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T研究院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29:50
编辑 锁定
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CSST集团下属企业研究院,专业从事智慧低碳城市相关的前瞻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等工作,下设智慧中国研究院、中安消研究院、中智物联研究院三大专业研究院及教育学院,是国内唯一具备智慧低碳城市的开发策划、规划设计、城市建设、技术集成、运营服务、技术孵化、人才培养等全流程的科研单位,是我国智慧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者。[1] 
中文名
CSST研究院
概述 
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中央研
简    介
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中央
愿    景
根据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的

CSST研究院简介

编辑
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CSST集团下属企业研究院,专业从事智慧低碳城市相关的前瞻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等工作,下设智慧中国研究院、中安消研究院、中智物联研究院三大专业研究院及教育学院。为了适应公司发展,通过不断吸纳高学历、高素质优秀人才,CSST中央研究院现已打造出一支1200多人的高精尖研发团队。[1] 

CSST研究院愿景

编辑
根据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打造支撑CSST主营业务发展的技术链,并推动新兴业务板块的形成与人才队伍的集聚,成为CSST各业务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源、进驻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先遣队和培育上市公司的孵化器。

CSST研究院发展历程

编辑
2007年,CSST研究院成立,拟打造安防领域国内一流的应用技术研究基地;
2011年,成立制造分院、集成分院、武汉分院及杭州分院四家分院;
2012年,又相继成立北京分院、上海分院、香港分院及两家子公司;
2013年,围绕集团“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整体战略,正式升为集团级中央研究院,以CSST集团内各子公司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智慧低碳城市的前瞻性技术规划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产业化,为CSST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成立三家专业研究院、一家教育学院,四家研究中心,一家产业孵化公司的大型集团科研机构。

CSST研究院研究核心

编辑
1. 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三规合一”理论及评价体系;
2. 智慧城市智慧及生态低碳技术体系;
3. 城市级先进集成及智慧信息管理的研究;
4. 前瞻性技术孵化及产业化模式。

CSST研究院机构设置

编辑
智慧中国研究院
智慧中国研究院致力于智能系统、新能源、大数据、云平台等的基础研究、技术集成和工程应用,为中国和国际智慧城市项目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研发中心分布于深圳、香港和上海,与香港中文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研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发展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共同致力于智慧低碳城市建设。
中安消研究院
中安消研究院致力于成为覆盖安防、消防两大行业全产业链的一流技术研究与应用机构。中安消研究院的定位是以前瞻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和应用整合技术开发为链条,为中安消集团实现综合运营服务的目标愿景提供整体技术、人才支撑。目前,中安消研究院已与北京大学高文院士团队合作成立了“智能视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面向智能监控等领域的重大应用研究。
中智物联研究院
中智物联研究院致力于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技术的深度应用研究,为智慧城市在规划、建设与运营等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技术支撑与系统服务。
教育学院
CSST教育学院致力于打造以安全为第一理念的智慧低碳城市综合教育服务平台,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文化宣导为一体的知名教育集团。业务覆盖范围 :教育地产、安全培训、安全评估、安全咨询、人才输出、职业教育、企业培训、拓展培训、工厂实习、儿童教育、红色教育、生态种植
联合研发中心
中央研究院坚持创新驱动、院士级核心技术项目推动、自主关键企业带动、产业链联动,重点发展以智慧低碳技术为核心的院士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与多位两院院士合作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
· 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联合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CSST智慧城市研究中心”
· 与徐扬生院士团队联合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智慧中国机器人与智慧城市研究中心”
· 与褚君浩院士团队联合成立——“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
· 与岑可法院士团队联合成立——“CSST-浙江大学智慧能源研究中心”
· 与高文院士团队联合成立——“北京大学-CSST智能视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与李德仁院士团队联合成立——“CSST-武汉大学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与辛世文院士团队联合成立——“CSST-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智慧农业联合发展中心”
· 与陈勇院士团队联合成立——“CSST-GIEC城镇矿山联合研究中心”[2] 

CSST研究院重要成绩

编辑
1.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市级研究开发中心;
2. 2013年11月被国家发改委及国家住房和建设部等单位授予“智慧城市标杆企业”
3. 智慧低碳城市理念和技术的普及者,联合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举办国内外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智慧城市专题会议——“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论坛”,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提供了指导意见,为国家科研布局、技术与产业发展等提出诸多前瞻性建议,为城市生活智能化带来新理念、新技术等创新及应用;[3] 
4.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与应用推进联盟” 副理事长单位,配合住建部制定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发布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CSST智慧低碳城市白皮书》等一系列引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纲领文件。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者,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达18项,主、参编多余项智慧城市或智能视频国家、行业、省及市各级标准与规范。[4] 
5. 承担了26多项国家及广东省、深圳市重点科研课题,人才安居项目1项。取得软件着作权登记200多项,国内外专利申请总量300多项,其中85%以上的专利申请为发明专利。荣获“深圳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广东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5]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组织机构 科研机构 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