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髓损伤,又可称为颈部脊髓损伤,因为发病位置在颈部故称为颈髓损伤,该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常造成死亡或残疾脊髓损伤损伤多伴发于颈髓损伤。由病因不同,可分为开放伤和闭合伤。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
颈髓损伤简介
颈髓损伤闭合伤
多见于平时,因外力作用使颈椎发生过屈或过伸的活动,引起脱位或骨折。间接造成脊髓损伤,主要见于工伤、车祸、运动事故或产伤等。
颈髓损伤开放伤
多见于战时的火器伤或锐器伤(如刀刺伤)由于椎板的阻挡,损伤常偏于一侧,多引起脊髓的半断性损伤。火器伤按弹体径路与脊髓的关系可分为椎管贯通伤、椎管盲管伤、椎管切线伤(以上多合并脊髓的严重损伤)。
颈髓损伤检查方式
临床上通常可以通过X线显示的颈椎骨折脱位的部位对颈髓损伤节段作出判断,但有时颈椎的变化并不明显,因此需通过仔细检查皮肤感觉障碍、肌肉运动障碍及反射的变化来确定。在解剖和功能的关系中,许多神经分布是交叉或重叠的,检查时必须仔细加以辨认。有时甚至需经过反复检查,或从不同方向确定感觉障碍平面,才可获得较准确的结论。颈3-4支配整个上颈部感觉,并表现为披肩状分布的上胸部感觉。下位颈段损伤范围需通过检查上肢感觉分布来确定。
颈髓损伤临床表现
颈髓损伤上颈髓损伤(颈1-2)
颈髓损伤中颈髓损伤(颈5-7)
为颈膨大部,表现为四肢瘫,如以颈5偏重,则隔肌明显麻痹,肱二头肌,三角肌反射减弱或消失,颈部以下感觉丧失。如以颈6为主,则三角肌功能改变多不明显。该部损伤双上肢多为迟缓性瘫。
颈髓损伤下颈髓(颈8一胸1)
损伤主要以下肢瘫为主,上肢主要表现为手内在肌变化。如骨间肌,蚓状肌萎缩,形成爪形手等。
颈髓损伤完全性损伤损伤
平面以下感觉完全丧失,两侧均等,运动功能丧失比较彻底,无任何肌肉收缩存在。部分性损伤者可存在着某些运动,呈不对称分布。感觉障碍无固定范围和形式。通常认为肢体反射性屈曲后并不伸直为单相反射,提示为完全性损伤,反射屈曲后又回到原位为双相反射,可能为不完全损伤。
颈髓损伤手术时机
颈椎脊髓伤的治疗目的包括:颈椎稳定性的重建和脊髓功能的恢复两个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牵引外固定为主的保守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被认为有较满意的结果。然而,保守治疗不可能使脊髓损伤有实质性改善,反而可能因重复微创伤阻碍神经功能恢复。此外保守治疗固定不够切实,即使是被认为最佳的颈部外固定装置Halo背心也无法避免后期发生的颈椎畸形及颈后韧带松弛。更为重要的是伤后长期卧床使并发症发生率增大,从而增加了死亡率。
颈髓损伤治疗方向
目前,脊髓损伤现实治疗方向逐渐明晰,大量国家的多家临床研究中心长期随访已经证实,通过神经修复技术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是可以得到恢复的。神经修复技术是治疗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等脊柱骨科神经类损伤疾病中最有前景手段。神经修复技术的诞生将传统医疗的宏观治疗观念进化到从人体的生物细胞修复和重建入手,是我国以及世界神经修复学探索研究的重要成果。
颈髓损伤康复目标
颈髓损伤颈4损伤
基本生活要靠别人辅助,但可依靠自助具吃饭,可以靠头部控制长靠背电动轮椅。
颈髓损伤颈5损伤
桌上的动作可自理,其它仍需别人辅助,可使用长靠背手动轮椅。
颈髓损伤颈6损伤
日常生活动作可大部分自行完成,可水平移动,可推动手动轮椅。
颈髓损伤颈7损伤
日常生活动作可自理,可翻身起坐,可支撑起身体做转移动作。使用手动轮椅自如。
颈髓损伤颈8损伤
可使用长下肢支具及双拐小范围步行。
- 参考资料
-
- 1. 颈髓损伤的分类标准 .黑龙江新闻-健康频道[引用日期20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