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梦游仙境(英国路易斯·卡罗尔所着童话故事)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9 14:25:34
编辑 锁定
同义词 影响孩子们一生的经典:爱丽丝梦游仙境一般指爱丽丝梦游仙境(英国路易斯·卡罗尔所着童话故事)
《爱丽丝梦游仙境》(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路德维希·道奇森以笔名路易斯·卡罗尔于186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
这童话自1865年出版以来,一直深受不同年纪的读者爱戴,相信是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不合逻辑的跳跃方式去铺排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1] 
书    名
爱丽丝梦游仙境
又    名
爱丽丝漫游奇境/爱丽丝奇境历险记/爱丽丝奇遇记
作    者
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
原版名称
Alice in Wonderland/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译    者
赵元任(首次译为中文)
类    别
童话
出版社
Macmillan Publishers
插    图
John Tenniel
语    言
英语
出版地区
英国
首版时间
1865年11月26日
首版字数
15500

爱丽丝梦游仙境内容简介

编辑
爱丽丝奇境历险记》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
爱丽丝被故事中的角色环绕。 爱丽丝被故事中的角色环绕。
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同一块蘑菇吃右边就变矮,吃其左边则又长高,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吃的东西都有古怪。
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渡渡鸟、蜥蜴比尔、柴郡猫、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鱼、鹰头狮、丑陋的公爵夫人。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粗暴的红桃王后、老好人红桃国王和神气活现的红桃杰克(J)等等。爱丽丝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之后还帮三个园丁躲避红王后的迫害,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唯一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我是谁”,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为一个“大”姑娘的时候,猛然惊醒,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个梦境。[2] 

爱丽丝梦游仙境小说目录

编辑
第一章掉进兔子洞第二章眼泪的池塘
第三章一场会议式赛跑和一个长故事第四章兔子派遣小比尔进屋
第五章毛毛虫的建议第六章小猪和胡椒
第七章发疯的茶会第八章王后的槌球场
第九章素甲鱼的故事第十章龙虾四组舞
第十一章谁偷走了馅饼?第十二章爱丽丝的证明

爱丽丝梦游仙境创作背景

编辑
《爱丽丝梦游仙境》作者卡洛尔自幼极富想象力,性格内向、终生未婚,却非常热爱儿童,常与儿童共同游戏。1862年的一个夏日,卡洛尔带邻居的三位女儿泛舟于泰晤士河上,在河岸小憩喝茶时,他给孩子们编了一个奇境记故事,主人公便是以姐妹中最伶俐可爱的七岁小爱丽丝为模特的。回家后,卡洛尔应爱丽丝请求把故事写下来并亲自作插图,送给了小爱丽丝。不久小说家亨利·金斯莱发现了书稿,拍案叫绝,在他的鼓励下,卡洛尔进一步加以润色,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题,于1865年正式出版。1871年,卡洛尔又出版了这部童话的姊妹篇《爱丽丝镜中奇遇记》。[3] 

爱丽丝梦游仙境人物介绍

编辑
爱丽丝
小说主人公,原型是作者邻居的7岁小女儿。她善良诚实、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她身上的这些美好品质,是通过怪诞的种种奇遇表现出来的。同时,她也拥有7岁女孩普遍的缺点:她爱哭、好逞强,这些特质随着情节推进也一一显露。
红王后
也被译作“红心王后”,性格跋扈残暴,成天叫嚷着要砍掉人们的脑袋,喜好地下世界处于她的残暴统治之下。后世学者认为,她可能象征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皇,也有可能是玛格丽特皇后。
白兔先生
白兔先生负责找到爱丽丝并将她带回地下世界以完成她的使命,第一章出场时穿西装戴礼帽,喊着“我迟了!我迟了!”,努力诱惑爱丽丝进入兔子洞。他在爱丽丝的花园聚会上出现,充当红王后的侍者。他性格与爱丽丝完全相反,世故、胆小,面对国王、王后是奴颜屈膝。
柴郡猫
柴郡猫是一只能随时现身随时消失的短毛猫。他总是带着平静、诱人的微笑来掩盖自己胆怯的个性。期初柴郡猫在奇境中作弄爱丽丝,为其知错路。后来在王后的茶会上,他又作弄了红王后及其侩子手帮助爱丽丝。其性格古怪但骨子里善良、正直。[4] 

爱丽丝梦游仙境作品鉴赏

编辑

爱丽丝梦游仙境人物赏析

达部童话中的爱丽丝,是引人注目、颇具个性的童话人物形象:这个披着垂肩金发的七岁小姑娘,天真活泼,满怀好奇和求知欲、诚实、富有同情心。她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把将被王后砍头的三个园丁藏起来,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在她身上充满了民主、正义和人道的精神。
与此同时,作家也刻划了作为一个七岁小姑娘的全部特点,譬知她爱哭,又好强逞能,喜欢自人法耀自i学过的知识,却又不时出现纰漏:她不愿意静坐在课堂上,常常盼望着时间从早八点一下跳到午餐时分。这些都是活泼、真实的儿童心理反映,使爱丽丝这个形象因此更加亲切可爱。[3] 

爱丽丝梦游仙境艺术手法

这部童话虽然充横了荒诞不经的奇异幻想,但作家却在其中深刻地影射着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的社会现实。随着爱丽丝的所见所闻所历,可以感受到这个时代处处拘于礼仪、古扳迂腐的生活氛围,如小主人公不断背诵课文的惶恐情态,又如一心想卖弄自己历史知识的老鼠,原来只会大段地背教科书.连自己也不懂。这些情节都使读者对当时教育方法僵化陈旧有所感受。卡洛尔还在童话中讽刺装出一副娇揉造作的绅士派头的兔子、势利庸俗的公爵夫人、骄横暴庆的红王后等等,甚至对维多利亚时代代的法庭也作了嘲讽。这些无不使读者从笑话中见到严肃、在荒诞里悟出理性。[3] 
卡洛尔的童话不是一般化地描写惩恶扬善,而是向读者揭示了世间事物的复杂多变以及多种观念的相对性。例如:同一块蘑菇,爱丽丝吃其右边就变矮,吃其左边则又长高,事物就是这样变来变去。在兔洞里,爱丽丝变小时够不到桌上的钥匙,突然长高时,宽大的房子却装不下她的身体,只好一条胳膊伸出窗外,一只脚伸进烟囱里,可见大与小是相对的概念,比较之中才有意义。又如猫儿告诉爱丽丝,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这同一动作可以表现完全相反的内涵,其间的是非又如何判断?诸如此类的“理趣”.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记》中处处流露,这本童话英文原版序作者称卡洛尔为“天才的哲学家”。[3] 

爱丽丝梦游仙境语言特色

《爱丽丝梦游仙境记》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其英国式的幽默。作者以轻松、议谐的笔调去叙述、描写,充满了种种笑语、傻话、俏皮话或双关语,而其中都蕴含深意。比如,红王后命令侩子手砍掉柴郡猫的头.而这只能够渐隐渐现的怪猫正好隐去了身体。只留下一个咧着阔嘴笑的猫头挂在树梢,刽于手顿时傻了眼:砍头是要把头与身体分家,可这没有身体的头又从哪儿砍下来呢?这种神妙的幽默艺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回味无穷。这今,现代英文辞典中还将“柴郡猫”收为一个专有名词,意指“露齿傻笑的人”。此外,卡洛尔还善于把各种知识、逻辑等融进笑话、幽默的文字游戏、双关语之中,使这部童话谐趣盎然,同时也闪烁着智慧的光芒。[3] 

爱丽丝梦游仙境社会影响

编辑
1865年,《爱丽丝梦游仙境》出版,并且大获成功。同时它在英国儿童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卡洛尔的童话及“谐体史持”把所谓荒诞文学提到了最高水平。[3] 
《爱丽丝梦游仙境》不仅孩子们喜欢读,很多大人也将其奉为经典,其中包括着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和当时在位的维多利亚女王。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至少125种语言,到20世纪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传之广仅次于《圣经》和莎土比亚的作品,原本数学教师的卡洛尔成了世界闻名的童话大师。
英国数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在其名着《控制论》和《人有人的用处》中多次引用爱丽丝的奇遇,同有规律的客观世界对照。数理逻辑学家贝·洛隆在《数学家的逻辑》一书中引用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原文。可见这部童话名着的价值和影响。
作品对后世文学、电影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19世纪,模仿之作层出不穷。有趣的是,就连沈从文笔下的《阿丽思中国游记》也是假托爱丽丝续集的名义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电影《骇客帝国》中,主角尼奥更是被告诫要“密切关注白兔洞”。[3] 

爱丽丝梦游仙境衍生作品

编辑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电视剧

片名
  
年代国家导演主演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默片)1903英国Cecil Hepworth & Percy StowMay Clark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默片)1910英国Edwin Stanton Porter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默片)1915英国W. W. Young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1931英国Bud Pollard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1933美国Norman Z. McLeod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视剧)1937英国George More O'Ferrall
  
爱丽丝(BBC电视剧)1946英国George More O'FerralVivian Pickles
爱丽丝梦游仙境1949法国Dallas Bower
  
爱丽丝梦游仙境(迪士尼动画)1951美国David S. HallKathryn Beaumont等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视剧)1955美国George Schaefer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视电影)1965美国Dennis Potter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视电影
Hanna-Barbera TV)
1966美国
  
Janet Waldo
爱丽丝梦游仙境(BBC音乐电视剧)1972英国
  
Fiona Fullerton
爱丽丝梦游仙境 (PBS)1983美国
  

  
爱丽丝梦游仙境(米高梅-CBS电影)1985美国Irwin Allen(制片)
  
爱丽丝梦游仙境(BBC电视剧)1986英国Barry LettsKate Dorning
爱丽丝梦游仙境 (NBC电视电影)1999美国
  

  
爱丽丝漫游地下世界1999美国Robert E. Lee
  
爱丽丝(Syfy 电视剧)2009美国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2009英国Simon Fellows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2010美国Tim Burton
  
爱丽丝梦游仙境(电影)2010美国Dennis Devine
  
童话镇-奇境系列(ABC电视剧)2010美国
  
Sophie Lowe
Red Kingdom Rising(电影)2014美国Navin DevEmily Stride

爱丽丝梦游仙境漫画书

书名
  
出版时间出版社
爱丽丝梦游仙境1951
  
Dell Comics
爱丽丝梦游仙境1965Gold Key Comics
爱丽丝梦游仙境1984Whitman
爱丽丝梦游仙境2005Dynamite Entertainment

爱丽丝梦游仙境作者简介

编辑
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原名查尔斯·路德维希
路易斯·卡罗 路易斯·卡罗
·道奇逊,与安徒生格林兄弟齐名的世界顶尖儿童文学大师。1832年1月出生于英国柴郡的一个牧师家庭,1898年卒于萨里。曾在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任教数学达30年之久,业余爱好非常广泛,尤其喜爱儿童肖像摄影。他的第一本童书《爱丽丝奇境历险记》于1865年出版,当时就引起了巨大轰动,1871年又推出了续篇《爱丽丝穿镜奇幻记》,更是好评如潮。两部童书旋即风靡了整个世界,成为一代又一代孩子们乃至成人最喜爱的读物。
如果说刘易斯·卡罗尔因为这两部童书而被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丝毫没有夸大的成分。至少他的两部《爱丽丝》一改此前传统童话(包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充斥着杀戮和说教的风格,从而奠定了怪诞、奇幻的现代童话基调。仅从这点来说,就堪称跨时代的里程碑。[3]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 1.    人生的境界就在于你记不记得这些日子(2)  .网易新闻.15/0109[引用日期2015-07-30]
  • 2.    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爱丽丝梦游仙境:Macmillan Publishers,1865年
  • 3.    白冰 .世界儿童文学名着鉴赏大典 童话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07:432
  • 4.    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奇遇记: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1年03月第1版:1
词条标签:
游戏 小说作品 动漫人物 动漫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