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洞山寺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40:57
编辑 锁定
佛洞山寺位于贵阳市修文县六广镇贵毕高速六广河大桥旁,右有贾家洞,洞中有石刻佛,架木为寺,名“佛洞山寺”。该洞距离河面150米高,下临六广河,与黔西县隔河相望,是一座两厅相通开有天窗的天然溶洞。
中文名
佛洞山寺
位    置
贵阳市修文县六广镇
景    观
大佛堂、玉佛殿(即后洞)
历    史
清康熙四年(1665)李斗南重修

目录

佛洞山寺结构

编辑
入洞有人工在石壁上开凿的“乡”字形石级狭道,人行其间,不敢乱步。洞门也是人工在石壁上开凿出来的一条长5米、宽0.7米的甬道。洞内高敞轩朗,分前洞和后洞两个厅。据记载,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四年(1665)李斗南重修,大清道光二十二年,海依、如相和尚相继重修庙宇,并任主持。香火一直都很旺,到此的人主要以烧香还愿为主。到解放后的1951年香火遂停。直到1980年后,复有香客前往朝拜。六广七峡风景区开发后辟有道路由湖边迳入寺中,时有游客至此参观。2001年,由弘福寺投资100余万元,加上联吉和尚本人的投入和集资共约200万元修建而成,整个地界占地99亩。重建后的贾家洞改为以学佛为主,称“古佛洞寺”,联吉为重建后的开山住持。入洞有人工在石壁上开凿的“乡”字形石级狭道,人行其间,不敢乱步。洞门也是人工在石壁上开凿出来的一条长5米、宽0.7米的甬道。洞内高敞轩朗;佛洞分大佛堂(即前洞)、玉佛殿(即后洞)、伏龙洞(洞中洞)。大佛堂:堂前坝子长16.2米,宽9.5米;有上下两院,各长20米、宽9米。上院为佛堂,堂高约10米,正中有大佛像三尊。佛像宽0.8米,高1.7米,从左到右分别为:释迦,阿弥陀佛,乐师。下院有木架一楼一底两庑各一间,每间面积27平方米。东庑为山门和僧寮房,西庑为禅堂和客室。禅堂悬有雅俗共赏并富有哲理性的“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楹联一副,读后发人深省。天井前砌有穿孔围墙护栏,从穿孔中可窥对岸远处的崇山峻岭和近处的竹林茅屋。后靠石壁,左侧岩上有摩崖一通,形似碑状,记载着清道光年间培修寺庙的经过。上院以木架为寺的正殿,内供观音、十二圆觉诸神像30多尊。正殿侧岩上就石刻佛,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在前面有吊脚楼,楼上设神龛供牌位,称“下殿”。穿过正殿右侧约百米隧道便至后洞。即玉佛洞,长100余米,宽15米,高30米,高敞明亮。洞口为将军殿,洞内供苗族青年猎手监雹菩萨李三将军威武神像。殿左洞顶棚上有钟乳石倒悬,击之分别发出钟、馨声项,传言这是与石佛同时从西天雷音寺飞来的“金钟、铜馨”。洞内有大小佛像11尊,所塑佛像有地藏王、七彩观音。其中最大的观音像为白玉雕刻,高1.65米,宽0.90米。伏龙洞长约200米,洞口右上方一个大“佛”字由中国着名书法家赵朴初所题,略成正方形。
正殿入口前,有片紫树林,傍林岩上无数怪石嶙峋,层层叠叠,宛若南海普陀山五百罗汉打坐。林濒万仞悬崖,谷深水窄俯视生畏,相传此地是清代同治年间义军打破藏匿富户的贾家洞时,信里二甲“节妇烈女”朱李氏、王李氏、刘吴氏和陈秀英、王永第、毛贵芝、陈六妹等舍身跳岩保节处,故称“舍身岩”。今江水回流成湖,在此可览六广七峡左岸之苍鹰搏击、白马奔腾、岩燕群飞、双虹饮水和生花妙笔等奇观,香客莫不逗留纳凉观景。
佛洞外有斋堂一栋共两层,长10.02米,宽6.8米,与斋堂相连建有亭子和方丈室,亭子三层,方丈室两层,有四个套间,长14.5米,宽7.8米。在贾家洞后山建有大佛堂(尚未定名)一座,坐西北,向东南。长21.2米,宽14.6米。堂内正中央立有三尊佛像,分别为阿弥陀佛、释迦、观音,佛像坐高4.5米,宽2.1米下设台阶高1.4米。殿堂两旁各有九尊佛像,称十八罗汉,坐高1.4米宽0.6米。正殿后面中央设有三尊小佛像分别为阿弥陀佛、释迦、观音。殿堂高约15米。堂前有阶梯十三阶,阶梯左右各设有花台一座。阶前坝子长21.2米宽19.2米。正殿的左右为厢房,左厢房有两层,第一层是地下室,第二层目前正在装修。右厢房一层,分三间。左右厢房的长宽相等,长为18.2米,宽为8.1米。
在大佛堂的后面约100米山顶,建有一殿,分两层,下层为水池,可蓄水92立方,能同时满足百余人的生活用水。上层为殿堂。殿的主体已基本修建完工。

佛洞山寺景观

编辑
六广七峡风景区开发后辟有道路由湖边迳入寺中,时有游客至此参观。
重建后的贾家洞改为以学佛为主,称“古佛洞寺”,联吉为重建后的开山住持。佛洞分大佛堂(即前洞)、玉佛殿(即后洞)、伏龙洞(洞中洞)。

佛洞山寺历史

编辑
清康熙四年(1665)李斗南重修,大清道光二十二年,海依、如相和尚相继重修庙宇,并任主持。香火一直都很旺,到此的人主要以烧香还愿为主。到解放后的1951年香火遂停。直到1980年后,复有香客前往朝拜。六广七峡风景区开发后辟有道路由湖边迳入寺中,时有游客至此参观。
2001年,由弘福寺投资100余万元,加上联吉和尚本人的投入和集资共约200万元修建而成,整个地界占地99亩。重建后的贾家洞改为以学佛为主,称“古佛洞寺”,联吉为重建后的开山住持。
词条标签:
景观景点 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