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洪炎秋 (1899-1980),原名槱,字炎秋,笔名苏芸,台湾早期作家。
- 本 名
- 洪炎秋
- 字 号
- 炎秋
- 所处时代
- 20世纪
- 出生地
- 中国台湾
- 出生时间
- 1899年
- 去世时间
- 1980年
- 主要作品
- 《文学概论》
- 笔 名
- 苏芸
洪炎秋生平
编辑洪炎秋先生出身台湾鹿港世家,名秀才洪弃生之子,自幼受父亲影响,汉文根基相当札实。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教育系,1929年毕业。在北大求学的洪炎秋受教于沈尹默、朱希祖、周作人等,毕业论文〈日本帝国主义下的台湾教育〉,发表于商务出版《教育杂志》第二十三卷第九号,是少数北京大学毕业且在该校任教的台湾人,极力鼓吹「大学教育应为全民开放」与「用人为贤」之主张。光复之前在北大及北师大教书。1946年6月返台,先后在省立台湾师范学院(今师范大学)任教,后调为台中师范学校(今台中师范学院)校长。二二八事变时,曾遭受波及,旋获政府特赦。1948年8月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10月主办《国语日报》创刊。洪先生长期任职国语日报社达三十余年之久。1969年起担任立法委员。1980年3月14日,因脑溢血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82岁。
据洪炎秋说,1949年,南京解放前不久,周作人获释,周曾有意到台湾定居。
洪炎秋着作
编辑着作有《英文法比较比较研究日本语法精解》、《文学概论》、《语文杂谈》、《洪炎秋自选集》及其它散文、儿童读物等数十种。
洪炎秋成就
编辑洪炎秋是推行台湾国语教育居功厥伟的一位传奇人物,与何容堪称是两位劳苦功高的最亲密伙伴。中年以后长期担任《国语日报》社社长,贡献精力于台湾国语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不仅如此,1969年,在他72岁高龄时,还获民间各界推举竞选增额立法委员成功,迄逝世为止,质询问政不遗余力,是书生报国的典型人物。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