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乌犀一般指皂荚
种子植物门
,
生物物种
,
植物
,
医生
,
中医
声明
皂荚(学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荚树、皂角等,属蔷薇目,豆科落叶乔木或小乔木,叶为一回羽状复叶,长10~18(26)cm;小叶柄长1~2(5)mm,被短柔毛。花杂性,黄白色,种子多颗,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1~13mm,宽8~9mm,花期3~5月;果期5~12月。[1]
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此外,皂荚种子可消积化食开胃,并含有瓜尔豆胶;皂荚刺(皂针)内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中文学名
- 皂荚
- 拉丁学名
- Gleditsia sinensis Lam.
- 别 称
- 皂荚树、皂角、猪牙皂、牙皂
- 二名法
- Gleditsia sinensis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皂荚形态特征
编辑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壮,圆柱形,常分枝,多呈圆锥状,长达16厘米,叶为一回羽状复叶,长10-18(26)厘米;小叶(2)3-9对,纸质,卵状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8.5 (12.5)厘米,宽1-4(6)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顶端圆钝,具小尖头,基部圆形或楔形,有时稍歪斜,边缘具细锯齿,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脉上稍被柔毛;网脉明显,在两面凸起;小叶柄长1-2(5)毫米,被短柔毛。
花杂性,黄白色,组成总状花序;花序腋生或顶生,长5-14厘米,被短柔毛;雄花:直径9-10毫米;花梗长2-8(10)毫米;花托长2.5-3毫米,深棕色,外面被柔毛;萼片4,三角状披针形,长3毫米,两面被柔毛;花瓣4,长圆形,长4-5毫米,被微柔毛;雄蕊8(6);退化雌蕊长2.5毫米;两性花:直径10-12毫米;花梗长2-5毫米;萼、花瓣与雄花的相似,惟萼片长4-5毫米,花瓣长5-6毫米;雄蕊8;子房缝线上及基部被毛(偶有少数湖北标本子房全体被毛),柱头浅2裂;胚珠多数。
荚果带状,长12-37厘米,宽2-4厘米,劲直或扭曲,果肉稍厚,两面臌起,或有的荚果短小,多少呈柱形,长5-13厘米,宽1-1.5厘米,弯曲作新月形,通常称猪牙皂,内无种子;果颈长1-3.5厘米;果瓣革质,褐棕色或红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种子多颗,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1-13毫米,宽8-9毫米,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1]
皂荚生长习性
编辑性喜光而稍耐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及深厚肥沃适当的湿润土壤,但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石灰质及盐碱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长。
皂荚分布情况
编辑皂荚繁殖方法
编辑10月采下果实,取出种子,随即播种;若春播,需将种子在水里泡胀后,再行播种。育苗时,开1.3m宽的高畦,撒施一层腐熟堆肥作为基肥,然后按行距33cm,开深约6~10cm的横沟,把种子每隔4~6cm播粒,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草木灰,最后盖土与畦面齐平。如遇天旱,要经常浇水。苗出齐后,要浅薅,并施人畜粪水,以后再中除、追肥1~2次。第2年再行1~2次中除、追肥等管理,到秋后即可移栽。移栽可按株距7~10m开穴,栽前把幼苗挖起,稍加修剪,每穴栽苗1株,盖土压实,最后再覆松土,使稍高于地面,浇水定根。[6]
皂荚栽培技术
编辑皂荚种子繁殖
种子处理
皂荚种皮厚而坚硬,透水性差,如不经催芽处理,种子发芽出土慢且不整齐,发芽率低。
- 层积处理。在秋末冬初将种子浸入水中,每天换水1次,7天后捞出与湿沙混合进行贮藏,经常翻动使其温度与湿度均衡,次年春天置于温暖处催芽。
- 浸种。一般在播种前5天,将皂荚种子放入容器内,倒入100℃水,边倒水边搅拌至不烫手为止。浸泡1天后,用淘米法筛选出吸水膨胀的种子进行催芽。未膨胀的种子,用上述方法连续浸种10次左右,种子多数膨胀后即可混沙催芽。
播种
选择地势平坦、灌水方便、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平整土地后施入底肥(二铵)3450kg/hm2。播种以春播为好,一般在5月上旬,播种量195kg/hm2~225kg/hm2.在播种前5天~6天灌足底水,待表面阴干后即可播种。为便于起苗和管理,可采用60cm大垄播种,顺垄向在垄面开8cm~10cm的深沟进行播种;若为提高出苗量,亦可做床播种,苗床宽1.2m,步道宽20cm,每隔15cm横床开6cm~8cm深的条沟进行播种。播种后及时覆土,覆土厚度3cm~4cm。[4]
皂荚造林
皂荚一般采用植苗造林,可在春季、秋季、冬季或雨季进行栽种,造林时蘸生根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选用2年生~3年生苗,造林前要进行小穴整地,穴规格40cm×50cm×50cm。山区的株行距为2m×3m,植苗1665株/hm2;平原区株行距为3m×4m或4m×5m,植苗630株/hm2~1245株/hm2。栽植后浇水、封土、踩实、覆膜。[4]
皂荚管理养护
抚育管理
苗期管理
皂荚在出苗时有早有晚,出苗时间较长,应注意床面板结影响幼苗出土,要保持床面湿润,及时轻轻疏松床面表土而又不伤幼苗,达到全苗整齐。待苗出齐后,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及时除草松土,当苗高10cm左右时,进行间苗、定苗,株距10~15cm,苗高20cm左右或5月底6月初施追肥1次,施速效化肥150kg/hm2,采取开沟施入并覆土。按照旱涝情况及时灌溉与排水,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各种病害,一年生苗高可达50~100cm。[7]
皂荚采种与贮藏
皂荚果实成熟期在10月,果实成熟后长期宿存枝上不自然下落,但易遭虫蛀,应及时采摘。可手摘或用钩刀剔取,采集的果实在自然条件下经日晒使种子干燥脱粒。将筛选后的种子装入布袋或木桶等容器中,放在低温、干燥、通风、阴凉的仓库内贮藏。为避免虫蛀,可用石灰粉、木炭屑等拌种,用量约为种子重量的0.1%~0.3%。[4]
[6]
皂荚病害防治
皂荚豆象
成虫体长5.5~7.5mm,宽1.5~3.5mm,赤褐色,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种子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咬破种子钻出,等皂结荚后,产卵于荚果上,幼虫孵化后,钻入种子内危害。
皂荚食心虫
幼虫在果荚内或在枝干皮缝内结茧越冬,每年发生3代,第1代4月上旬化蛹,5月初成虫开始羽化。第2代成虫发生在6月中下旬,第3代在7月中下旬。
皂荚主要价值
编辑皂荚经济价值
皂荚种子含有丰富的半乳甘露聚糖胶和蛋白质成分,半乳甘露聚糖胶因其独特的流变性,而被用作增稠剂、稳定剂、粘合剂、胶凝剂、浮选剂、絮凝剂、分散剂等,广泛应用于石油钻采、食品医药、纺织印染、采矿选矿、兵工炸药、日化陶瓷、建筑涂料、木材加工、造纸、农药等行业。
木材利用
皂荚药用价值
皂荚树的荚果、种子、枝刺等均可入药,荚果入药可祛痰、利尿;种子入药可治癣和通便秘;皂刺入药可活血并治疮癣,皂荚树以果实、种子入药。
皂荚含三萜皂甙(皂荚甙、皂荚皂甙)、鞣质、蜡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有祛痰、开窍的功能。皂荚中所含有的皂苷素是三萜烯类和低聚糖,有消炎、抗溃疡、抗病变效果,还有抗癌和提高艾滋病免疫力等功效。
《药典》。
【水药】端皂角,天丁:果实治痰涎壅塞;将枸橙刺和皂角刺插在猪肝上蒸,内服猪肝,治肝炎《水医药》。【壮药】马驴角刺荚(忻城语):嫩刺外用治疮毒《桂药编》。
【白药】皂角刺,天丁,皂丁:干燥棘刺治痈肿疔毒未溃,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大理资志》。
【蒙药】寸都茵-乌日格斯:棘刺用于痈肿初起或脓成不溃,急性乳腺炎,产后缺乳,外治疮癣;果实用于卒然昏迷,口噤不开,喉中痰壅,支气管哮喘,便秘,颈淋巴结结核:东嘎,嘎亥-寸都,不育果实:用于突然昏厥,中风牙关紧闭,喘咳痰壅;癫痫:外治痈疮肿毒《蒙药》。
【苗药】皂角树,皂角:果实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痈肿便毒,疮癣疥癞《湘蓝考》。Bid zob kud比皂哭,Bel det clef sad bil波豆底沙碧,Bol zend lef播整陆:棘刺治疗各种痈肿,疮毒,治疗缩舌症《苗医药》。
刺(皂角刺):辛、咸,温。搜风,化痰,托毒。 用于痈肿,疮毒,胞衣不下,疮癣。 荚果(大皂角):辛,温。有小毒。开窍,祛痰,解毒。用于中风口噤,喘咳痰壅,癫痫,痈疮中毒。 不育荚果(猪牙皂):辛,温。有小毒。开窍,消痰,搜风,杀虫。 用于中风口噤,风痫,痰喘,疥癣肿毒。 种子(皂荚子):辛,温。有小毒。搜风,祛痰,开窍。 用于中风口噤,痰鸣喘咳,喉痹,疮癣肿毒。[9]
皂荚生态价值
皂荚树为生态经济型树种,耐旱节水,根系发达,可用做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皂荚树耐热、耐寒抗污染,可用于城乡景观林、道路绿化。皂荚树具有固氮、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综合价值,是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用皂荚营造草原防护林能有效防止牧畜破坏,是林牧结合的优选树种。[7]
皂荚化学成份
编辑1、荚果含三萜皂式:皂荚甙(gledinin),甙甙元为皂荚甙元(gledigenin),皂荚皂甙(gleditschia saponin)。尚含蜡酸(ced alcohol),二十九烷(nonacosane),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鞣质(tannin)等。
2、荚果含三萜皂甙、鞣质.皂甙有皂荚甙(Gledinin),水解后得甙元(Gledigenin)和皂荚皂甙(Gleditschiasaponin),水解后得甙元(Gleditschiasapogenin)及阿拉伯糖(Arabinose)。此外,尚含蜡醇(Ceryl alcohol)、廿九烷(Nonacosa- 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等。[10]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皂荚 Gleditsia sinensis Lam. .中国植物志[引用日期2013-12-2]
- 2. 植物通 .皂荚[引用日期2013-12-5]
- 3. 皂荚 .成都中医药大学 精品课程网[引用日期2013-12-5]
- 4. 郭立民.皂荚的繁育栽培技术及用途.山西林业科技,2011,(03).
- 5. 皂荚树 .全球花木网[引用日期2013-12-5]
- 6. 江伦祥.皂荚育苗与栽培技术.农技服务,2013,(01).
- 7. 李艳目.皂荚树的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8,(13).
- 8. 牛金伟,程晓娜,王晓丽.皂荚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09,(16).
- 9. 皂荚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引用日期2014-02-2]
- 10. 邵金良,袁唯,董文明,焦凌梅,王伟.皂荚的功能成分及其综合利用.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04).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