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文化馆是开县人民政府设立的组织、辅导和研究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艺创作的文化事业机构,是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和思想教育的阵地。开县文化馆的前身是中华民国初期的“开县民众教育馆”,新中国成立后命名为“开县人民文化馆”,一九五三年更名为“开县文化馆”,是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直属事业单位。
- 中文名
- 开县文化馆
- 外文名
- 无
- 地 址
- 开县
- 组 建
- 开县人民政府设立
开县文化馆移民搬迁
编辑开县属三峡工程淹没区,移民大县,开县文化馆巧借移民契机,开动脑筋求发展,一边落实移民任务,一边多方筹集资金建设新馆,在江北区对口援助下,新馆已于2007年落成并全面投入使用。新馆位于开县新城月潭公园西侧,“举子”广场中央,处于新城人口稠密中心地段,建筑设计为古典园林式(三层、框架结构),各群文辅导功能完善,现有馆舍建筑面积5466平方米。开县文化馆设施设备完善,拥有流动舞台车一辆、一大批专业的演出灯光音响设备,以及用于培训教学,和资料采集的专用设备,如今拥有开展群文工作的设备总资产达239.2万元。
开县文化馆机构设置
编辑2009年开县文化馆完成了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了《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了干部制度、人事(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制度的改革,实行全员聘用,人员分流妥善安置,加强了聘后管理制度建设。2011年底对内部机构进行了重新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地发挥文化馆的功能作用。现设置有办公室、文艺辅导部、宣传辅导部、艺术培训部(中心)、戏曲活动中心。
开县文化馆现有领导班子4人,书记1名、馆长1名、副馆长2名。在册职工34人,其中副研究馆员2人、馆员5人、助理馆员4人、职员18人、工勤2人、试用期3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4人、大专学历9人。另外引进专业技术人员7人。
开县文化馆现有馆办团队:红舞鞋艺术团、巴人民俗表演队、灵魂街舞社、俏夕阳艺术团等,常年活跃在我县城乡舞台。
地址
开县文化馆群文活动
编辑开县文化馆于2007年入住新城,完善了新馆各项群文活动功能,如今开县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文化活动厅室总面积有2500㎡,用于美术、书法、摄影等展厅4间,美术培训室2间,书法培训室1间,舞蹈培训室6间,音乐培训室2间,美术、书法活动室1间,美术室4间,各类文化活动厅室共计20余间。开辟室外活动场所2000余㎡,该场地是群众每天跳健身舞蹈的固定场所,也是开展广场文艺演出的主要阵地,我们的目的就是汇聚人气,建立长效阵地。
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文化大县,解决山区老百姓看戏难的问题,从1987年至2006年,组织“乌兰牧骑”式文艺小分队下乡演出,特别是自1994年以来,连续7年组织“送文化下乡”演出,深入到全县乡(镇)演出百余场,观众达10余万人次,受到群众热情欢迎和广泛好评,也因此“百场文艺下乡”形成品牌,2007年由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主办,开县文艺演出队承办,并由中国移动开县分公司协办的,以“弘扬先进群众文化,构建和谐新型农村”为主题的百场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也从此拉开了帷幕。
“以节日带平时,以城镇带农村”是该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一贯作法。每年元旦、春节、“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教师节、老年节等,都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特别是每年春节,从腊月二十几到正月十五,各种活动连续不断,精彩纷呈。其中规模较大的有:①“移动通信杯”歌手赛暨广场大型群众游园活动;②全县春节文艺调演(83年首届文艺调演起,至今已有18届);③街头文艺表演;④元霄节狮舞、车灯、连厢表演。
开县文化馆文艺辅导
编辑自80年代以来,全县先后建立了55个文化站,聘用了60余个文化专职干部。文化馆担负起了全县文化专干的业务培训辅导工作,每年举办全县文化专干培训班。在全县有重点地建立了若干个“企业文化”、“乡镇文化”和“校园文化”辅导基地。
开县文化馆民间艺术
编辑在民间艺术的搜集整理工作中,开县文化馆编印的《开县民间音乐集成》、《开县民间器乐曲集成》、《开县民间文学集成》搜集整理《巫舞》、《狮舞》、《肉连厢》等舞蹈被编入了省卷和地区卷。
开县文化馆成绩荣誉
编辑2007年被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授予 “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被中共开县县委授予 “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授予 “先进文化馆”。2007年以来文化馆参加上级调演并获奖的情况是:创作辅导的《石工号子》《狮舞》等曾参加全国、全省文艺调演;歌舞《乡场信访一条街》参加重庆市纪检系统调演获二等奖。小品《擦皮鞋》获重庆市首届戏曲小品调演三等奖。舞蹈《满月山的女童班》获万州移民开发区文艺调演一等奖。声乐演唱获第九届全国电视歌手大赛重庆赛区银屏奖、万州歌手大赛二等奖等。国画《司马迁作史记》参加《纪念司马迁诞辰2140周年国际书画展》并被收藏。水彩画《山乡》获重庆市水彩画展优秀奖,国画《神州无处不春风》参加华风百幅精品赴日展。书法作品曾获《纪念孔子诞辰2250周年美术书法展》优秀奖。摄影作品曾获四川省青年摄影作品三等奖。2008年5月作品《工棚》获全国教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竞赛专业组特等奖,2010年3月获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评选活动重庆市二等奖;2008年3月作品《人与自然》获重庆市第十二届三峡艺术摄影作品联展三等奖,2008年12月作品《层林尽染》获“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眼中的新重庆”摄影大赛二等奖,2009年9月《“艺术家” 走进希望小学》获重庆市第十三届三峡艺术摄影作品联展三等奖,2010年3月《下岗女老板》获市参加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三等奖,2010年10月《加油》获重庆市第十三届三峡艺术摄影作品联展一等奖; 2007年11月获全国明星镇西部峰会首届“城乡统筹发展”歌手赛铜奖, 2009年3月获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先进个人”; 2008年1月获第三届全国乡村青年才艺风采大赛二等奖,2009年5月获开县十大杰出青年殊荣,2007年9月集体创作快板舞《夸夸计生新气象》获第三届重庆人口文化艺术节万州片区汇演一等奖; 2010年10月作品《情哥情妹配成双》获重庆市第四届乡村文艺会演二等奖,《一曲连厢代代传》获重庆市第四届乡村文艺会演三等奖;2010年9月 小品《活菩萨》获重庆市第二届小品大赛市三等奖;2009年12月集体创作《满月山歌》获首届三峡库区山歌大赛三等奖,集体创作《茶扇舞》获重庆市三峡移民文艺展演创作表演二等奖,集体创作音诗画《碧波东来》获重庆市三峡移民文艺展演表演、创作一等奖,2010年3月作品《给点阳光》获重庆市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三等奖,2009年10月《开心小子》获“火凤凰”杯第二届全国美术与艺术设计大赛佳作奖, 2009年11月《雕塑》获第十六届国际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大赛金奖等。
开县文化馆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直接领导下,在改革和工作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党的文艺“双百”方针 “二为”方向,坚持该馆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公益性性质不变;坚持群众文艺普及与提高两手抓工作思路不变。在坚强有力的党政领导班子带领下,全馆职工奋力拼搏,不仅能圆满完成上级指令性任务,而且各方面工作成绩突出。[1]
- 参考资料
-
- 1. 开县文化馆 . 开县文化馆[引用日期2012-08-13]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