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孟加拉一般指孟加拉国
印度、伊朗的古典形式和带有南印色彩的古典形式,都是孟加拉舞蹈中的一种。芭蕾舞,民间艺术形式和主题也是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根据民间传统改编的舞蹈,部族舞蹈和国标舞也很流行。部族舞蹈中,最有名的是Monipur和Santal。象Bulbul高雅艺术学校,Shilpakala高雅艺术学院,以及Shilpakala学院在推广舞蹈剧和其它一些表演艺术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7]
孟加拉国的建筑风格受气候以及本国资源与进口资源的局限性影响。前穆斯林的马赛克建筑主要是赤陶装饰的本土风格,被特定时代和地区打上了很深的烙印。Mughals在建筑领域掀起了一场根本性的改革,他在建筑中引进了圆顶,拱门和大门,并把它们作为建筑的主体部分。达卡的教堂建筑最先体现了欧式的建筑风格,随后其它建筑也开始模仿,在19世纪的转折点上,出现了Mughal风格和欧式建筑风格的结合。形式多样的现代建筑也仅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才出现。[7]
自然地理
,
外国行政区划
目录
孟加拉国历史沿革
编辑主词条:孟加拉历史
孟加拉族是南亚次大陆古老民族之一。孟加拉地区的最早居民是亚澳人。尔后有使用藏缅语族的蒙古种人从东北部进来,再后又有与达罗毗荼人混血的雅利安人迁入。这几部分人经过长期融合,逐渐形成今天的孟加拉人。孟加拉地区人民早期多信奉佛教、印度教。
9世纪已有统一的封建国家。12世纪末成为德里苏丹国领土。
1576年孟加拉苏丹国被莫卧儿帝国吞并,1757年起遭受英国殖民统治,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947年印巴分治时,孟加拉地区被再次分割:西孟加拉地区归印度(今西孟加拉邦),东孟加拉地区(后改名称东巴基斯坦)则根据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蒙巴顿方案归巴基斯坦。但是,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终于使相距约2000千米的东、西巴基斯坦内部矛盾走向不可调和。
1971年3月26日,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并在4月于印度加尔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随后东巴基斯坦发生大规模动乱和难民潮。印度以战争手段支持孟加拉国独立以牵制巴基斯坦。11月21日,印军在苏联的支持下,大举入侵东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12月,战争扩大到西巴基斯坦,发展成全面战争。12月7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印巴双方停火和撤军。印军仍持续大举进攻,于12月16日攻占达卡,东巴驻军无条件投降。
1972年1月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总统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释放了被以“叛国罪”逮捕的东巴人民联盟领袖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此人就任孟加拉国首任总统。2013年4月24日,阿卜杜勒·哈米德当选总统。[5]
2015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孟加拉期间,两国签署了一项历史性的领土互换协议,以解决两国68年来的边界纠纷。印度将把孟加拉国境内总面积为1.7万公顷的111块飞地交给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将把在印度境内的总面积为7000公顷的51块飞地交换给印度。这些土地均位于印孟边境地区。同时,两国还划定了长6.1公里的以前未划定的边界线。[2]
按照两国签署的协议,交换飞地后,在规定时间段内,飞地上愿意迁往祖籍国或国籍国的居民可以作出自由选择。同时,两国将采取措施确保那些愿意留下来的人能享受到作为公民的合法权益。
孟加拉国地理环境
编辑孟加拉国位置境域
孟加拉国地形地貌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三角洲平原上,平原站全国土地面积的85%,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3]
最高的山峰是凯奥克拉东峰,高1,229米。
孟加拉国气候
孟加拉国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湿热多雨。全年分为冬季(11月~2月),夏季(3月~6月)和雨季(7月~10月)。年平均气温为26.5℃。冬季是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最低温度为4℃,夏季最高温度达45℃,雨季平均温度30℃。[3]
孟加拉国水文
孟加拉国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国家之一。水道纵横,河运发达,河流和湖泊约占全国面积的10%。沿海多小岛和沙洲。
孟加拉是恒河的入海口,有大小河流230多条,内河航运线总长约6000公里。全国约有50至60万个池塘,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4个池塘。主要河流水系有博多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贾木纳河),梅格纳河,卡纳夫里河,提斯塔河等。[3]
孟加拉国自然资源
编辑孟加拉国有丰富的天然气、石灰石、硬石、煤、褐煤、硅石、硅土、高岭土等自然资源,截至2014年,已公布的天然气储量为3113.9亿立方米,煤储量7.5亿吨。森林面积约2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3.4%。还有大量的石油未被发现。[6]
孟加拉国行政区划
编辑孟加拉国区划
孟加拉国城市
排名
| 城市名称
| 专区
| 人口
| 排名
| 城市名称
| 专区
| 人口
|
---|---|---|---|---|---|---|---|
1
| 达卡市
| 10,468,510
| 11
| 博格拉市
| 拉杰沙希
| 254,635
| |
2
| 吉大港市
| 3,761,337
| 12
| 杰索尔市
| 库尔纳
| 255,715
| |
3
| 达卡
| 1,448,975
| 13
| 赛义德布尔市
| 朗布尔
| 251,894
| |
4
| 库尔纳市
| 库尔纳
| 1,406,963
| ||||
5
| 拉杰沙希市
| 拉杰沙希
| 791,051
| ||||
6
| 锡尔赫特市
| 锡尔赫特
| 445,798
| ||||
7
| 迈门辛市
| 达卡
| 388,598
| ||||
8
| 库米拉市
| 吉大港
| 337,854
| ||||
9
| 朗布尔市
| 朗布尔
| 323,001
| ||||
10
| 巴里萨尔市
| 巴里萨尔
| 267,423
|
孟加拉国国家象征
编辑孟加拉国国旗
孟加拉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地为深绿色,中央为红色圆轮。深绿色象征朝气蓬勃、充满生机的祖国绿色大地,象征青春活力和繁荣昌盛;红色圆轮象征经过流血斗争的黑夜之后的黎明。整个旗面如广阔的平原上正冉冉升起一轮红日,寓意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的光明前景和无限生机。[3]
孟加拉国国徽
孟加拉国国徽呈圆形。圆面中是一株睡莲,这是孟加拉国国花,民族的标志。睡莲下面的波纹象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两旁以谷穗装饰。睡莲上端是黄麻叶,黄麻是孟加拉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居世界前列。黄麻叶两侧镶有四颗五角星。[3]
孟加拉国国歌
孟加拉国人口民族
编辑孟加拉国人口
孟加拉国民族
截至2013年,孟加拉国有20多个民族,其中孟加拉族占全国人口的98%,是南亚古老民族之一。[3]
孟加拉国政治
编辑孟加拉国政体
20世纪90年代以后,孟加拉国主要由民族主义党和人民联盟轮流执政。2006年10月,孟民族主义党政府结束5年任期。因孟主要政党对选举改革等问题分歧严重,议会解散,成立看守政府。2008年12月,孟举行第九届议会选举,人民联盟领导的大联盟获胜。2009年1月6日,人盟主席谢赫·哈西娜(女)就任新政府总理,并顺利组阁。
孟加拉国宪法
1972年,孟加拉国议会通过并生效宪法。1982年3月军管后,宪法中止实行。1986年11月恢复执行宪法。截至2011年,孟宪法共经过15次修改。第15次宪法修正案主要内容包括将议会中的45名妇女保留席位增加至50名,取消看守政府。[1]
孟加拉国议会
孟加拉国议会实行一院议会制,即国民议会。宪法规定议会行使立法权。议会由公民直接选出的300名议员和遴选的50名女议员组成,任期五年。议会设正副议长,由议员选举产生。议会还设秘书处以及专门委员会等部门。[1]
孟加拉国政府
职位 | 姓名 | 职位 | 姓名 |
---|---|---|---|
总理兼管电力、能源与矿产部、住房与公共工程部、国防部、武装部队局、内阁事务局 | 谢赫·哈西娜(女) | 信息部长、文化部长 | 阿布·卡拉姆·阿扎德 |
财政部长 | 阿布·马尔·阿布杜尔·穆希特 | 社会福利部长 | 伊纳穆尔·哈克·穆斯塔法·沙希德 |
农业部长 | 莫蒂娅·乔杜里(女) | 工业部长 | 迪利普·巴鲁阿 |
黄麻与纺织部长 | 阿布杜尔·拉蒂夫·西迪基 | 水力资源部长 | 罗梅什·昌德拉·森 |
司法与议会事务部长 | 沙非克·艾哈迈德律师 | 商业部长 | 古拉姆·默罕默德·卡德尔 |
计划部长 | AK·孔达卡尔退役空军上将 | 民航与旅游部长 | 法鲁克·汗退役中校 |
邮电部长 | 拉兹乌丁·拉祖 | 交通部长 | 赛义德·阿布·侯赛因 |
内政部长 | 沙哈拉·卡顿律师 | 粮食与灾害管理部长 | 阿布杜尔·拉扎克博士 |
地方政府、乡村发展与合作部长 | 赛义德·阿什拉夫·伊斯拉姆 | 初级与大众教育部长 | 阿夫萨鲁尔·阿明博士 |
劳工与就业部长、侨民福利与海外就业部长 | 孔达卡尔·穆沙拉夫·侯赛因 | 卫生与家庭福利部长 | AFM·鲁胡尔·哈克教授 |
土地部长 | 利扎乌尔·卡利姆·希拉 | 教育部长 | 努鲁尔·伊斯拉姆·纳希德 |
外交部长 | 迪布·莫尼博士(女) | 环境与森林部长 | 哈桑·马穆德博士 |
渔业与畜牧业部长 | 阿布杜尔·拉蒂夫·比斯瓦斯 | 铁道部长 | 欧拜杜尔·卡德尔 |
船运部长 | 沙贾汗·汗 | 另有19名国务部长 |
根据《孟加拉国宪法》,在一届议会5年期满后,总理宣布解散议会并将权力移交给一个中立的看守政府,这个看守政府将在3个月内组织下届大选。看守政府由一名首席顾问(相当于总理)和10名顾问(相当于部长)组成。总统负责任命看守政府首席顾问和顾问。
孟加拉国宪法规定,首席顾问由最高法院退休的法官或者上诉法院资格最老的法官担任,如果没有合适人选,总统可以兼任首席顾问。但首席顾问必须中立和不具党派性质。首席顾问和顾问负责一个或多个政府部门,处理政府的日常事务,但通常没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选举委员会组织大选。
1990年,孟加拉国首次出现看守政府。当时,孟加拉国掀起反对艾尔沙德政府的运动,并最终迫使艾尔沙德下台。在各个主要政党的要求下,1990年12月,一个中立的看守政府成立,并负责组织大选。1991年,卡莉达领导的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在大选中获胜,卡莉达出任政府总理。这次大选进行得十分顺利,各政党和选民均予以认可。1996年3月,孟加拉国议会通过的第13次宪法修正案将这种由看守政府组织大选的制度写进宪法。[1]
孟加拉国司法
孟加拉国最高法院分为上诉法庭和高等法庭。首席大法官及法官若干人均由总统任命。首席大法官和一部分指定的法官审理上诉法庭的案件,其他法官审理高等法庭的案件。达卡有高等法院和劳工上诉法院。此外还有巡回法院,县法院,民事、刑事法院。[1]
孟加拉国政党
●孟加拉人民联盟:前身是1949年10月建立的巴基斯坦人民穆斯林联盟,1952年改现名。孟独立后至1975年为首任执政党。其宗旨是民族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世俗主义。1992年9月人盟全国理事会修改了党章,放弃公有制原则,实行市场经济,引进自由竞争机制;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主张同一切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主席谢赫·哈西娜。
●孟加拉民族主义党:1978年9月成立。主张维护民族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信奉真主、民主、民族主义,保证社会和经济上的公正。基本政策是民主多元化、私营化、取消过多的行政干预和建立市场竞争经济。对外政策坚持中立、不结盟,主张同一切国家友好。主席为卡莉达·齐亚(女)。
●孟加拉民族党:1986年1月1日成立。主张维护独立和主权,建立伊斯兰理想社会,提倡民族主义、民主和社会进步,发展经济。1997年6月底民族党曾发生分裂,前总理卡齐等成立民族党(扎—穆派),后于1998年12月合并。1999年4月,时任交通部长曼久和原民族党副主席米赞成立民族党米曼派,民族党再次分裂。民族党主流派主席为前总统侯赛因·穆罕默德·艾尔沙德。
●伊斯兰大会党:1946年成立。曾因反对孟加拉国独立而遭禁。1979年重新开展活动。2001年10月,作为民族主义党领导的四党联盟一员参加大选,成为执政党之一。该党称,最终目标是将孟加拉国变成一个伊斯兰国家,主张废除一切非伊斯兰法律,认为外交政策应反映伊斯兰的理想。主席为马蒂乌尔·拉赫曼·尼扎米。[1]
孟加拉国政要
孟加拉国总统阿卜杜勒·哈米德。出生于1944年1月1日。是孟加拉国执政党人民联盟的资深政治家,孟加拉国自1973年以来,哈米德曾多次当选孟加拉国议员,并在第七届议会和第九届议会中当选议长。2013年4月24日当选总统。[1]
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1947年出生。孟加拉达卡大学文学学士。系孟加拉开国总统穆吉布·拉赫曼的长女,长期从事政治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起担任人民联盟(人盟)主席。曾于1994年至2001年出任总理。2008年12月30日,孟举行第九届议会选举,人盟领导的大联盟胜出,哈西娜再度执政。[1]
孟加拉国经济
编辑孟加拉国概况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孟加拉国政府积极推行私有化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国投资、创建出口加工区。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孟出口下降,GDP增长率只有6.21%。[1]
国内生产总值 | 1536亿美元 |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1044美元 |
货币名称 | 塔卡(Taka) |
汇率 | 85塔卡 |
孟加拉国第一产业
孟加拉国农产品主要有茶叶、稻米、小麦、甘蔗、黄麻及其制品、白糖、棉纱、豆油。孟加拉国的气候极适于黄麻的生长,在孟加拉国于1971年独立之初,当地农民就大量种植黄麻。它的黄麻不仅产量高,而且质地优良,纤维绵长柔韧而有光泽,尤其经过布拉马普特拉河清澈河水浸过的黄麻,产量高,质地优,色泽美观柔软,被誉为“金色纤维”。黄麻曾是孟加拉国的主要创汇产品,黄麻出口收入一度占其出口总收入的80%。黄麻的生产是孟加拉国的经济命脉,平均年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3。
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各种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的出现和使用,国际市场的黄麻需求大幅下降,孟加拉国的黄麻产业因此受到巨大打击,产量和出口不断下降。黄麻出口收入仅占孟加拉国出口总收入的5%左右。
据统计,孟加拉国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黄麻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黄麻出口国。2006——2007财政年度,孟加拉国黄麻原麻产量约为118.6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9%。黄麻原麻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95%,黄麻制品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65%。孟加拉国的黄麻原麻和黄麻制品在中东、欧洲、亚洲和美洲都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1]
孟加拉国第二产业
孟加拉国重工业薄弱,制造业欠发达,从业人口约占全国总劳动力的8%。孟加拉国工业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包括水泥、化肥、纸张等;重工业薄弱,制造业欠发达。主要直接投资国为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日本、中国、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挪威、德国、韩国等。[1]
孟加拉国第三产业
孟加拉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UNDP的帮助下,世界旅游组织(WTO)已经针对孟加拉的旅游业出台了相应战略计划。这是一个综合的旅游方案,它确定了孟加拉将要被开发的的旅游产品和各类旅游设施。政府借助国外的先进技术来修正和更新这一方案,决定在全国各地设立旅游特区(STZ),以更好的服务于世界游客。这些特区包:库克斯巴扎、桑达班和库卡塔。吉大港山旅游区(CHT)则包括三个地区:兰格马帝、库噶查、班达班。也将被发展成为一个旅游特区。达卡的五星级饭店索那港酒店(SonargaonHotel)就是国家带头投资的。另外,政府也是达卡喜来登(Sheraton)饭店的主要股东。主要旅游景点如:达卡、兰格马帝、库噶查、孟哥达、希来特、库克斯巴扎等地的旅游设施主要是孟加拉国家旅游组织Parjatan(NTO)投资建设的。
孟加拉国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出口市场有美国、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和中国香港。主要出口产品包括:黄麻及其制品、皮革、茶叶、水产、服装等。主要进口市场有印度、中国、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泰国。主要进口商品为生产资料、纺织品、石油及石油相关产品、钢铁等基础金属、食用油、棉花等。[1]
孟加拉国文化
编辑孟加拉国语言
孟加拉语是孟加拉国的官方语言。在教育界和商界广泛使用的则是英语。有相当部分人可以看懂阿拉伯语。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说孟加拉语的约有两亿五千万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1952年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为了在全球范围内纪念那些为了争取孟加拉语的合法地位而牺牲的烈士们。[3]
孟加拉国风俗
孟加拉国的社会生活以传统和和谐为主要特点。75%的人口住在农村,60%的人口的生活以农业为主。主要食品是大米和鱼。少数民族大约有180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住在吉大港山区。这些部落民族依旧沿袭着他们的传统文化特色。
孟加拉国的卡西族人口约有3万,主要居住在孟东北部希尔赫特与印度接壤的地方。卡西族的传统是一夫一妻制,新郎在结婚之后要到新娘家里生活,祖先的财产只传给女儿,子女要跟随母姓。
达卡市中心的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那些于1952年2月21日为了维护孟加拉语的尊严和合法地位而牺牲的烈士们而建造的。一年一度,成千上万的孟加拉国人民赤着脚聚集在烈士的纪念碑前以表达他们的敬意。庆祝活动从零点开始并持续一整天。纪念碑下放满了各种鲜花和花圈。在这一天,举国欢庆。[7]
孟加拉国艺术
陶瓷与雕刻
孟加拉国有古赤陶和陶瓷的丰富遗产。在Pala时期以及Sena时期,在青铜雕刻和其它金属雕刻兴盛起来的同时,石雕也在这一时期也有所发展直到Delhi.MinaturePalm-leafillustrations宣布禁止Rajmahal采石厂的开采。在Sultanate时期,独特的有着鲜艳的颜色和样式的琉璃瓦被发展成为一种装饰材料。[7]
文学
现存的最早的孟加拉语文学作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中世纪,在穆斯林统治下,孟加拉语文学获得长足发展。ChandiDas,DaulatKazi和Alaol等就是那个时期留下来的诗集。
现代孟加拉文学始于最近的19世纪。RabindranathTagore,KaziNazrulIslam,MichaelMadhusudanDatta,SaratChandraChattopadhyai,BankimChandraChattopadhyai,MirMosharrafHossain和KaziAbdulWadud都是现代孟加拉文学运动中的先锋派。[7]
舞蹈

舞蹈
(3张)
音乐
孟加拉国的音乐可以被分为三种不同的种类:古典、民间和现代音乐。古典音乐不管是器乐还是声乐都源于次大陆时期的传统,由于早期土耳其统治在次喜马拉雅地区的传统而得以改良。民间音乐经过乡村诗人和乞丐们多年的传诵而富有灵修的神秘灵主义色彩和爱情民谣风格,最有名的当属Bhatial,Baul,Marfati,Murshidi和Bhawaiya。现代孟加拉国音乐已经把西方的、中东的特色同传统形式结合起来。孟加拉歌尤其富于诗歌形式,许多着名的诗人对歌曲无论是歌词和曲调上的细微之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代音乐和管弦乐曲都很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7]
戏剧
戏剧院是孟加拉国最古老的传统之地,户外乡村戏曲以“贾特拉”而闻名,描绘出一幕幕爱情传说和刻画了一些表达英雄主义的节目。户外乡村戏曲作为一种古老的戏曲形式一直活跃在乡村的舞台上。现代剧始于大不列颠时期并且大部分是在城市上演。孟加拉国的剧作家已经成功的发展了当地戏曲的特色,城市的观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大。[7]
电影
电影院成为大众娱乐形式是在19世纪30年代。在电影院放映的Calautta,Bombay和Lahore制作的电影产于孟加拉。这个行业每年能产80多部电影。孟加拉国的电影所表现的娱乐形式同其它次大陆国家的形式相似,有社会体裁的,也有历史剧,科幻片,和恐怖片等。在艺术类电影里有一些前卫影片。[7]
孟加拉国宗教
孟加拉国建筑

建筑
(2张)
孟加拉国节日
节日名称 | 节日时间 |
---|---|
独立日(国庆日) | 每年3月26日 |
国民革命和团结日 | 每年11月7日 |
胜利日 | 每年12月16日 |
烈士日 | 每年2月21日 |
开斋节 | 据伊斯兰历推算,每年有变化 |
古尔邦节(宰牲节) | 据回历推算,每年有变化 |
孟加拉国军事
编辑孟加拉国军队是在穆吉布·拉赫曼领导的“民族解放军”和原巴基斯坦驻东孟加拉步枪队、东孟加拉联队以及巴军中孟加拉官兵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总统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总理掌握军队实权。陆、海、空三军分立,实行志愿兵役制。军队参谋长为各军种最高行政长官和军事指挥官。准军事力量包括边境戍卫队(原名步枪队)、乡村卫队、海岸警卫队、国家学员团和警察部队等。孟军总兵力14万人,其中陆军12万人,海、空军各1万人。准军事部队近463万人,其中边境戍卫队3.8万人、警察9万人、乡村卫队450万人。陆军参谋长为穆哈迈德·阿布杜尔·穆宾中将,海军参谋长为扎希尔·乌丁·阿哈迈德少将,空军参谋长为齐亚乌尔·拉赫曼少将。[4]
孟加拉国交通运输
编辑孟加拉国公路
孟加拉国铁路
孟加拉国水运
孟加拉国空运
孟加拉国社会
编辑孟加拉国教育
孟加拉国学制为小学五年、中学七年、大学四年。政府重视教育,规定八年级以下女生享受免费和义务教育。截至2014年,孟加拉国有国立大学21所,私立大学53所,国立医学院13所,普通学院1225所,工艺学校77所,伊斯兰学校8410所,专业培训学院64所,中学17386所,小学78000所。主要高校有达卡大学、孟加拉工程技术大学、拉吉沙希大学等。适龄学生入学率57%,教师人数17万。孟识字率为62.66%,其中男性为65.94%,女性为58.69%,成人识字率为54.80%。[1]
孟加拉国民生
哈西娜在首都达卡举行的反对贫困集会上呼吁所有党派、所有宗教团体团结起来,共同向贫困这个公共敌人宣战,将孟加拉国建设成一个现代的、发展的和繁荣的国家。
孟政府计划到2013年将贫困人口减少25%,将极度贫困人口减少15%。届时孟低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数量将由6500万人降到4500万人。
政府将实施一户家庭一个农田项目的计划,575000户家庭将纳入这一计划,同时政府将实施安居计划,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住所。
孟加拉国医疗
截至2013年,孟加拉国国立和私立医院共计1683家,床位51044个,注册医生44632人。国立医院费用较低,但医疗条件较差,只能治疗一般常见病。私立医院条件较好,但费用很高。孟加拉国没有公费医疗,仅部分保险公司从事医疗保险业务。孟加拉国无强制购买医疗保险的规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9年孟加拉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3.4%,人均医疗健康支出48.0美元。2000年至2010年间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名、护理和助产人员3人、药师1人、医院床位4张。[6]
孟加拉国媒体
截至2013年,孟加拉有1660多种报刊获准公开发行,主要孟文报纸《团结报》、《革命报》、《人民之声》、《新闻日报》。主要英文报纸有《孟加拉国观察家报》、《每日星报》、《独立报》和《金融快报》。通讯社有孟加拉国通讯社(国有)、联合通讯社(私营)和南亚通讯社(私营,1995年12月成立)。广播电台除达卡的中央台外,还有8个地方台,对外用7种语言向欧洲、中东、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广播。电视台于1964年开办,在达卡和吉大港有2个站点,在全国有11个转播站。设有2个地面卫星转播站。[1]
孟加拉国外交
编辑孟加拉国对外政策
孟加拉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在平衡发展同大国关系的同时,注重维护与穆斯林国家的传统关系,努力改善与印度的关系,并加强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孟积极参加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英联邦等国际或地区性组织的活动。孟注重经济外交,强调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致力于推动南亚区域合作进程,积极参与次区域和跨区域经济合作。孟主张全面、彻底裁军,反对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1]
孟加拉国对华关系
双边政治关系回顾
1975年10月4日,中国与孟加拉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一直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两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性问题上看法基本一致,在国际事务中密切配合。两国高层领导互访频繁,各种交往不断增加,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双边贸易额为70.59亿美元,同比增长54%。中国从孟进口的商品主要有:皮革、棉纺织制品和鱼类食品等原料性商品。出口商品主要有:纺织品、机电产品、水泥、化肥、轮胎、生丝、玉米等。
1983年11月,两国成立了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联合委员会,原则上轮流在两国首都开会。迄今已召开过13次会议。2006年1月起,中国在《曼谷协定》框架下向孟84种商品提供零关税待遇。2008年、2009年,中国国商务部采购团赴孟,签署总计1.5亿美元的采购合同。自2010年7月1日起,中国已向孟60%输华商品实施零关税待遇。
文化教育合作
1979年11月,中孟签署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其后每3年商签一次访华交流执行计划。协定签订后,两国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2003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孟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双方签署了《中孟文化合作协定2004-2006年执行计划》。2005年4月,为庆祝中孟建交30周年,中国艺术团访问访孟并演出。5月,孟文化代表团访华。2008年8月,孟加拉国奥委会主席、陆军参谋长莫因上将和青年体育顾问马赫布·贾米尔来华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12月,《中孟文化合作协议2009-2012年执行计划》在达卡签署。2009年8月,孟文化部长来华参加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暨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
中孟自1976年开始互派留学生。截止2014年中国通过政府渠道接受孟方428名奖学金留学生。2006年中国在孟南北大学设立孔子学院,2009年在山度玛丽亚大学建立孔子课堂。
军事交往与合作
中国与孟加拉国建交后,两国军事合作密切。两军主要合作领域是人员培训和装备技术援助。2008年10月,孟加拉国海军参谋长尼扎姆中将访华。2009年孟海军、空军参谋长分别来华参加中国海、空军成立60周年阅兵、庆典活动。[1]
孟加拉国对美关系
孟加拉国政府为摆脱贫困,寻求外援,积极谋求发展同美的关系。美重视孟“温和穆斯林”人口大国和地区战略地位,一直是孟最大的贸易和投资国,至今已累计向孟提供50多亿美元援助。2010年以来两国元首、高官保持密切接触。2012年5月,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孟,两国宣布建立“伙伴关系对话”机制。美承诺未来5年内向孟提供10亿美元援助,并提供数千万美元用于气候变化、卫生、粮食安全等领域。[1]
孟加拉国对印度关系
孟加拉国重视改善和发展与印度的关系。印欢迎哈西娜领导的人盟上台执政,期待与孟新政府进一步加强双边友谊与合作。2010年1月,孟总理哈西娜访印,孟印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电力等领域达成具体成果,印度允诺向孟提供10亿美元贷款,孟允许印度使用吉大港和蒙格拉港。2011年9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孟,两国在贸易、教育、交通等领域签署多项合作文件。但在孟关心的跨境河流分水和印关心的跨境交通等方面未能取得进展。
孟加拉国对巴关系
孟加拉国对日关系
2014年9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孟加拉国。孟加拉总理谢赫·哈西娜表示将退出2015年10月的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竞选,转而支持日本。据报道,鉴于中国的海洋活动日益活跃,双方还就海上航行与空中飞行自由的重要性、应根据国际法和平解决纷争等达成了共识。[9]
孟加拉国对缅关系
孟缅两国在领海边界、罗兴迦难民等问题上存在争议,关系不畅。2010年以来双方致力于改善关系,在各领域开展合作。两国举行多次海界谈判和难民遣返问题磋商,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后两国将海洋划界问题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该法庭于2013年3月做出有利于孟的终审判决。是该国主要的无党派智库组织之一,主要致力于研究南亚、东南亚以及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问题。[1]
孟加拉国旅游
编辑着名景点
孟加拉国的历史和传说中有其独特的传统和文化特点。旅游景点广泛地分布在全国各地。孟加拉国的主要旅游资源可以划分如下:
沙滩
库克斯巴扎(CoxsBazar):有世界上最大的未曾间断的狭长的120平米长的沙滩,库克斯巴扎旅游区还有一个矿山高尔夫球场。到孟加拉最南端的Znani、Himchari、Teknaf的旅游景点去看看,Ramu佛教寺庙和Sonadia附近的岛屿Moheshkhali和Coral岛、圣马丁岛,是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人生体验。
库卡塔(Kuakata):这是亚洲唯一能让人们同时观赏到日出和日落景观的沙滩,也是孟加拉少有的几个保留着原始而未被破坏的自认景观的旅游景点中的一个。
生态旅游景点
松达班(Sundarbans):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红树,也是珍贵的孟加拉虎的故乡。在Khulna的沿海地带有近600平方千米的沼泽地。这里是梅花鹿、鳄鱼、猴子、猎豹、野猪,鬣狗以及多种鸟类的天然栖息地,也因此成为生态旅行者的理想去处。Hironpoint,Katka和DublarChar是主要的旅游景点,在那游人能观赏到各种野生动物,还能看到渔民,bawadis,和其它野外工作人员的简单生活方式。Sundarbas尽显大自然的神秘。这一野生动物的庇护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定为世界遗产。在这些旅游景点中,有KhanJahanAli的近60个建于公元1459年的圆顶古清真寺建筑和他本人的大陵墓,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山区景致
兰格马蒂,班得班和库噶查山区居住着的是一些特别有生机的部落如Chakmas,Tripuras,tMurang和Marmas等。
兰格马蒂(Rangamati):Kaptai湖上的吊桥、亚洲最大的人工湖、部族手工艺品加工厂和销售市场、象牙饰品、部族博物馆、垂钓、乘船游览、水上滑翔等都是该地的主要旅游景点。
希莱特(Sylhet):在Surma山谷,有茶园、桔园、菠萝树山林、热带森林等。希莱特不仅拥有150个茶园,而且拥有三个世界上最大的茶园。
历史遗址
有些纪念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如MahasthangarPaharpar和Mainamata。
达卡有许多收藏丰富的国家博物馆,达卡市的语言运动烈士中央纪念碑纪念了在1952年具有历史意义的语言运动,这是孟加拉国家文化的象征。这次运动撒下了自由的种子,因此也就成了引导孟加拉国伟大解放战争的一系列运动的导火线。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经济社会合作组织已经宣布这天(2月21日)为全世界的母语日。在有着相似社会宗教背景的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旅游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同他们相比,孟加拉国已经被远远地落在后面。孟加拉国可以赚取更多的外汇和为更多人创造就业机会。如果争取到合适的国内外投资和建设必需的基础设施,旅游业定会为消除贫穷和发展社会经济、福利事业做出贡献。
孟加拉国名人
编辑伊斯坎德尔·米尔扎,(1899年11月13日- 1969年11月12日),出生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首任总统(1956-1958)。 | |
穆罕默德·尤努斯,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也译作格莱珉银行)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有“穷人的银行家”之称。20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9年获得由奥巴马颁发的美国总统自由勋章。截至2014年,共获得62个奖项。 |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孟加拉国 .中国外交部[引用日期2013-12-29]
- 2. 印度孟加拉两国完成飞地互换,数万居民获新公民身份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5-12-17]
- 3. 孟加拉国概况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06-3]
- 4. 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引用日期2013-06-4]
- 5. 孟加拉国 .穆斯林在线[引用日期2014-12-9]
- 6. 孟加拉概况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引用日期2013-06-4]
- 7. 文化简介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引用日期2013-06-5]
- 8. 孟加拉国概况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06-3]
- 9. 孟加拉退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竞选 转而支持日本 .凤凰网.2014年9月7日[引用日期2014-09-8]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