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本书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一个导言和上、下、两篇。本书的基本结构是这样的,一个导言和上、下、两篇。
- 书 名
- 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
- 作 者
- 张一兵
- ISBN
- 9787214048707 ; 978-7-214-04870-7
- 页 数
- 481
- 定 价
- 39.8 元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8-9-1
- 开 本
- 32
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内容简介
编辑。在导言中,我主要是介绍列宁“哲学笔记”的文献情况,评说传统列宁“哲学笔记”研究中已有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而重点是说明我在本书中新提出来的思想构境理论,特别是与其同构的拟文本解读方法和思想史构型
。在上篇主要是青年列宁在哲学理论认识上的一个概要的早期思想线索,这从1894年他所写下的第一篇哲学论文《什么是“人民之友”?》开始,一直到他写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前后的哲学思想变化过程。下篇的中心思想,是在颠覆前苏联学者的“计划构想论”先验构架后,发现列宁在接近黑格尔哲学的认识过程中发生的深刻思想转变,即从理论构架向自主性阅读构境空间的转换。关于这转变的分析和讨论,是本书关于列宁哲学思想研究最重要的进展,它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前苏东学者在列宁哲学研究中的传统观念。最后,我将自己25年前写下搓于辩证法理论逻辑的一篇论文作为本书的附录,因为它多少与黑格尔的《逻辑学》思想空间和列宁在“伯尔尼笔记”最后获得的实践辩证法观念相关联。
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本书目录
编辑作者的话
导言
一、列宁哲学思想的非同质性
二、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三、“哲学笔记”文本的基本概况
四、“伯尔尼笔记”的文本结构
五、列宁“哲学笔记”传统研究中的林林总总
六、换一种思路想问题
七、“伯尔尼笔记”: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思想变化的历史原像
上篇 走向哲学圣殿的列宁
第一章 革命实践中的青年列宁与历史的主客体向度
一、青年列宁与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
二、青年列宁与他的哲学老师普列汉诺夫
三、青年列宁读《神圣家族》
四、主体向度:青年列宁思想的最初变化
五、阶段意识与革命的能动性
第二章 列宁、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唯物主义
一、列宁首次系统地学习哲学理论的背景
二、拟文本:阅读批注及其解读方法
三、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批注附文物·关系·拜物教:一场被忘却的思想交锋——评1908年普列汉诺夫与波格丹诺夫的哲学论战
第三章 列宁与狄慈根的哲学唯物主义
一、关于狄慈根哲学唯物主义的阅读
二、狄慈根与马克思恩格斯“同志”
三、“辩证唯物主义”与认识论
第四章 列宁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初步了解
一、列宁阅读中的反常
二、关于莱伊《现代哲学》的批注
三、宽阔的哲学研究视域:西方哲学与科学研究的札记
第五章 列宁关于费尔巴哈哲学的摘要笔记
一、自然界与宗教
二、唯物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第六章 俄国思想家:仍然是唯物主义
一、物质实体本体论:德波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一文批注
二、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七章 全面地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二、《卡尔·马克思》中的哲学观点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