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07:40
编辑 锁定
《文化与诗学丛书》是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童庆炳
书    名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
作    者
童庆炳
装    帧
平装
开    本
32开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图书信息

编辑
作 者:童庆炳
丛 书 名:文化与诗学丛书
ISBN:9787303057757
出版时间:2001-12-01
版 次:1
页 数:340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内容简介

编辑
《文化与诗学丛书》(共十册),就其深度和广度而言,是一套内涵较为厚重的丛书。这十本书的内容不尽相同,切人的视角各有差异,着作者的个性也较分明,但方法却都是「文化诗学」的。追溯文化背景,揭示文化意味,纵观全套丛书,涉及以下几个共同的话语:谈古论今——文化的传承和再创造;谈西论中——开放自我与走向世界;宗教与诗学——诗人(作家)的宗教情结。全书由上中下三篇构成——上篇「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性格」:通过对儒、道、释文论思想的差异和互补的研究,通过对气、神、韵、境、味等文化范畴的研究,揭示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性格;中篇「中国古代文论十大家解读」:选择具有原创性的十大文论家(孔子、孟子、庄子、陆机、刘勰、钟嵘、司空图、严羽、李贽、王国维)的主要作品,进行现代解读,作者以「开源发流」作为入选的标准,虽然只有十家,但其辐射性强、几乎涉及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各个方面;下篇「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阐述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意义与作用。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作者简介

编辑
童庆炳,1936年生,福建连城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师
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中心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美学、文艺心理学等方面研究。主编“心理美学丛书”14种,“文体学丛书”5种,“文艺学新视角丛书”5种。主要着作有:《文学概论》上、下卷(1984)、《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1989)、《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1990)、《中国古代诗学与美学》(1992)、《文体与文体创作》(1995)、《文学审美特征论》(2000)、《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2001)、《童庆炳文学五说》(2001)等。另有多种合着及长篇小说、随笔出版。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目录

编辑
导言
上篇 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性格
第一章 儒、道、释文论异同及其文化蕴含
一、儒家的文学观念
二、道家的文学观念
三、释家的文学观念
四、儒家和道家的诗歌功能观
五、儒、道、释文学思想互补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论基本范畴及其民族文化个性
一、中国文论的基本范畴:气、神、韵、境、味
二、和:气、神、韵、境、味的共同民族文化之根
三、整体流动性:气、神、韵、境、味统摄文学的独特形式
四、空灵感:气、神、韵、境、味的超越性
五、形成中华文论民族文化个性的社会经济原因
中篇 中国古代文论十大家读解
第三章 孔子文论读解
一、“仁”学与“文质”观
二、“兴、观、群、怨”说及其整体性
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与情感快适度
第四章 孟子文论读解
一、“与民同乐”与古典人文主义
二、“养气”、“知言”与文学创作”
词条标签:
文学书籍 文学 出版物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