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攻防对抗技术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36:16
编辑 锁定
《弹道导弹攻防对抗技术》是2007年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陆伟宁。
书    名
弹道导弹攻防对抗技术
作    者
陆伟宁
ISBN
9787802181748
类    别
航天
页    数
399页
定    价
40.00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4月
装    帧
平装

弹道导弹攻防对抗技术内容简介

编辑
本书主要论述弹道导弹进攻与防御两方面具有对抗性的技术。全书共分7章,包括概论、典型弹道导弹及其防御系统、弹道导弹目标特性、弹道导弹突防技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对抗技术、导弹阵地防护与对抗措施、弹道导弹电子攻防效果评估,并附有国外战略和战术弹道导弹及其防御系统主要性能数据。本书是一本比较完整的重点放在弹道导弹电子/光电攻防对抗技术方面的工程性论着,适合从事弹道导弹及其防御系统的科研、生产、应用、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1] 

弹道导弹攻防对抗技术图书目录

编辑
序言
第一章 概论
1.1弹道导弹攻防对抗基本概念 (陆伟宁、李可达)
1.1.1弹道导弹地位、分类
1.1.2 弹道导弹特点、功用
1.1.2弹道导弹武器基本组成
1.1.3弹道导弹攻防的基本过程
1.2 弹道导弹发展简史 (田培梅、方有培)
1.2.1弹道导弹发展历程
( 1)弹道导弹发展战略与动力 (1)发展战略 (2)发展动力 (3)作战理论对弹道导弹发展的影响 2}高技术战争形势下的弹道导弹发展 )
1.2.2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展历程
( 1)第一代 2)第二代 3)第三代 4)第四代 5)20世纪90年代后的发展 )
1.2.3战术弹道导弹的发展
1.2.4战术弹道导弹国外发展现状
1.3反弹道导弹的发展 (田培梅、方有培)
1.3.1概述
1.3.2苏(俄)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1.3.3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拦截
1.3.4战术弹道导弹的拦截国外发展现状
1.4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电子攻防对抗发展 (田培梅、方有培)
1.4.1电磁/光电探测威胁环境
( 1)电磁/光电探测威胁 2)GPS干扰技术 3)定向能武器)
1.4.2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电子攻防对抗技术
( 1)反电子/光电探测、跟踪技术 2)GPS抗干扰技术 3)发展电子攻击能力 4)抗定向能加固技术 )
1.5攻防对抗战例与试验水平 (田培梅、方有培)
1.6本书主要内容 (陆伟宁、李可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弹道导弹的进攻和防御 (何立萍、马骏声)
2.1弹道导弹发射与突防过程 (马骏声)
2.1.1战术弹道导弹的发射与突防过程
2.1.2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与突防过程
2.2导弹防御系统信息获取 (何立萍)
2.2.1天基信息获取系统
((1)SBIR-HIGH;(2)SBIR-LIW;(3)DSP)
2.2.2 地基信息获取系统
((1)地面站;(2)地面雷达
(UEWRS;PAVE PAWS;GBR;APR;AN PPS-53))
2.2.3 指挥控制系统
(联合数据通信系统;LINK-16;网络战一些内容)
2.3拦截弹道导弹的技术手段 (何立萍)
2.3.1 弹道导弹的拦截过程
2.3.2 动能拦截弹
2.3.3 定向能武器
(天基激光武器;机载激光武器等)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弹道导弹突防技术 (马骏声、朱志浩、黄培康、丁林虎、李可达)
3.1概述 (马骏声)
3.2雷达目标特性 (朱志浩、黄培康)
3.2.1雷达散射截面(RCS)
3.2.2导弹的RCS
3.2.3诱饵与碎块的RCS
3.2.4再入段的物理现象
3.3红外目标特性 (丁林虎)
3.3.1弹头全程辐射特性(含T0的计算方法)
3.3.2背景对弹头辐射特性的影响
3.3.3红外目标特性的测量
3.4弹道导弹隐身技术(朱志浩、黄培康、丁林虎)
3.4.1弹头隐身的作用(含电波隐身、红外隐身、弹头天线隐身)
3.4.2电磁波隐身
3.4.3红外隐身
3.4.4弹头再入隐身
3.5诱饵技术
3.5.1雷达轻诱饵 (马骏声)
3.5.2雷达重诱饵 (马骏声)
3.5.3分布式假目标 (朱志浩)
3.5.4红外复合诱饵 (丁林虎)
3.5.5包络球
3.6有源干扰 (李可达)
3.6.1干扰有效性估算
3.6.2压制性干扰技术
3.6.3欺骗性干扰技术
3.6.4弹载干扰机设计原则(典型的载体设计)
3.7 弹载机动技术 (李可达、马骏声)
3.7.1机动变轨的方法、形式和效果
3.7.2机动变轨的代价
3.8导弹突防系统设计
3.8.1突防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3.8.2典型突防模式(MK-12为例)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防御系统对抗措施 (黄培康、朱志浩、李可达)
4.1概述 (黄培康)
4.2反隐身技术 (朱志浩、黄培康)
4.2.1低频雷达探测
4.2.2双(多)基地雷达探测
4.2.3瞬态电磁波探测
4.2.4目标非线形散射
4.2.5低温光学导引头探测
4.3识别技术 (黄培康、朱志浩)
4.3.1真假目标识别原理和方法
4.3.2高分辨一维距离像识别
4.3.3大团过滤识别
4.3.4目标表面温度识别
4.4抗干扰技术 (李可达)
4.4.1提高能量
4.4.2提高距离、速度和角分辨力
4.4.3传感器参数捷变技术
4.5抗多目标饱和攻击技术 (李可达)
4.5.1雷达组网
4.5.2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导弹阵地防护技术 (方有培)
5.1概述
(说明导弹阵地和反导阵地的防护技术)
5.2对导弹阵地构成威胁的主要武器
(三种,地地弹道导弹、中远程巡航导弹、远程空地导弹)
5.3伪装防护技术
(真假技术)
5.4隐蔽技术
(隐身技术)
5.5诱骗技术
(包括反辐射有源诱骗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弹道导弹攻防效果评估 (王国玉、汪连栋)
6.1评估准则
6.2数学模型
6.3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弹道导弹突防效果的评估
6.4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防御效果的评估
6.5评估的组织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方有培)
1各国战术地地导弹性能表
2主要反导雷达的性能表
3对地地导弹光电、雷达预警探测设施性能表[1]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工业书籍 出版物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