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31:19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举世闻名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这两江交汇的江汉平原东部,座落着古老而年轻的“东方水都”武汉。
武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3500多年前,城市文明之光在北郊的盘龙城兴起。武汉属楚文化发祥地,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武汉地区是着名的战场。汉唐以后,汉口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四大名镇”之一。90多年前,武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2000年,武汉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全市现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东湖、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和归元禅寺入选首批国家“4A”级景点,此外还有古琴台、晴川阁、楚天台等名胜古迹,是一座独具滨江滨湖特色的现代旅游城市。

湖北省武汉地理位置

编辑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湖北省省会。地理位置为北纬 29°58’-31°22’,东经113°41’-115°05’。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2.1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4千米,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1] 

湖北省武汉行政建置

编辑
长江、汉水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通称武汉三镇。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行政区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和武汉新港等5个功能区。区下辖149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3个乡。全市群众自治组织3152个,其中社区居委会1327个,村民委员会1825个。全市土地面积8596.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22.7平方千米。[2] 

湖北省武汉历史沿革

编辑
武汉历史悠久,早在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们就在这水网之域繁衍生息,用石制器具拓现远古文明。在黄陂区盘龙湖畔的盘龙城,筑于商代,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东汉末年,江北先后称曲阳县、沌阳县、汉津县、汉阳县(606年),江南先后称汝南县、江夏县(589年)。自汉开始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由汉阳龟山之南入江的汉水主道改由山北入江,由此而形成汉口新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明末清初,汉口以商业大镇卓立华中,与北京苏州、佛州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政府在汉阳门外白鳝庙下设“常关”,征收国内商货通过税。清咸丰七年(1857年),湖广总督官文又分设宗关(今汉口上茶庵)、汉关(今汉口下茶庵)等10个征税关卡。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861年3月,汉口正式对外开埠。汉口对外开放后,湖广总督官文上奏清政府于1862年元月1日设立江汉关,并于次年正式征收关税。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至此,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1889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汉施行洋务“新政”,兴办工厂和学校,编练新军,民族工业乘势得到发展,为武汉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武汉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建立了湖北军政府,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7年元月,汉口、武昌合并为武汉市,划为京兆区。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市正式建置。三镇合并建制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1984年5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批准设立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东部,以武汉为龙头,由周边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9个城市组成,土地面积5.78万平方千米,人口3123万人,国民生产总值占湖北国民生产总值总量的61%,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工农业、交通建设、文化教育的精华部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10年1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使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为继中关村后中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武汉市正式形成了三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三镇鼎足开发的局面。201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3] 

湖北省武汉自然资源

编辑
地质、地貌:武汉市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几乎控制全市地质构造的轮廓。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间,大部分在50米以下。
气候: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5.8℃ -17.5℃,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1℃(1977年1月30日)。年无霜期一般为2ll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年总辐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l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土壤:武汉市土壤种类繁多,共有8个土类、17个亚类、56个土属、323个土种。其中水稻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45.5%;其次为黄棕壤占24.8%,潮土占17.0%,红壤占11.2%;其他有石灰土、紫色土、草甸土、沼泽土等共占1.5%。
植被:武汉市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据统计,全市的蕨类和种子植物有106科、607属、1066种,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份。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类型。长江、汉水以南以樟树楠竹杉木叶茶油茶女贞柑桔为代表;长江、汉水以北以马尾松水杉法桐落羽松等树种为主。
动物资源:武汉市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畜禽、水生、药用、毛皮羽用、害虫天敌、国家保护动物等动物资源。畜禽动物主要有猪、牛、鸡等10余种、70多个品种。鱼类资源有11目、22科、88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等20余种。“武昌鱼”(团头鲂)是经济名贵鱼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水禽有雁、鹳、鹈等8目、14科、54种。白鹳是国家一类保护的珍贵稀有水禽。特种经济水生物有白鳍豚江豚等。白鳍豚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江豚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在野生动物资源中,毛皮兽类很少,主要是药用动物、农林害虫等。
水资源: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布,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从市区两侧汇入长江,形成以长江为干流的庞大水网。总水域面积达2217.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6.1%。其中,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5条;有湖泊166个,其中城区内有湖泊43个;各类水库273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6座,总容量9.25亿立方米;共有塘堰8.51万口,蓄水能力3.3亿立方米;据测算分析,在正常年景,地下水静储量128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达7145亿立方米,其中境内降雨径流38亿立方米,过境客水704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万千瓦。
矿藏:全市已发现矿产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其中,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储量最大,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矿储量1.18多亿吨,居全国第一位。已发现优质矿泉水、热泉8处,金矿点11处,铜矿点9处,锰矿、磷矿点各2处,并有5处发现石油、天然气的“油气显示”。[4] 

湖北省武汉风景名胜

编辑
武汉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三国”、“三峡”旅游线路的中转站。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有178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盘龙城遗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共“八七会议”旧址和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等11处。武汉二七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被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黄鹤楼入选国家首批“5A”级景区(点),湖北省博物馆归元禅寺东湖武汉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等15大景区入选国家“4A”级景区(点)。武昌东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烟波浩淼,风光秀美。磨山位于东湖风景区内,有山峰6座,最高的东峰形圆如磨,故得此名。磨山峰顶有楚天台祝融观星像、朱碑亭,山下建有楚城、楚辞轩。黄鹤楼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号为“楚天第一楼”的晴川阁背依龟山,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被誉为“千古巨观”。古琴台位于汉阳龟山西边的月湖旁,相传为古代俞伯牙钟子期结为知音之处。归元禅寺是湖北四大佛教禅院之一及国家重点佛教寺院,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至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100多年间,陆续建成藏经阁、鼓楼、涅檠堂、罗汉堂等,其中罗汉堂供奉有500尊泥塑金身的罗汉,闻名于全国。位于武昌的湖北省博物馆内收藏历史文物达20余万件,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等稀有珍品。辛亥革命首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及现代化的龟山电视塔均是驰名中外的旅游景观。此外,位于汉口北郊70千米处的木兰山木兰湖,湖光山色,相映成趣;风景优美的龙阳湖天兴洲盘龙城道观河金银湖等度假区都是市民观光、游乐、避暑、疗养的胜地。新开辟的马鞍山森林公园、武汉野生动物园,洪山广场、西北湖广场、首义广场江汉路步行街、东湖沿线景观等成为市民休闲、观光、娱乐的新景点。[5]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非社会 社会 城市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