986.1);
《巴林文学概说》 《阿拉伯世界》(1984.2);
《浅谈高尔基的短篇小说〈泡泡〉》《名作欣赏》(1981.4);
《比较文学在苏联》《外国文学研究》(1981.4);
《比较文艺学》《外国语》(1981.3);

陆永昌其它

编辑
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如 “国际译联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2001,香港,宣读论文《论翻译的误区—文化障碍》)等;
应邀到兄弟院校作科研报告,如华东师范大学(2007,宣讲《翻译,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上海师范大学(2008,宣讲《礼仪之邦为何被妖魔化—文化战略与翻译进程思考》)、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宣讲《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翻译进程思考》。
词条标签:
文学 作家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