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 中文学名
- 红华蚖
- 拉丁学名
- SINENTOMATA
- 界
- 动物界
- 目
- 华蚖目
- 科
- 华蚖科
- 属
- 华蚖属
- 分布区域
- 上海(佘山), 浙江(杭州, 天目山), 江苏(苏州), 安徽(合肥)等
- 体 长
- 1.2~1.5mm
- 生存环境
- 土壤、树皮裂缝及落叶等
- 编 号
- 25013
- 定名人
- Yin
- 年 代
- 1965
- 资料来源
- 中国动物志
红华蚖简介
编辑红华蚖 (Sinentomon erythranum Yin)由尹文英院士于1965年发现与上海佘山,由于它的特征与已知原尾虫全然不同,从而建立了华蚖科。属节肢动物门,六足总纲,原尾纲,华蚖目,华蚖科。体长1.2~1.5mm;成虫身体坚硬,红褐色,体表高度骨化,外观似鞘翅目幼虫。生活在土壤、树皮裂缝及落叶等潮湿的环境中,取食腐殖质、菌类等。中、后胸背板具前刚毛2对,第2、3对腹足均为1节。为珍稀物种。[1]
红华蚖发现
编辑本种为中科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尹文英院士所定名,1965年发现与上海佘山,由于它的特征与已知原尾虫全然不同,从而建立了华蚖科。这一发现引起国际同行极大兴趣,被认为是自意大利Silvestri 1907年首次发现原尾虫以来的一件大事,是原尾虫研究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事件,并且将华蚖科载入了1987年英国出版的《伊姆氏昆虫学教程》第10次修订本中。[2]
同时该科的系统分类地位就成为当时国际上有关学者讨论的热点。经过了近20年在比较精子学、亚显微形态学以及胚后发育等的研究和讨论后,现已得到国际上一致首肯的结论,即华蚖不是原始的类群,而是高度特化的一个类群。以后在日本和韩国又各发现1种,迄今共有3种。但是由于上海佘山开放成旅游中心后,原来的华蚖栖息地完全被破坏,本种成为亟需保护的珍稀物种。天目山近年也有发现。[3]
- 参考资料
-
- 1. 赵梅君,李利珍,尹文英.多彩的昆虫世界: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2
- 2. 新民晚报:倾注毕生精力研究原尾虫--尹文英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2010-03-09[引用日期2012-06-23]
- 3. 天 目 山 的 珍 稀 昆 虫 .天目山.2009-12-17[引用日期2012-06-23]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