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初呈淡绿色水渍状,对光观察近半透明,后渐变淡褐色至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单个病斑较细小,直径 2—3mm,病斑互相融合成较大的斑块,致叶片局部干枯。湿度大时背面可见稀薄菌脓,带粘性;
- 中文名
- 葛(粉葛)细菌性叶斑病
- 主要为害部位
- 叶片
葛(粉葛)细菌性叶斑病介绍
编辑病原:Pseudomonassyringaepv.phaseolicola(Burkh.)Young,DyeWilkie 称丁香假单胞杆菌菜豆致病变种,属细菌。菌体杆状,极生鞭毛,大小1.3—3.2×0.4—0.6(μm)。在牛肉汁培养基上菌落乳白色,革兰氏染色阴性,可使明胶缓慢液化,不水解淀粉,不能还原硝酸。除能引起菜豆晕疫病外,还能侵染葛、豌豆、豇豆、木豆等。
葛(粉葛)细菌性叶斑病为害症状
编辑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和茎。叶片染病,病斑初呈淡绿色水渍状,对光观察近半透明,后渐变淡褐色至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单个病斑较细小,直径 2—3mm,病斑互相融合成较大的斑块,致叶片局部干枯。湿度大时背面可见稀薄菌脓,带粘性;菌脓干燥后转为稍带光泽的胶膜状物,好像病斑涂上一层蛋白清。生产上这种情况常因茵脓菌脓干燥后转为稍带光泽的胶膜状物,好像病斑涂上一层蛋受雨水冲刷而不明显。
葛(粉葛)细菌性叶斑病传播途径
编辑病原细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借风雨溅射作近距离传播,远距离传播则主要通过种子调运(尽管种子带菌率极低),病菌经由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在生长季节中,病菌不断借雨水溅射进行重复浸染,蔓延扩大为害。
葛(粉葛)细菌性叶斑病发病条件
编辑葛(粉葛)细菌性叶斑病防治方法
编辑(1)重病区注意换种抗病良种。如早粉葛、迟粉葛、顺德粉葛等。
(2)播前种子消毒,可用10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3小时后催芽播种。
(3)实行轮作。(4)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 参考资料
-
- 1. 葛(粉葛)细菌性叶斑病 .中国农资网 [引用日期20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