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木偶艺术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08:28
编辑 锁定
辽西木偶艺术融雕塑雕刻、美术、头饰、服饰和等艺术于一身的汉族传统戏剧,具有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及舞台装置等多重性。它把各类舞台表演艺术与木偶操纵表演有机结合,成为了典型的跨越语言障碍的表演艺术,长久以来吸引和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培养了一大批热情观众。
中文名
辽西木偶艺术
类    别
戏剧
创始人
蔡大田
特    点
具有造型艺术、表演艺术

目录

辽西木偶艺术特点

编辑
辽西木偶艺术融雕塑、雕刻、美术、头饰、服饰和等艺术于一身,具有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舞台美术及舞台装置等多重性。它把各类舞台表演艺术与木偶操纵表演有机结合,成为了典型的跨越语言障碍的表演艺术,长久以来吸引和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培养了一大批热情观众。
辽西木偶造型艺术是雕塑、绘画、结构装置相结合,用物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它着重于人物形象本身的刻画,表现人物本身的形貌特征和思想品格,是被人操纵表演的戏具。辽西木偶的造型艺术和结构装置经过久远的进化过程,逐渐发展到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铁枝木偶、杆式木偶、人偶一体、卡通人偶、荧光木偶等不同的种类。
辽西木偶戏是通过演员操纵木偶表演人物,并赋予故事情节。木偶戏表现手段丰富。既是一种真实的模仿性艺术。又是一种虚构夸张性艺术。由于木偶戏具有"以物象人"的特殊形式,故需将操纵者遮挡起来,从而决定了木偶戏舞台当有特殊的结构。辽西杖头木偶和布袋木偶是演员把木偶举过头顶表演,所以,舞台上要设一道帷幕遮挡演员,帷幕上边表演木偶戏,帷幕的大小由木偶的大小决定。常规用的帷幕长6米至8米,高1.6米至1.7米。,舞台上的布景安装上1.65米的高脚,舞台灯光布局设置需面光,侧光,顶光、天幕光等以及其它效果流动光位。舞台设置边幕、沿幕、天幕、帷幕等,景区设置网景、纱幕、推景、转景、吊景等。舞台设施组成一种轻便灵活,具有框式结构的多功能木偶戏舞台,以适应多种表演形式的木偶戏,增强综合艺术效果。辽西木偶戏多方借鉴国内外其它艺术之长,不断改进和发展舞台美术的各种表现手段,使之成为综合性的艺术。木偶戏舞台采用多种现代材料,同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把声、光、电脑技术方法运用于木偶戏中。

辽西木偶艺术创始人

编辑
辽西木偶艺术设计、制作创始人蔡大田,(蔡万荣)1899年(约)木偶剧《嫦娥奔月》雕刻的《苏三起解》、《葛麻》《望娘滩》即《无孽龙》、《黑风洞》,《猪八戒背媳妇》、《小放牛》脍炙人口。
由索万金编剧、设计制作的古典传统木偶剧《腿的故事》造型夸张设计独特,精美地道,荣获辽宁第五届艺术节金奖。
《鳗鱼舞》《草裙舞》《飞天》等。
"杆式飞偶"在《飞天》飞偶的创作中,、倾花篮等动作,他在辽西创作的这些作品皆属国内外首创。"金狮奖"全国木偶皮影比赛评委会评价《飞天》:"《飞天》可以用两个新字来概括,即全新的表演,全新的艺术效果"。《飞天》在木偶技艺的创新是令人惊叹的,每当《飞天》飞偶飞起来的那一刻,全场观众都会站起来,报以热烈和长久的掌声"。

辽西木偶艺术发展

编辑
面对文化多元化的冲击,辽西木偶创作表演人才断档和濒临失传的危险,为使辽西木偶得到有效保护,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促进抢救、保护、利用的有机结合,并建立了濒危保护领导小组、培训一批新生,解决后继无人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辽西木偶的现存实物分批分期复制不再进行破坏式使用。保证一般性演出和业务活动不再直接使用。建立专门展室,收集散落在民间的作品,加以保护。在剧团进行全面挖掘索老亲自制作的大小道具,予以陈列。凡索老在制作工艺中自制的工具和器具,进行收集,修复。指派最得力、最合适的人员,全力以赴研究继承保护等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和办法。[1]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美术 文化人物 人物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