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量之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8 19:39:23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廖量之(1913~1943),湖南省湘潭县人。抗日战争爆发时参加革命,历任秘书、县委书记、县长等职,民国32年(1943)病故。
中文名
廖量之
出生地
湖南省湘潭县
出生日期
1913
逝世日期
1943

目录

廖量之人物生平

编辑
12岁即考入湖北第四试验中学,
15岁转入湘潭43中学习,
20岁考入中山大学。
在大学学习期间,创办刊物《文研》。
后因《文研》大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揭露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于民国23年被捕。
25年获释后,到上海创办新东方出版社,翌年任《群新》刊物编辑。
抗日战争爆发后,量之参加“上海流亡青年战地服务团”,并随之来到安徽舒城,做抗日宣传工作。
27年11月到皖东北,在中共党组织的安排下,出任国民党安徽省第六专员督察公署抗敌指挥部(简称“六抗”)政治部副主任,此间,为推动皖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做了大量工作。
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8年10月,量之经中共苏皖区党委精心安排,出任灵璧县国民政府秘书,任务是促进当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同年11月,量之与王尔宜磋商建立了“灵璧县政府政治工作队”(简称工作队)。他在工作队中建立起秘密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经常对党员和进步青年进行时事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每次学习,量之都亲自担任主讲,给大家讲《帝国主义》、《大众哲学》、《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告全国各族人民同胞书》等论述论着。
29年1月,中共苏皖区党委委派中共永城县委书记李济民来到灵璧。量之与李共同组建了中共灵北县委,量之任县委委员。2月,李调走,量之任书记。量之以工作队为基础,建立了中共灵五区委。县委和区委的建立,使灵北地区抗日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29年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政府批准建立灵璧县抗日民主政府,量之被任命为县长。此间,量之还将张维献组织的“抗日青年救国团”改编为“灵璧县抗日独立营”。后来这支武装升为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组织上为了照顾他, 于29年5月决定让他先离任休息治病,再到邳睢铜地委主办的《团结报》社工作。
32年3月病逝。

廖量之出版物

编辑
团结》丛书和《文化通讯》等刊物,对宣传党的政策。[1]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政治人物 官员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