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1]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内容
编辑一是统一部署,从2007年开始,用3到5年时间,对全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和教育、宗教、民族、文物等 系统的古籍收藏和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建立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和古籍数字资源库;二是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实现国家对古籍的分级管理和保护;三是命名"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完成一批古籍书库的标准化建设,改善古籍的存藏环境;四是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古籍保护专业人员,加强古籍修复工作和基础实验研究工作,逐步形成完善的古籍保护工作体系;五是进一步加强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特别是应用现代技术加强古籍数 字化和缩微工作,建设中华古籍保护网。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目的
编辑完成"十一五"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争取开展中华再造善本二期工程,使我国古籍得到全面保护。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设备
编辑古籍保护的设备:古籍除酸设备、古籍非接触式扫描仪
古籍非接触式扫描仪:为更好的保护古籍、字画、唐卡、古代丝绸等珍贵的文物在数字化过程中不受到损坏,古籍扫描仪必须是非接触式扫描方式;光源必须是零热零紫外零辐射。为保证采集的图像达到仿真输出的效果,光学采集处理器必须是专业级高精度矩阵式CCD处理器。高精度矩阵式CCD处理器在图像还原效果上要好于线性CCD但矩阵式CCD处理器产品价格略高。
- 参考资料
-
- 1.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中国古籍保护网[引用日期2013-12-12]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