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变通是唐朝赵蕤的代表作品《反经》中的一篇。其原意是指制造假象,蒙骗敌人,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
- 作品名称
- 反经·变通
- 作品别名
- 长短经
- 创作年代
- 唐朝
- 作品出处
- 反经
- 文学体裁
- 文言文
- 作 者
- 赵蕤
反经变通百科名片
编辑反经·变通是唐朝赵蕤的代表作品《反经》中的一篇。其原意是指制造假象,蒙骗敌人,是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当年孙膑就利用对手的狂妄骄横,用“增灶”迷惑敌人,诱其轻进,结果在马陵道上一举歼灭了不可一世的庞涓,给中国军事史增添了又一个辉煌的战例,至今为人传诵。[1]
反经变通作品原文
编辑孙子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何以明之?
魏原赵攻韩,齐田好为将而救之,直走大梁。魏将庞涓去韩而归,齐军已过而西矣。孙膑谓田忌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用兵者,固其势而利导之。兵法曰:百里而趋利者蹶其将军。使齐军人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明日为三万灶。”涓喜曰:“吾固知齐卒怯也。
入吾地三日,士卒亡已过半。”乃弃其步兵,与轻锐倍日并行逐之。膑度其暮至马陵,道狭而多险,可伏兵。乃斫大树白书之曰:“庞涓死树下”。令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见火举而发”。涓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书。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涓乃自到,曰:“果成竖子之名也。”
虞诩荐武都郡,羌率众遮诩于陈仓崤谷,诩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子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三十里,以戒不虞。
今且行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既多,吾徐行则易为所及,疾行则彼不测之。且虏见吾灶多,谓郡兵来至。孙子见弱,吾示强,势不同也。”[昔王濬在蜀,作船欲代吴,预流柿江中以威之。及至唐,李靖欲伐荆州袭萧锐,乃投柿于江中,使萧见之,靖寻以兵,随柿而下,萧锐不备,遂虏之,平荆关。夫兵法变通,不可执一,诸君得之矣。]
反经变通作品注释
编辑孙子说:“要想调动敌人,就要会用假象欺骗敌人,敌人一定会上当的。”
有什么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呢?
魏国与赵国联兵攻打韩国。田忌率兵,直奔大梁。魏国大将庞涓知道以后,急忙离开韩国,赶回魏国。这时,齐国的军队已经开到西边去了。孙膑对田忌说:“那三晋的战士,素日勇猛凶悍,轻视齐国;而齐国的军队却号称怯懦。善于作战的人,要会顺应形势,加以正确的引导。兵法上说:走一百里路程争利,如没有后援,就一定会使领兵的大将受挫。应该让我们的军队,在进入魏国境内的第一天,筑十万个大灶台;第二天筑五万个灶台,第三天筑三万个灶台。”庞涓看到后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魏国以后只有三天,逃跑的就超过半数。”庞涓扔下他的步兵,带着精锐的轻装骑兵,昼夜兼程,追逐齐军。
孙膑估计庞涓以这样的速度行军,在天黑的时候就会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边尽是绝壁,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又把一棵大树的皮砍下一块,露出白色的木质,在上面写下了“庞涓死于此树下”的字样。又命令一万名射箭能手,埋伏在道路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点起火来,就一起放箭。”
庞涓果然在夜里来到了这棵树下,看见白色的木质上有字,就钻木取火,照着去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一片混乱。庞涓知道败局已定,就自杀了。临死前他说:“这一仗可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
虞诩被举荐为武都郡守,羌族首领率领着人马在陈仓的崤谷拦截虞诩。
虞诩让手下每人各筑两个灶台,一天增加一倍。羌兵看到日渐增多的灶台,不敢向前追赶。有人问虞诩说:“孙膑当年是每天减少灶台,您却每天增加。
兵法上说,每天最好行进三十里,以防备不测。您却行进了二百里,这是为什么?”虞诩说:“敌军人数众多,我如行军缓慢,就会被追赶上,而疾速行军,敌军难测我军的行动,况且敌人看到我们的灶台不断增多,以为是郡里的兵马来了。孙膑是故意显示其弱小,我则是显示强大,形势各有不同。”
[当年,王濬在蜀造船,准备攻打吴国,有意把造船砍下的碎木片放置在江中,用来威吓吴国。到了唐朝,李靖要攻打荆州,袭击萧锐,故意把碎木片投入江中,让萧锐看见,李靖随即率领军队顺流而下,在萧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俘虏了他,由此平定了荆州。兵法有变有通,不可偏执一端,要懂得灵活运用。以上战例中的胜利者,都是掌握了兵法的人。]
反经变通作者简介
编辑赵蕤 (ruǐ),字太宾,梓州盐亭人(今四川省盐亭县两河镇赵家坝人),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 ( 公元 659 年 ),卒于唐玄宗天宝元年 ( 公元742年)。 其代表作为《长短经》,又叫《反经》。[2]
反经变通作者生平
编辑赵蕤读百家书,博于韬略,长于经世。由于他出生在大融合、大统一、大团结的“开元盛世”,缺乏战国时期那种人分裂,大动乱、人辩论的政治环境,加上他视功名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所以采取了“夫妇隐操,不应辟召”的处世态度。
他自幼好帝王之学,“博学韬衿,长于经世”,并且“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因此闻名于当世。唐玄宗多次征召,他都辞而不就,过着隐居的生活。
反经变通作者着作
编辑赵蕤的代表作为《长短经》,又叫《反经》。《长短经》成书于开元四年 (公元716年),共九卷 64 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是黑白杂揉之书,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记述国家兴亡,权变谋略、举荐贤能、人间善恶四大内容,又以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两个重点为核心;此书高妙完美,天人合一,振聋发聩,警世惩恶,是难得的谋略全书。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