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爱新觉罗•弘历一般指爱新觉罗·弘历
满族
,
清朝皇帝
,
政治人物
,
君主
,
人物
,
乾隆
,
中国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弘历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爱新觉罗·弘历人物生平
爱新觉罗·弘历早年经历
康熙五十年(1711年),弘历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弘历自幼聪明,五岁就学,过目成诵。[2]
康熙六十年(1721年),据说康熙帝在雍亲王府就是后来的雍和宫第一次见到了孙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祖父康熙见而惊爱,令养育宫中,亲授书课。[2]
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历第二次“祭景陵”[3]
。
雍正八年(1730年),嫡子永琏生,雍正帝亲自命名为永琏,隐含继承皇位之意,将所着论赋诗词等编成十四卷之《乐善堂集》。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2]
自此,经常奉命祭陵、祭孔、祭关圣帝君、享太庙、祭地、祭太岁、祭大社大稷等。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弘历与弘昼、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九月初三日,即皇帝位于太和殿,颁登极诏书,大赦天下,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九月二十七日,移居养心殿。免民欠丁赋及额赋。[6]
十月,宣布宽严相济的为治之道。[7]
令各省呈报虚垦地亩,始行裁除各省杂税;赏阿其那、塞思黑子孙红带,收入玉牒。十一月,左都御史孙嘉淦上疏除“三习”、杜“三弊”。十二月,严禁各省工程摊派;赈济安徽、湖北等地水灾。以“大逆不道”罪处死曾静、张熙。上皇太后钮祜禄氏徽号为崇庆皇太后。[8]
爱新觉罗·弘历即位前期
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噶尔丹策零请以阿尔泰山为界,为议和成功奠定了基础。[12]
七月,额驸策凌奏率兵驻鄂尔海西拉乌苏,并分兵驻鄂尔坤河、齐齐尔里克、额尔德尼昭、塔密尔及乌里雅苏台,防范准噶尔叛乱。十月,庄亲王允禄、理亲王弘皙结党营私案发,弘历革允禄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职,弘皙削爵圈禁,贝勒弘昌等革降、停俸。十二月,晋西藏贝勒颇罗鼐为郡王。
乾隆五年(1740年)十二月,张广泗率军彻底平定广西、湖南苗叛。
爱新觉罗·弘历中期统治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初,清朝平定准噶尔大局已定,立即调派满汉官兵一万人南下,讨伐大小和卓。[17]
九月,提督马得胜以攻库车失机,处死。命驻防伊犁大臣兼理回部事务。乌什城降。十月,兆惠军孤军陷叶尔羌,即所谓黑水营之围。[18]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月,富德、阿里衮等与霍集占大战呼尔璊,大败之,解黑水营之围。[18]
六月,弘历命兆惠进兵喀什噶尔,富德进兵叶而羌,收复之。谕李侍尧传集外商,颁布禁约。闰六月,布拉呢敦弃喀什噶尔逃遁。霍集占弃叶尔羌逃遁。七月,清军攻克喀什噶尔、叶尔羌,大、小和卓木逃至巴达克山部被杀,回疆叛乱平定。[19]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二月,弘历令傅恒赴云南,经略征缅事宜。
爱新觉罗·弘历统治后期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林爽文攻占诸罗、凤山,进逼台湾府,所占县城随即失去。五月,湖南凤凰厅的苗民起义,被清总兵尹德禧镇压。八月,命福康安为将军,赴台进剿林爽文起义。十二月,福康安以镇压林爽文之功,晋公爵。[16]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六月,福康安败廓尔喀军,出境作战。 八月,命孙士毅驻前藏督粮运。廓尔喀战败乞降,福康安班师。 九月,令福康安、孙士毅等定西藏善后事宜。定金奔巴瓶抽签制度。 十月,《十全武功记》写成。[16]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 三月,通谕设金奔巴瓶于北京雍和宫,饬理藩院堂官、掌印札萨克喇嘛等共同掣出蒙古所出之呼毕勒罕。 六月,英使马戛尔尼来华。 七月,命和琳稽核藏商出入。 八月,于热河接受马戛尔尼使团入觐。
乾隆六十年(1795年) 八十五岁 正月,湘黔苗民起义爆发,至嘉庆二年(1797年)平定。九月三日,御勤政殿,宣示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定明年归政,改为嘉庆元年。十月,颁嘉庆元年时宪书。普免明年地丁钱粮。[16]
爱新觉罗·弘历晚年归政
嘉庆元年(1796年) 正月,举行归政大典,自为太上皇帝,授玺后,礼部鸿胪寺官员诣天安门城楼,恭宣嘉庆帝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24]
弘历在禅位之后仍居住在养心殿掌控朝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24]
举千叟宴以太上皇莅之。白莲教起义爆发,数月间遍及川、陕、楚、豫、甘五省,至嘉庆七年(1802年)平定。
嘉庆三年(1798年)八月,弘历得知农民起义领袖王三槐被擒,侈谈“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于养心殿逝世,终年八十九岁,嘉庆帝亲政。逮和珅于刑部狱,旋赐死。以成亲王永瑆为军机大臣。 三月,赦乾隆间文字狱各案涉及人员。 四月,上尊谥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九月,葬于裕陵。[16]
爱新觉罗·弘历为政举措
爱新觉罗·弘历政治
- 缓和矛盾
弘历即位后首先缓和雍正时期造成的政治紧张气氛。乾隆初年,为了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调节矛盾,改善各方面的关系,还对雍正的政策做了较大的改变和调整。
乾隆初年,弘历不讳言自己“ 赋性宽缓”,但又说不能宽大无边,要济之以严。有时候,他公开说“ 政尚宽大”,宽比严好。
他在经筵讲章中发挥这个思想,“ 宽、信、敏、公,乃圣王治世之大本,而必以宽居首“”,圣王出治,舍宽其何以为敷政宁人之本哉” 。
- 重视吏治
弘历把雍正年间因贪赃被革职的官吏一齐复职,对贪污案不予追究,放松对官吏的考绩,结果吏治又坏,贪风再起。弘历觉察后,从乾隆三年(1738年)起他开始严肃处理侵贪案件,将性质严重,核实无误的贪污犯即行正法。
乾隆六年(1741年),弘历处死了纳贿银千两的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鄂善。从乾隆二十年(1755年)开始到四十年代,还处死了十余名职位很高的巨贪,如云贵总督恒文、云南布政使钱度、山东巡抚国泰、陕甘总督勒尔谨、浙江巡抚王亶望都被赐死、正法。
乾隆初中期,弘历重视吏治,首先他重视官吏的选拔,他强调官吏应该年富力强,五十五岁以上的官吏要详细甄别,六十五岁以上的官员要带领引见,能否继任他要亲自定夺。他将不称职的官吏分成八类: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软无力、不谨、贪、酷,并给予不同的处理。在乾隆一朝,因考绩不合格受到降级或处分的官吏达六万多人。第二,禁止向皇帝进献,在初中期他禁止各省大员向皇帝进献方物、土产。第三,注重考绩,为了整顿吏治,弘历严格运用“京察”、“大计”考核官吏,过去那些不用考核的藩臬(布政史与按察司),也要考绩。他要京官以密折报告属吏是否贤良。第四,注意解决官员及其家属的生活费问题,给京官加薪,给外官发放养廉银,使官员安心职守。第五,处置贪官。这是指初中期的情形。[26]
- 人才驾驭
弘历善于驾驭群臣。乾隆初年,朝廷中以鄂尔泰与张廷玉为代表的满汉两派斗争十分激烈,互相拆台。弘历不是打一派拉一派,而是对他们都进行严厉警告,并采取抑制手段,不让一派打压另一派,始终让他们保持平衡,避免了大分裂。
- 勤政安民
弘历总是卯时(早上五时至七时)起床。要是夏天,这时天已亮了;要是冬天,五更才尽。在军机值班的十多人,每晚留一人值班。恐怕第二天一早有事,非一人对付得了,便每日轮一人早上班相助,于是也在五更上班。平时大家不知弘历何时起床。但从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弘历从他寝室出来,每过一门,必响鞭炮一声,凭此就知道乾隆圣驾已到乾清宫了。这个时候,要燃一寸长的蜡烛天才亮。军机处的十多人,过五六天才轮上一个早班,已觉辛苦,但弘历则是天天这么早就上朝了。
平时无事时弘历也是如此。当西北用兵征准噶尔部和回疆之时,军事情报到达,即使是半夜,弘历也一定要起来亲自过目,如有要事立即召集军机大臣指示机宜,说很多话。赵翼作记录,有时从起草到恭楷誊正,得要一两个时辰,这时弘历还披着衣服等他。
- 八旗生计
八旗制度创立于关外时期,适应战事情况,是清朝的根本制度。清军入关后,随着统治的确立,八旗子弟被清朝帝国供养起来,“以清语骑射为本务”,不工、不农。不商。当兵者按一定标准发放钱粮,然而兵额有限,钱粮标准是祖宗定下的,不能调整。
八旗生计问题康熙末年出现,到乾隆时就很严重了。为此,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增加兵额,添加“养育兵”;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资助部分在北京的八旗子弟迁居东北开荒等,然而效果都不理想,增加兵额远远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加重帝国财政负担又不能增强战斗力;政府拨款给八旗子弟还债助长了八旗子弟“等靠要”的心态;养尊处优惯了的八旗子弟也不愿意到东北开荒。这个问题困扰了此后历代清帝,直到清帝国灭亡。
爱新觉罗·弘历军事
- 军事思想
弘历认为战争对于国家是十分必要的,“非师旅征伐,则梗我王化者无以伏惩创,不敢抗干”(《清高宗实录》卷五百九十九)。强调战争要合于王道,对内戡乱伐暴,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对边远地区和外国,“怵之以威”,即以武力威慑或必要时的出兵征讨,抵御外侮,绥靖边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统一。他一再声明,其“十全武功“并非穷兵黩武之举,非此不能确保父祖开创的江山社稷,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击退廓尔喀入侵西藏之后,针对当时武备渐致废弛,官兵习于晏安的现实,他在《十全记》中强调指出:“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27]
- 维护统一
弘历武功赫赫,在镇压边疆地区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历史事件 | 简要介绍 |
---|---|
镇压瞻对之乱 | 瞻对之战是乾隆时期的第一次军事行动。瞻对位于今四川甘孜新龙县一带[28]
。瞻对居民彪悍骁勇,常以抢劫骚扰地方,至清乾隆初年,乾隆帝下令征讨,始料未及的是瞻土司拼死抵抗,经过一年激战,清军陷入战争不能自拔,遂息战。后来引发了第一次金川之役。 |
镇压苗疆起义
| |
大小金川之役
| |
安定西藏
| |
平定准噶尔
| 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逝,准噶尔内部为争夺汗权内讧,其领袖和牧民络绎不绝地归附清朝,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和准噶尔部强臣达瓦齐联手在内讧中崛起,后与其争权失败,归附清朝。达瓦奇昏庸无能、不得人心。
|
平定天山南路
| |
反击廓尔喀
| |
土尔扈特东归
| 明末,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离开他们世居的塔尔巴哈台(今塔城)西迁至俄国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首领渥巴锡汗率领他们16.9万人踏上东归路程。他们越过千山万水,克服重重险阻,于翌年六月到达伊犁,到达时只有6.6万人。弘历十分重视土尔扈特部的东归,他不惧与沙俄开战威胁,令当时驻乌什任都统衔参赞的舒赫德前往伊犁协助伊犁将军安置他们。
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
平定台湾起义
|
- 对外战争
历史事件 | 简要介绍 |
---|---|
清缅战争
| |
清越战争
|
- 奠定版图
弘历自诩“十全老人”,实际上他的武功不全是正义和福音,疆域开拓过程中,杀戮甚众。他的“十全武功”,不少是凑数的,比如缅甸、安南之役损兵折将,最后对方慑于清朝帝国的强大主动议和才勉强让他找到了台阶可下;二征金川虽然有较大意义,但损失巨大,胜之不武;况且其中有的武功并不正义,例如残酷镇压林爽文起起义、出兵安南就是。[25]
爱新觉罗·弘历经济
- 重视农业
弘历继承康熙、雍正两朝的政策,比较重视农业生产。他相信“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务本足国,首重农桑”,[12]
他要求北方向南方学习耕种技术。以前贵州遍地桑树,但不养蚕纺织,他责成贵州地方官向外省招募养蚕纺织能手传授技术。他令地方官注意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恤商政策
弘历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他也采取了一些恤商政策。规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可以免关榷米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这在雍正朝是不允许的)。金融机构(经营汇兑和存款、信贷的票号)在乾隆朝也开始出现。
由于生产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从乾隆二十八年开始逐年提高。原来每年财政收入是三四千万两,二十八年就达到47063610两,四十二年达到最高点81824044两。后来降低一些,但也达到六七千万两。
爱新觉罗·弘历文化
- 镇压文人
弘历效法祖父玄烨,积极压制汉人知识分子。乾隆元年(1736年)就模仿康熙举行了一次博学鸿词科考试。南巡时利用机会屠杀汉人知识分子。乾隆巡幸十二次,途中屠杀士子,试以一诗一赋,一论或一策。进入高等的,授予进士、举人,马上任为中书;是生员,就赏给屠杀,准予会试。
- 编辑典籍
清朝皇帝中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功绩当以弘历为最。在他统治期间,各种官修书籍达100余种,完成了顺治朝开始编撰的《明史》和康熙下令开始编写的《大清一统志》,他又令臣下编成《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大清会典》。除了这些历史、制度方面的着作外,其他类别的着作,着名的有文字音韵《清文鉴》、文学《唐宋诗醇》、乾隆大阅图地理《大清一统志》、农家《授时统考》、医学《医宗金鉴》、天文历法《历象考成后编》等重要文献。
图书编撰方面的最大成就是亲自倡导并编成了大型文献丛书《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 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也包括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 书》、《春秋》、《尔雅注疏》、《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等其他 经典着作,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着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 兴文字狱
弘历为加强思想统治,也效法祖先大搞文字狱。弘历把文字狱当成家常便饭,制造130多桩,占整个清帝国时期文字狱的80%,其中47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王锡侯《字贯》案、胡中藻《坚磨生诗抄》案、徐述夔《一柱楼诗》案都是发生在乾隆朝的文字狱大案。
- 建筑艺术
在建筑艺术方面,弘历在北京及京畿保护、扩修、兴建的皇家宫殿园林,如皇宫的宁寿宫及其花园、天坛祈年殿(换成蓝色琉璃瓦)、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三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避暑山庄暨外八庙和木兰围场等,其中清漪园改瓮山为万寿山,上建大报恩延寿寺(排云殿),又建佛香阁。这些皇家园林,无不体现着清代园林文化的辉煌,是园林艺术史上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除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 京剧形成
- 乾嘉学派
爱新觉罗·弘历社会
- 普免钱粮
- 兴修水利
弘历关心水利建设。下令完成的水利工程,较大的有:河南南阳至商丘黄河河堤新筑170余里,清口及江南运河疏浚,江南淮阳运河挑浚,清河千里堤岸培筑。此外,在他关心下,修了江苏宝山至金山242里长的块石篓塘和浙江金山至杭县500里海塘。这些水利工程起了防洪、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 人口压力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6]
、雍正时期“摊丁入亩”[30]
;另外,康乾时期社会稳定、精耕细作推广、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引进等等原因都使人口激增,乾隆五年清查人口时,帝国人口1.4亿,到了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已经超过两亿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三亿大关。然而耕地数目的增长却远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乾隆末年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3.5亩,而当时的警戒线是4亩,因而经济上取得的成就就被众多的人口抵消,人民生活在饥饿贫穷之中。英使马戛尔尼来华期间,发现北京街头乞丐很多,许多百姓甚至蓬头垢面,衣杉褴褛;他们当垃圾扔掉的食物被抢着吃。乾隆朝后期起各地爆发的一系列农民反叛也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 社会危机
乾隆刚一退位,嘉庆元年(1796年),就爆发了持续九年的白莲教起义。清朝迅速走向衰落。
爱新觉罗·弘历外交
- 朝贡体系
乾隆时期清朝的藩属国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即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兰芳共和国;西南喜马拉雅山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等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与拉达克等国。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廷遣使臣德保、顾汝修册封安南国王,再次发生礼仪之争[32]
。
- 抑制俄国
在贸易方面:雍正六年(1728年),中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自此恰克图就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市场。后来因为俄罗斯窝藏中方罪犯加上俄罗斯人在边境抢劫,乾隆曾三次下令关闭恰克图市场。清朝对俄罗斯进行了贸易制裁,外禁皮毛输入,内禁茶叶输出,使俄罗斯至少损失了五百万卢布[33]
。
- 闭关锁国
- 与西方差距
在西方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却视科技发明为“奇技淫巧”,既不鼓励科技发明,也不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使清朝帝国的科技水平越来越落后;在西方国家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还在不断加强皇权,帝国的政治制度也落后于西方。
爱新觉罗·弘历人物评价
爱新觉罗·弘历总评
- 正面评价
弘历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众所周知,太阳王五岁登基,二十二岁才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他的实际掌权时间不过50年。而从胤禛咽气那一分钟起,到弘历自己咽气那一刻,弘历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34-35]
弘历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君王之一。其一,他一生身体健康,没有遇到大灾大病。其二,他在25岁的盛年继位,获得最高权力的过程非常顺利,毫无波折。其三,他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在此之前顺治、康熙和雍正91年(1644年至1735年)的统治,已经给弘历打下了良好的统治基础。[34-35]
弘历是一个深情而专一的丈夫。他与孝贤皇后伉俪情深,可谓举案齐眉,恩爱无比。皇后不幸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去世后,弘历悲痛欲绝,追念终生,写下数百首悼亡之诗,其辞句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是他所有诗词中最见真情的上乘之作。弘历还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34-35]
弘历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他一生作诗41863首(也有说是三万九千多首或者是十万首的,但多不可信),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不过可惜乾隆虽然博览群书,但是喜欢卖弄学问,为了韵脚甚至不惜造字,让他的诗生僻难懂,还十分拗口。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作诗如此之多,却没有一首流传下来的原因。
- 负面评价
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他对社会进行了前所未有的严密控制,灭了任何不稳定的萌芽。[34-35]
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制造者之一。乾隆年间的文网之密,文祸之多,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顶峰,由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捕风捉影造出的文字狱在乾隆时期,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34-35]
弘历浪费奢侈。六下江南花费巨大。原本经过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国富民强国库充盈,但在弘历的挥霍下国库却变得囊中羞涩。六下江南还对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灾难。晚年的弘历更是变本加厉,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
爱新觉罗·弘历史评
爱新觉罗·弘历自评
爱新觉罗·弘历个人作品
七绝 | 五律 | 七律 | 其他 |
---|---|---|---|
《如意湖》
| 《泛月》
| 《阅马》
| 《高其佩指头画虎》
|
《苏堤春晓》
| 《紫光阁阅武举射》
| 《阅古楼》
| 《题四面云山亭子》
|
《过蒙古诸部落》
| 《淑清院》
| 《姜女祠》
| |
《萨尔浒》
| 《显通寺恭依皇祖元韵》等。[40]
| 《响屧廊》
| 《仇英碧梧翠竹图》
|
《辽阳怀古》等[40]
| 《赐沈德潜》
| 《题宁远祖氏石坊》
| |
《卢沟晓月》
| 《御午门受俘馘》
| ||
《题吴梅村集》
| |||
《中元观河灯》
| |||
《经岳武穆祠》
| |||
《夏日题瀛台》
| |||
《桃花寺行宫即目》
| |||
《赐大学士张廷玉》
| |||
《三月初八日幸圆明园》 | |||
《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 等。[40]
|
爱新觉罗·弘历家族成员
爱新觉罗·弘历父母
生母:孝圣宪皇后[43]
,钮祜禄氏,生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五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1777年3月2日),清朝孝圣宪皇后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爱新觉罗·弘历后妃
皇后(3位)
孝仪纯皇后:(1727年—1775年),魏佳氏,本汉军旗;乾隆时期抬入满洲旗,改魏佳氏。内管领魏清泰之女。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薨,年四十九。谥令懿皇贵妃。祔葬裕陵。
妃嫔
皇贵妃(5位) | ||||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 |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 纯惠皇贵妃苏氏 | 庆恭皇贵妃陆氏 |
贵妃(5位) | ||||
忻贵妃戴佳氏
|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 | 循贵妃伊尔根觉罗氏 | 颖贵妃巴林氏 | 婉贵妃陈氏 |
妃(6位) | ||||
舒妃叶赫那拉氏 | 豫妃博尔济吉特氏 | 惇妃汪氏 | 芳妃陈氏 | 晋妃富察氏 |
容妃和卓氏 | ||||
嫔(6位) | ||||
仪嫔黄氏 | 怡嫔柏氏 | 恂嫔霍硕特氏 | 诚嫔钮祜禄氏 | 慎嫔拜尔葛斯氏 |
恭嫔林氏 | ||||
贵人(12位) | ||||
白贵人柏氏 | 金贵人柏氏 | 慎贵人柏氏 | 新贵人曾氏 | 瑞贵人索淖洛氏 |
福贵人索淖洛氏 | 秀贵人索淖洛氏 | 寿贵人柏氏 | 顺贵人钮祜禄氏 | 鄂贵人西林觉罗氏 |
武贵人索淖洛氏 | 陆贵人陆氏 | |||
常在(4位) | ||||
张常在张氏 | 宁常在宁氏 | 揆常在揆氏 | 平常在平氏 |
爱新觉罗·弘历皇子
皇次子,永琏(1730-1738),母孝贤皇后。雍正帝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深得弘历钟爱,“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元年七月,弘历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1738年薨,弘历极为伤感,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皇五子,永琪(1741-1766),母愉贵妃,少习骑射,娴国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封荣亲王。乾隆三十一年薨,年二十六。谥曰纯。子五,四皆殇;绵忆。
皇七子,永琮(1746-1747),母孝贤皇后。“性成夙慧,歧嶷表异,出自正嫡,聪颖殊常”,皇七子颇受弘历疼爱,弘历欲立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以痘殇,方二岁。上谕谓:“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耶!”命丧仪视皇子从优,谥曰悼敏。嘉庆四年三月,追封哲亲王。
皇九子,未命名(1748年—1749年)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皇十子,未命名(1751年-1753年)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皇十一子,永瑆(1752-1823),字镜泉,号少厂,别号诒晋斋主人,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封成亲王。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永瑆楷书学赵孟頫、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博涉诸家,兼工各体,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壬申四月二十五日寅时生。生母为继皇后乌拉那拉氏。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丙申正月二十八日丑时薨,年二十四岁。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三月追封多罗贝勒。过继永瑆第四子绵偲为嗣,生母为永瑆侧福晋李佳氏。 永璂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
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母孝仪纯皇后。
皇十五子,永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母为孝仪纯皇后。后改名颙琰,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弘历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1796年~1820年在位。庙号清仁宗睿皇帝,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1765),幼殇,未封。母为孝仪纯皇后。
皇十七子,永璘(1766-1820),母孝仪纯皇后。和珅诛,没其宅赐永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永璘晋庆亲王,三月十三日去世。谥曰僖。另外,永璘有六子,长子名绵恒,次子早夭未命名,三子庆良郡王绵愍,四子早夭未命名,五子已革庆郡王绵悌,六子辅国公绵性。
爱新觉罗·弘历公主
皇长女(1728—1729),幼殇,未封。母孝贤皇后。
皇次女(1731),幼殇,未封。母哲悯皇贵妃。
皇三女(1731—1792),固伦和敬公主。母孝贤皇后。乾隆初年,封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十二年三月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布腾巴勒珠尔。本下嫁蒙古,帝准其留驻京师。乾隆五十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二。子一,鄂勒哲特穆尔额尔克巴拜,弘历亲自为外孙改的名,意为钢铁。
皇五女(1749—1755),幼殇未封。母继皇后。
皇六女(1751—1758),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皇七女(1756—1775),固伦和静公主。母孝仪纯皇后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封固伦和静公主;七月,下嫁博尔济吉特氏拉旺多尔济。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日卒,年二十。
皇八女(1757—1767),幼殇未封。母忻贵妃。
皇十女(1775—1823),固伦和孝公主。母惇妃,弘历最幼女,“素所钟爱,未嫁赐金机轿。““性刚毅,能弯刀弓,少尝男装随上狡猎,射鹿丽黾,上大喜,赏赐优厚。“乾隆五十四年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道光三年九月初十日卒,年四十九。子一,殇。过继一子福恩。
爱新觉罗·弘历轶事典故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博学
爱新觉罗·弘历六下江南
乾隆下江南是仿其皇祖父康熙,目的之一是为了探访民情,古代信息不发达,皇帝要想了解民情,就得多到民间走走。其二是为了加强清政权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江南是明朝起家之地,当地居民对明朝最拥护,清军入关后反抗最激烈,也遭到了最惨烈的屠杀。而江南经济发达,帝国财赋又大半来源于此,所以康熙,乾隆都利用下江南为加强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以巩固统治。其三是为了河工,康熙时期主要是治理黄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视察黄河大坝,还视察浙江海塘等水力工程。弘历自己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45]
然而,和康熙相比,乾隆下江南游乐的目的大大增加。康熙帝六次南巡轻车简从“所有巡狩行宫,不施彩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而弘历则是前呼后拥,大批后妃、王公亲贵、文武官员相随。沿途修行宫,搭彩棚,舳舻相接,旌旗蔽空。为搬运帐篷、衣物、器具,动用马六千匹,骡马车四百辆,骆驼八百只,征调夫役近万人。不仅沿途地方官要进献山珍海味,还要从全国各地运来许多食品,连饮水都是从北京、济南、镇江等地远道运去的着名泉水。
爱新觉罗·弘历秘立皇储
弘历即位初年效法汉人立“嫡长子”的做法,在乾隆元年(1736年),密立嫡出的永琏为皇太子。然而乾隆三年(1738年)永琏就死了,还不到十岁。后又立皇后生的二儿子永琮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才两岁。一年后皇后富察氏死在东巡途中,弘历十分伤心,遂迁怒于庶出的皇长子,皇长子不久忧惧而死,立储的事让弘历伤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准再提立储之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六十三岁的弘历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回避立太子的问题了,这个时候,还活着的皇子只有六人,这六人中,又有两个过继给了兄弟,所以可供选择的就只有四人: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立为皇太子后乾隆改其名为顒琰,其余弟兄均未改名,仍用永)、皇十七子永璘。弘历觉得谁都不是理想的人选,相对而言永琰的缺点最少,于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弘历下定决心,立皇十五子顒琰为太子,按照雍正帝定下的规矩“秘密立储”,他书写了立储谕旨,将谕旨藏在一个锦匣里,再命人将匣子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完成了立储工作。
爱新觉罗·弘历宠信和珅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比弘历小近四十岁。和珅是弘历从一个三等轻车都尉一手提拔起来的,确有不少长处如相貌出众,语言才华超群,书法艺术有造诣等:通满、藏、蒙古、汉语。和珅被重用初期,做过几件好事,比如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受贿案,在弘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印象。皇帝交代的事他都能办得井井有条。于是和珅平步青云、恩宠无比。
弘历晚年十分孤独:他中宫空虚不设皇后;嫔妃的地位低,在等级森严的皇家轻易见不到皇帝,况且弘历六十五岁以后也基本上不见这些嫔妃了;皇子公主少数还活着且大多住在宫外;弘历早年提拔的大臣或死或退休,新提拔的官员跟他年龄相差悬殊,话不投机,都躲着弘历。多亏和珅上下沟通,既能让国家机器保持运转,又使皇帝不至于寂寞。而且和珅还能帮皇帝办成很多别人办不成的事,能帮皇帝背黑锅,能为老年弘历的奢侈挥霍提供财源,所以弘历离不开和珅。
于是从弘历晚年以来,和珅逐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可以影响皇帝,被人们私下称作“二皇帝”。他揽权受贿,对依附自己的人百般庇护。和珅十分贪婪,他不仅大肆受贿,还公开索贿。地方督抚为了息事宁人,每当给皇帝进贡都着给他带一份。久而久之,和珅积累起了巨额的家产。[25]
爱新觉罗·弘历英使访华
清政府拟定了一套接待方案,包括朝见、赏赐、宴请、看戏、游览等活动。双方都兴致勃勃等待正式会见的时候,却在礼仪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按清朝规定,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礼。而马戛尔尼认为这样有损大英帝国的尊严,主张行单膝下跪的英式礼节。弘历得知后非常生气。经过磋商双方达成妥协: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初六万树园欢迎宴会上行英式礼节;八月十三日,正式举行乾隆万寿典礼时行三跪九叩礼。
英使带来的礼品共19宗、590余件,都是当时英国先进科技的代表作,有座钟,天球仪,地球仪,望远镜,还有能够测报气象的仪器,手枪、步枪、榴弹炮等。弘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清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
英使团参加完庆典返京后,马戛尔尼递送的表文由在京的传教士翻译了出来,原来是英国要求派人常驻北京。弘历以谕旨的形式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交马戛尔尼带回。这时弘历已隐隐感到英使另有企图,便催令他们赶快起程回国。
马戛尔尼离开英国时,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让他把一封信转交乾隆。马戛尔尼多次想通过和珅向弘历转达信中的意思,都被和珅转移了话题。于是马戛尔尼就按信的内容直接给弘历写了一封信,提出如下请求:开放珠山、宁波、天津等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取消澳门和广州之间的转口税,或照1782年的税率减免;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珠山附近划一个设有城寨的小岛供英国商人居住、囤货;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并自由往返澳门;允许英国人自由传教等等。
不难看出,英国在要求双方贸易的同时,也掩藏着殖民扩张的意图。对此弘历断然拒绝,乾隆在给英王的敕书中逐条加以批驳。九月初三,弘历任命侍郎松筠为钦差,专门护送英国使团一行起程离京。并传令沿途地方提高警惕,以防英国人滋事。
马戛尔尼访问失败了。47年后的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南京条约》。乾隆时期英国使团想得到而没有得到东西,大英舰队用坚船利炮都得到了。
爱新觉罗·弘历陵寝墓地
裕陵位于孝陵以西的胜水峪,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耗银170多万两。裕陵明堂开阔,建筑崇宏,工精料美,气势非凡。
1928年,弘历去世近一百三十年后,军阀孙殿英看准了弘历后及慈禧太后陵墓的珍贵财宝,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盗掘弘历后及慈禧太后之陵墓。士兵为得棺内珠宝,将弘历梓棺劈开并大肆搜掠,弘历后遗骸四散在地,情况奇惨;及后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派人前往收拾,亦只能找回部份遗骸,勉强砌回主体,并将帝后遗骸合葬一棺,重新安葬。
爱新觉罗·弘历身世争议
相传弘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阁老陈世倌之子。[46]
在雍亲王(雍正)福晋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陈阁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则是个男孩。此时的雍正听说后,密令家人将陈阁老请来,并强调一定要带着小孩。然后借口福晋要看孩子,将小孩带入内室,将自己的女孩换给陈家。陈家后来发现不对,但不敢声张。
没想到,男孩天资聪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爱,最后竟成为一代君王。后来因为乳母多嘴让弘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才六下江南时。暗去海宁省亲。传说弘历还喜欢穿汉人的衣服,还问旁边的臣子自己像不像汉人。后来一位满洲老臣告诉他这样子有失体面,他才罢休。(不过此说法不是真实,历史学家不同意)
从逻辑上说,弘历不是雍正的长子。也就是说,雍正并不担心无人继承他的王位。而且,“九子夺嫡”的皇位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雍正怎么敢与他人交换孩子,而给政敌留下话柄。血统历来为儒家人伦所重视,在封建社会由是,以堂堂皇家之尊,不可能与普通臣民交换儿子,以致乱了皇家血统,因此,弘历身世之谜可以确切地说子虚乌有。[46]
有学者认为,雍正的继位很大程度原因是因为弘历的关系,是康熙看好弘历,才给雍正做皇帝。康熙大帝有97个皇孙,能养育宫中亲自教导的少之又少,弘历即是其中之一,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的时候,就感觉很亲切,非常宠爱他,后来弘历在御制诗集中多次写诗怀念祖孙二人相处时的融洽。[47]
爱新觉罗·弘历艺术形象
- 《洪熙官》 :黄允才
- 《曹雪芹》:冯远征
- 《还珠格格》1、2部:张铁林
- 《还珠格格3天上人间》:狄龙
- 《少年讼师纪晓岚》:李萌
- 《少年大钦差》:吴孟达
- 《皇宫宝贝》:许文广
- 《乾隆王朝》:焦晃
- 《少年嘉庆》:张国立
- 《铁将军阿贵》:张铁林
- 《风流才子纪晓岚》:朱泳腾(曾用名:朱磊)
- 《七品钦差刘罗锅》:徐少强
- 《梦断紫禁城》:张勇手
- 《玉指环》:王皓
- 《铁嘴银牙》:胡枫
- 《李卫辞官》于波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乾隆帝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2014-10-25]
- 2. 乾隆皇帝简介 乾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谁? .雷霆军事网[引用日期2014-10-27]
- 3. 纪连海解读《甄嬛传》:弘时储位落空郁郁而终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10-20]
- 4.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10-20]
- 5. 纪连海解密《甄嬛传》:弘时储位落空郁郁而终(2)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2014-10-20]
- 6. 盘点《甄嬛传》中那些与历史不符的十大破绽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3-12-4]
- 7. 乾隆皇帝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4-09-4]
- 8.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后妃》:“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高宗事太后孝,以天下养,惟亦兢兢守家法,重国体。
- 9. 《清史稿 列传八 诸王七》:端慧太子永琏,高宗第二子。乾隆三年十月,殇,年九岁。十一月,谕曰:“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旋册赠皇太子,谥端慧。
- 10. 清朝军机处权限述论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4-10-20]
- 11. 《清史稿 高宗本纪》:乾隆三年,(冬十月)辛卯,皇次子永琏薨,辍朝五日,以御极后,亲书永琏为皇太子密旨,一切典礼如皇太子仪。 丁酉,谥皇太子永琏为端慧皇太子。壬寅,上幸田村,奠端慧皇太子。
- 12. 《清代皇帝传略》之乾隆帝弘历 .中国文史网[引用日期2014-10-27]
- 13. 平定准噶尔叛乱之战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4-10-20]
- 14. 乾隆皇帝大事年表 .历史网[引用日期2014-10-20]
- 15. 清平定准噶尔叛乱之战 .江西国防教育网[引用日期2014-10-20]
- 16. “十全老人”--乾隆帝 .华夏五千年[引用日期2014-10-27]
- 17. 【西域史地】乾隆平定大小和卓 .天山网[引用日期2014-10-21]
- 18. 【西域史地】乾隆平定大小和卓 .天山网[引用日期2014-10-21]
- 19. 【西域史地】乾隆平定大小和卓 .天山网[引用日期2014-10-21]
- 20. 乾隆晚年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4-09-4]
- 21. 苏四十三起义 .伊斯兰之光[引用日期2014-10-21]
- 22. 林爽文起义 .江西国防教育网[引用日期2014-09-17]
- 23. 乾隆朝第二次廓尔喀之役(1791—1792) .中国西藏网[引用日期2014-10-21]
- 24. 一诺千金,传位太子(1) .中国文化传媒网[引用日期2013-12-4]
- 25. 清帝王史话 .天天美文网[引用日期2013-12-4]
- 26. 康熙、雍正、乾隆对贪官的惩处(3) .浩学历史网[引用日期2014-08-7]
- 27. 清代前期的国防教育 .江西国防教育网[引用日期2014-10-21]
- 28. 瞻对,民风强悍又能几何 .温州日报[引用日期2014-09-23]
- 29. 清缅交往研究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14-09-23]
- 30. 摊丁入亩 .百度百科.2014-08-02[引用日期2014-08-13]
- 31. 清朝12属国:琉球国成冲绳县 菲律宾曾要加入中国 .成报网[引用日期2014-10-9]
- 32. 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引用日期2014-10-3]
- 33. 乾隆对俄罗斯的贸易制裁 .和讯网[引用日期2014-10-3]
- 34. 学者评价乾隆皇帝 .念网文化[引用日期2014-10-21]
- 35. 历史上的今天:乾隆去世 .中国文化传媒网[引用日期2014-10-23]
- 36. 乾隆 .新华网[引用日期2013-12-4]
- 37. 《清史稿·卷十五·本纪十五》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10-21]
- 38. 乾隆皇帝身世之谜 .搜狐网[引用日期2014-10-21]
- 39. 1799年2月7日 中国清朝乾隆皇帝逝世 .军事网[引用日期2014-10-23]
- 40. 乾隆诗选 .中华诗库[引用日期2014-08-12]
- 41. 乾隆一生三段恋情:曾爱上父亲雍正的妃子马佳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4-08-13]
- 42. 乾隆皇帝为孝敬宪皇后作的诗词欣赏 .西安电子商务网[引用日期2014-08-13]
- 43. 历史上的甄嬛——清朝孝圣宪皇后 .谈古论今[引用日期2014-08-13]
- 44. 乾隆帝南巡的目的 .网易[引用日期2014-10-21]
- 45. 乾隆下江南 .中国网[引用日期2014-10-21]
- 46. 乾隆皇帝亲生母亲民间低贱汉女么? .凤凰网[引用日期2014-10-27]
- 47. 乾隆身世之谜:汉人真的偷了大清江山?(图) .腾讯网[引用日期2013-12-4]
- 48. 《甄嬛传》北京热播 王文杰孙俪上演母子情深 .新浪娱乐.2011年12月27日[引用日期2013-10-29]
- 49. 历史上可有甄嬛此人 她的原型又是谁 .凤凰网讲堂.2012年05月04日 [引用日期2013-10-29]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