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
齐武帝一般指萧赜
政治人物
,
君主
,
人物
,
中国历史
,
中国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 本 名
- 萧赜
- 别 称
- 小名龙儿
- 字 号
- 字宣远
- 所处时代
- 南朝齐
- 民族族群
- 汉族
- 出生地
- 建康(今江苏南京)
- 出生时间
- 公元440年
- 去世时间
- 公元493年
- 主要作品
- 《估客乐》
- 主要成就
- 永明之治
- 年 号
- 永明
- 庙 号
- 世祖
- 谥 号
- 武皇帝
- 陵 寝
- 景安陵
萧赜人物生平
编辑萧赜早年经历
萧赜最初担任寻阳国侍郎、州西曹书佐、赣县县令等职。[2]
泰始二年(466年),南朝宋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谋反,萧赜因不顺从刘子勋,而被南康相沈肃之关在南康郡的狱中。后来族人萧欣祖、门客桓康等攻破郡城迎救萧赜出来。沈肃之率领将吏数百人追击,萧赜和身边的人拒战,生擒沈肃之,斩首一百多人,于是率领身边的一百多人举义兵。始兴相殷孚率领一万兵力前往寻阳投靠刘子勋,有人建议萧赜截击殷孚,萧赜考虑到寡不敌众,便退避屯兵在揭阳山中,招兵买马发展到三千人。刘子勋派遣其部将戴凯之担任南康相,又任命军主张宗之部一千多兵力前往协助。萧赜带领部队前往南康郡,在南康口击退戴凯之别军军主程超的数百人,又进击张宗之,大败张宗之部并将其斩首,于是兵围南康郡城。戴凯之以数千人固守,萧赜亲率将士尽日攻城,终于攻陷,戴凯之逃走,萧赜杀死刘子勋所任命的赣县县令陶冲之。萧赜便占据郡城,派遣军主张应期、邓惠真三千人袭击豫章。刘子勋派遣军主谈秀之等七千人,与张应期在西昌对峙,修筑营垒,双方多次交战难决胜负。听说萧赜准备亲自来战,谈秀之等便退散而去。叛乱平定后,朝廷调萧赜进京担任尚书库部郎、征北中兵参军,封西阳县子,兼任南东莞太守、越骑校尉、正员郎、刘韫抚军长史、襄阳太守。又另封赣县子,食邑三百户,萧赜坚决辞让不肯接受。于是转任宁朔将军、广兴相。[3]
元徽五年(476年),宋顺帝刘准即位,调任晋熙王刘燮为抚军、扬州刺史,并让萧赜为担任左卫将军,辅助刘燮一起到任。同年十二月,沈攸之起兵反叛,当时朝廷的决定还没下达,萧赜看到中流可以待敌,便领兵占据盆口城作战守的准备。萧赜的父亲萧道成听说后大喜道:“真不愧是我的儿子!”萧赜要求西进讨敌,但没有得到批准,于是派遣偏军支援郢城。当时平西将军黄回等都受萧赜的节制调度。加任萧赜为冠军将军、持节。[6]
升明二年(478年),沈攸之的叛乱被平定,朝廷转任萧赜为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豫州的新蔡、晋熙二郡军事,征虏将军,江州刺史,仍旧持节。封闻喜县侯,食邑二千户。同年调任侍中、领军将军。并赐给鼓吹乐队一部。府中设置佐史。兼任石头戍军事。不久又加任持节、督京畿诸军事。[7]
升明三年(479年),转任散骑常侍、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闻喜公,仍旧持节、都督、领军不变。配给班剑二十人。同年三月,萧道成受封为齐公,立萧赜为齐公世子,改加任侍中、南豫州刺史,赐给油络车、羽葆、鼓吹,增班剑仪仗为四十人。将石头作为世子宫,设置左右卫率以下属官,官署、服制和东宫完全相同。后进爵齐王太子。[8]
萧赜登基
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初八日,齐高帝去世,萧赜即位,是为齐武帝。下诏命征镇、州郡长官、军屯营部,各行丧三天,不得擅离职守;驻守都市的戍卫部队,一律不得回来。同年三月十一日,齐武帝根据齐高帝遗诏,任命司徒褚渊为录尚书事、书左仆射王俭为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为开府仪同三司。[10]
六月初一日,齐武帝立长子萧长懋为皇太子。[11]
萧赜去世
同年七月,齐武帝患病。[15]
七月三十日,齐武帝病危,下诏让皇太孙萧昭业继承皇位,让百官尽心辅佐,丧礼从简,将自己选定的葬地定名为景安陵,不准出家为僧尼,不准建造塔和寺院。当天萧赜去世,时年五十四岁[16]
,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九月十八日,安葬于景安陵。[17]
萧赜为政举措
编辑齐武帝下诏酌情遣返军中的囚徒,灾年时,还减免租税。在位第四年,他下诏说: “扬、南徐二州,今年户租三分二取见布,一分取钱。来岁以后,远近诸州输钱处,并减布直,匹准四百,依旧折半,以为永制。”
齐武帝时,还与北魏通好,边境比较安定。齐高帝和齐武帝的清明统治使江南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也暂时安定。
萧赜治国安邦
齐武帝继位后,时有恩赦,处事果断。永明元年三月,诏赦恩50日,对四方犯人,罪无轻重,均予大赦。次年八月,诏都下2县,对野外的尸体要随宜掩埋,对无亲人的死者给予埋葬。并常到宣武堂去讲武。大将陈天福所率部队军纪不严,掠劫百姓,萧赜即命将陈天福斩于街市。永明八年,荆州刺史巴东王萧子响依仗自己是皇子,违犯朝制,私制龙袍,自选朝中卫士60人,欲与北朝交换军马,又处死钦差8人,萧赜即派丹阳尹萧顺之(梁武帝之父)领水军征讨,在船上召见萧子响,并缢杀之。 据《南齐书·武帝纪》载:萧赜“刚毅有断,为治总大体,以富国为先,颇不喜游宴、雕绮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顿遣。”临崩,又诏:“凡诸游费,宜从休息。自今远近荐献,务存节俭,不得出界营求,相高奢丽。金粟缯纩,弊民已多,珠玉玩好,伤工尤重,严加禁绝,不得有违准绳。”
萧赜检籍之乱
当初,齐高帝命令门下省黄门郎虞玩之等人重新校订户籍。齐武帝即位后,又另行设立校籍官,设置令史,限定令史每天每人都要查出几件奸伪案件。这样连续几年都没有停止,老百姓为此愁苦不安,怨声载道。外监、会稽人吕文度就此启奏齐武帝,齐武帝下令凡是撤销户籍的,都要发配远方戍守边疆,百姓大都畏罪逃亡。永明三年(485年)冬,富阳百姓唐寓之(《资治通鉴》作唐宇之)趁机蛊惑人们起来叛乱,攻陷了富阳。三吴一带被撤销户籍的人纷纷投奔富阳,人数多达三万。[18]
永明四年(486年)正月,唐寓之攻陷钱唐,吴郡各县县令大多弃城逃走。唐寓之在钱唐称帝,封立太子,设置文武百官。接着,又派他的大将高道度等人攻陷东阳,杀东阳太守萧崇之。唐寓之又派大将孙泓进犯山阴,孙泓率军走到浦阳江时,浃口戍主汤休武击败了孙泓。齐武帝派几千名禁军,几百匹战马,往东进攻唐寓之。禁军抵达钱唐,唐寓之手下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对骑兵都十分惧怕,双方刚一交战,唐寓之全军崩溃,禁军抓获了唐寓之,将其斩首,进而平定叛乱各郡县。[19]
事后,参与暴乱的不少民丁,被罚修白下城(时为南琅邪郡治所,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门外),或发配到淮河一带作戍卒十年。
此暴乱虽很快平定,庶族地主反检籍的斗争并没有停止。永明八年(490年),齐武帝被迫停止检籍,并宣布“却籍”无效,对“却籍”而被发配戍边的人民准许返归故乡,恢复以前户籍所注的原状。许多庶族地主和商人因而取得士族所具免赋役的特权。
萧赜讨萧子响
萧子响,是齐武帝第四子[20]
,封巴东郡王。永明七年(489年),萧子响被任命为荆州刺史。[21]
他就任荆州刺史后,多次在自己的内宅设宴,用牛肉、美酒犒劳侍从。同时,萧子响又私下制作了锦绣长袍、红色短袄,打算将这些东西送给那里的蛮族,换取武器。长史刘寅、司马席恭穆二人联名暗中把这件事报告齐武帝。齐武帝下诏要求深入调查。萧子响听说官差到来但没看见齐武帝的诏令,于是,他就把刘寅、席恭穆和谘议参军江愈、殷昙粲、中兵参军周彦、典签吴修之、王贤宗、魏景渊召集在一起,盘问他们,刘寅等人仍保守秘密,不回答。吴修之说:“既然皇上已经下了诏令,就应该设法搪塞过去。”魏景渊说:“我们应该先做调查。”萧子响勃然大怒,就把刘寅等一行八人抓起来,在后堂将他们杀了,并将这一情况全都报告给了齐武帝。齐武帝本来打算赦免,但听说他们全都被杀死了,大怒。[22]
同年,齐武帝任命随王萧子隆为荆州刺史。齐武帝打算派淮南太守戴僧静率兵讨伐萧子响。戴僧静当面报告说:“巴东王年龄小,而长史刘寅等人逼得太急,所以,一时生气,而没有想到后果。天子的儿子由于过失误杀他人,有什么大罪!陛下忽然派大军西上,使人们感到恐慌,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因此,我不敢接受圣旨。”武帝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很赞赏戴僧静的话。于是,派卫尉胡谐之、游击将军尹略和中书舍人茹法亮率领几百名武装侍卫前往江陵,搜捕萧子响左右那些小人。并且下诏说:“萧子响如果放下武器,主动回到建康请罪,还可以保全他的性命。”任命平南内史张欣泰做胡谐之的副手。张欣泰对胡谐之说:“这次出行,胜利了没有什么名,而失败了却要成为奇耻大辱了。萧子响聚集的是一帮凶狠狡诈的人,他们之所以听从他的指挥,是因为有的人是贪图赏赐,有的人是害怕他的声威,因此,他们还不会自行溃败。如果我们在夏口驻扎军队,向他们讲明利害、福祸关系,就可以用不着动武而能抓获罪人。”胡谐之没有接受张欣泰的建议。张欣泰是张兴世的儿子。 胡谐之等率领大军抵达江津后,在燕尾洲兴筑了城垒。萧子响也穿上便服登上城楼,多次派使者到胡谐之这里陈述说:“天底下哪有儿子反叛父亲的呢?我不是想抗拒朝廷,只不过是做事粗心鲁莽。现在,我就乘一只船回到朝廷,接受杀人罪的处罚,你们何必兴筑城垒,派大军来抓我呢?”尹略一个人回答使者说:“谁跟你这种叛父的逆子讲话!”萧子响只是哭泣流泪。
于是,他杀牛备酒,要犒赏朝廷派来的大军,尹略却把这些酒菜扬到了江里。萧子响又喊茹法亮,茹法亮疑虑畏惧也不肯前去。最后,萧子响又请求会见传达武帝诏令的官差,茹法亮也不肯派官差前去,反而将萧子响派来的使者关押起来。萧子响大怒,将他平时所训练出来的勇士和州衙、自己府上的二千多名士卒组织起来,从灵溪渡河向西进发。萧子响亲自率领一百多人,携带万钧弩箭,在长江江堤上驻防。第二天,他的军队和朝廷派来的大军展开激战,萧子响在江堤上用弩射击,结果,朝廷军大败,尹略战死,胡谐之等人跳上一只小艇逃走。武帝又派丹杨尹萧顺之率军继续讨伐。萧子响当天就率领平民侍从三十人,乘坐小船,顺江而下,直赴建康。太子萧长懋平时就忌恨萧子响,当萧顺之从建康出发时,萧长懋就秘密告诉他,让他早点儿把萧子响置于死地,不要让他活着回到建康。萧子响途中遇上萧顺之,打算自己申诉明白,但萧顺之没有答应,就在演习堂里用绳子把萧子响勒死了。萧子响临死前,给武帝写了一封信,报告说:“臣的罪过已超过了山河湖海,理应甘心接受惩罚。可是,您下诏派胡谐之等人前来,竟然没有宣读圣旨,就树起大旗进入要塞地区,在与我的城池相对的南岸,兴筑城池防守。臣几次派人送信呼唤茹法亮,乞求穿便服见他一面,但茹法亮却始终不肯见我。手下一群小人又恐惧害怕,于是导致了双方的激战,这些都是臣的罪过。臣 本月二十五日, 放下武器,孤身一人投奔朝廷军队,希望能回到京城,在家里呆一个月,然后,臣自己自杀,这样也可以不让人讥刺齐国这一代诛杀皇子,我也得以免去忤逆父亲的恶名。可是,还是没能遂心如愿,今天我马上就要结束生命。临死前写信给你,哭泣哽咽,为之话塞,不知再说些什么了!”有关部门奏请要断绝萧子响与皇族的关系,削除他的爵位和封地,改姓氏为“蛸”,其他被牵连进去的,另行定罪。很久以后,武帝在华林园游赏,看见一只猿猴跌跌撞撞,不住地悲号哀鸣,就询问左右侍从这是怎么回事,侍从说:“它的孩子前天从悬崖上摔下去死了。”武帝一下子就想起了萧子响,忍不住呜咽起来,泪流满面。茹法亮受到武帝的严厉责备,萧顺之内心惭愧恐惧,也由此而发病,不久去世。豫章王萧嶷上书,请求收殓安葬萧子响的尸体,武帝没有批准,并追贬萧子响为鱼复侯。萧子响引起这场战乱后,各方镇都纷纷指控谴责萧子响的叛逆行为,兖州刺史垣荣祖说:“不应该说这样的话,倒应该说:刘寅等人辜负了皇帝对他的恩典,以致逼迫巴东王,使他走上了这条路"。武帝仔细想想,认为垣荣祖有真知灼见。台军焚烧江陵府舍,官曹文书,一时荡尽。朝廷军队放火焚烧江陵府建筑,官府的文书档案刹时全都被烧掉。武帝因为大司马记室南阳人乐蔼多次任荆州幕僚,所以就特别召见他,向他打听荆州的事,乐蔼回答详尽,反应敏捷,武帝大为高兴,任命他为荆州治中,下令让他负责修缮荆州州府。乐蔼修缮了几百栋州府官舍,很快全都修完了,而且也没役使一个老百姓,所以,荆州府十分称赞他。
萧赜个人作品
编辑《估客乐》
昔经樊邓役。阻潮梅根渚。
感忆追往事。意满辞不叙。
古今乐录曰:估客乐者。齐武帝之所制也。帝布衣时尝游樊邓。登阼以後。追忆往事而作歌。使乐府令刘瑶管弦被之教习。卒遂无成。有人启释宝月善解音律。帝使奏之。旬日之中。便就谐合。敕歌者常重为感忆之声。犹行於世。宝月又上两曲。帝数乘龙舟。游五城江中放观。以红越布为帆。绿丝为帆。纟率石为篙足。篙榜者悉者郁林布。作淡黄。列开。使江中衣出。五城殿犹在。齐舞十六人。梁八人。《唐书》乐志曰:梁改其名为商旅行。
萧赜历史评价
编辑萧道成:"此真我子也!"[23]
萧子显《南齐书》:①“世祖南面嗣业,功参宝命,虽为继体,事实艰难。御衮垂旒,深存政典,文武授任,不革旧章。明罚厚恩,皆由上出,义兼长远,莫不肃然。外表无尘,内朝多豫,机事平理,职贡有恒,府藏内充,民鲜劳役。宫室苑囿,未足以伤财,安乐延年,众庶所同幸。若夫割爱怀抱,同彼甸人,太祖群昭,位后诸穆。昔汉武留情晚悟,追恨戾园,魏文侯克中山,不以封弟,英贤心迹,臣所未详也。”[23]
;②“武帝丕显,徽号止戈。韶岭歇祲,彭派澄波。威承景历,肃御金科。北怀戎款,南献夷歌。市朝晏逸,中外宁和。”[23]
李延寿《南史》:①“武帝云雷伊始,功参佐命,虽为继体,事实艰难。御衮垂旒,深存政典,文武授任,不革旧章,明罚厚恩,皆由己出。外表无尘,内朝多豫,机事平理,职贡有恒。府藏内充,人鲜劳役。宫室苑圃,未足以伤财,安乐延年,众庶所同幸,亦有齐之良主也。”[24]
;②“上刚毅有断,政总大体,以富国为先。颇喜游宴、雕绮之事,言常恨之,未能顿遣。临崩,又诏:“凡诸游费,宜从休息。自今远近荐献,务存节俭,不得出界营求,相高奢丽。金粟缯纩,敝人已甚;珠玉玩好,伤俗尤重,严加禁绝。”[24]
萧赜史书记载
编辑萧赜家庭成员
编辑萧赜父母
父亲:齐高帝萧道成。
母亲:昭皇后刘智容。
萧赜兄弟姐妹
- 弟弟
二弟:豫章文献王萧嶷,萧赜同母弟。
三弟:临川献王萧映。
四弟:长沙威王萧晃。
五弟:武陵昭王萧晔。
六弟:安成恭王萧暠。
七弟:鄱阳王萧锵。
八弟:桂阳王萧铄。
九弟:早亡。
十弟:始兴简王萧鉴。
十一弟:衡阳王萧钧。
十二弟:江夏王萧锋。
十三弟:早亡。
十四弟:早亡。
十五弟:南平王萧锐。
十六弟:宜都王萧铿。
十七弟:早亡。
十八弟:晋熙王萧銶。
十九弟:河东王萧铉。
- 姐妹
义兴宪公主,嫁沈文和。
淮南长公主,嫁王暕。
吴郡宣公主,嫁王彬。
萧赜后妃
穆皇后裴惠昭
张淑妃
阮淑媛
周淑仪
王淑仪
江淑仪
乐容华
傅充华
何充华
谢昭仪
庾昭容
荀昭华
颜婕妤
蔡婕妤
宫人谢氏
萧赜子女
- 儿子
次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母穆皇后裴惠昭。
三子:庐陵王萧子卿,母张淑妃。
四子:鱼复侯萧子响,母张淑妃。
五子:安陆王萧子敬,母周淑仪。
六子:早亡。
七子:晋安王萧子懋,母阮淑媛。
八子:随郡王萧子隆,母王淑仪。
九子:建安王萧子真,母周淑仪。
十一子:南海王萧子罕,母乐容华。
十二子:早亡。
十三子:巴陵王萧子伦,母傅充华。
十四子:邵陵王萧子贞,母谢昭仪。
十五子:早亡。
十六子:临贺王萧子岳,母江淑仪。
十七子:西阳王萧子文,母庾昭容。
十八子:衡阳王萧子峻,母阮淑媛。
十九子:南康王萧子琳,母荀昭华。
二十子:永阳王萧子珉,母颜婕妤。
二十一子:湘东王萧子建,母宫人谢氏。
二十二子:早亡。
二十三子:南郡王萧子夏,母何充华。
- 女儿
长女:吴县公主,嫁王观。
次女:长城公主,嫁何敬容。
三女:武康公主,嫁徐演。
- 参考资料
-
- 1.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世祖武皇帝讳赜,字宣远,太祖长子也。小讳龙儿。生于建康青溪宅,其夜陈孝后、刘昭后同梦龙据屋上,故字上焉。
- 2.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初为寻阳国侍郎,辟州西曹书佐,出为赣令。
- 3.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反,上不从命,南康相沈肃之絷上于郡狱。族人萧欣祖、门客桓康等破郡迎出上。肃之率将吏数百人追击,上与左右拒战,生获肃之,斩首百余级,遂率部曲百余人举义兵。始兴相殷孚将万兵赴子勋于寻阳,或劝上击之,上以众寡不敌,避屯揭阳山中,聚众至三千人。子勋遣其将戴凯之为南康相,及军主张宗之千余人助之。上引兵向郡,击凯之别军主程超数百人于南康口,又进击宗之,破斩之,遂围郡城。凯之以数千人固守,上亲率将士尽日攻之,城陷,凯之奔走,杀伪赣令陶冲之。上即据郡城,遣军主张应期、邓惠真三千人袭豫章。子勋遣军主谈秀之等七千人,与应期相拒于西昌,筑营垒,交战不能决。闻上将自下,秀之等退散。事平,徵为尚书库部郎、征北中兵参军、西阳县子,带南东莞太守、越骑校尉、正员郎、刘韫抚军长史、襄阳太守。别封赣县子,邑三百户,固辞不受。转宁朔将军、广兴相。
- 4.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桂阳王休范反,上遣军袭寻阳,至北峤,事平,除晋熙王安西谘议,不拜,复还郡。转司徒右长史、黄门郎。
- 5.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元徽四年,以上为晋熙王镇西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 6.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顺帝立,徵晋熙王燮为抚军、扬州刺史,以上为左卫将军,辅燮俱下。沈攸之事起,未得朝廷处分,上以中流可以待敌,即据盆口城为战守之备。太祖闻之,喜曰:"此真我子也!"上表求西讨,不许,乃遣偏军援郢。平西将军黄回等皆受上节度。加上冠军将军、持节。
- 7.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升明二年,事平,转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豫州之新蔡、晋熙二郡军事,征虏将军,江州刺史,持节如故。封闻喜县侯,邑二千户。其年,徵侍中、领军将军。给鼓吹一部。府置佐史。领石头戍军事。寻又加持节、督京畿诸军事。
- 8.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三年,转散骑常侍、尚书仆射、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持节、都督、领军如故。给班剑二十人。齐国建,为齐公世子,改加侍中、南豫州刺史,给油络车,羽葆鼓吹,增班剑为四十人。以石头为世子宫,官置二率以下,坊省服章,一如东宫。进爵王太子。
- 9.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太祖即位,为皇太子。
- 10.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建元四年三月,壬戌,太祖崩,上即位,大赦。征镇州郡令长军屯营部,各行丧三日,不得擅离任,都邑城守防备幢队,一不得还。乙丑,称先帝遗诏,以司徒褚渊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王俭为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为开府仪同三司。
- 11.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六月,甲申,立皇太子长懋。
- 12.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丙子,皇太子长懋薨。
- 13. 《南史·卷五·齐本纪下第五》:文惠太子薨,立南郡王为皇太孙,居东宫。
- 14.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甲午,立皇太孙昭业、太孙妃何氏。
- 15.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是月,上不豫………
- 16.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戊寅,大渐。诏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复何恨。但皇业艰难,万机事重,不能无遗虑耳。太孙进德日茂,社稷有寄。子良善相毗辅,思弘治道;内外众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共下意。尚书中是职务根本,悉委王晏、徐孝嗣。军旅扞边之略,委王敬则、陈显达、王广之、王玄邈、沈文季、张瑰、薛渊等。百辟庶僚,各奉尔职,谨事太孙,勿有懈怠。知复何言。”又诏曰:“我识灭之后,身上着夏衣,画天衣,纯乌犀导,应诸器悉不得用宝物及织成等,唯装复裌衣各一通。常所服身刀长短二口铁环者,随我入梓宫。祭敬之典,本在因心,东邻杀牛,不如西家禴祭。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未山陵前,朔望设菜食。陵墓万世所宅,意尝恨休安陵未称,今可用东三处地最东边以葬我,名为景安陵。丧礼每存省约,不须烦民。百官停六时入临,朔望祖日可依旧。诸主六宫,并不须从山陵。内殿凤华、寿昌、耀灵三处,是吾所治制。夫贵有天下,富兼四海,宴处寝息,不容乃陋,谓此为奢俭之中,慎勿坏去。显阳殿玉像诸佛及供养,具如别牒,可尽心礼拜供养之。应有功德事,可专在中。自今公私皆不得出家为道,及起立塔寺,以宅为精舍,并严断之。唯年六十,必有道心,听朝贤选序,已有别诏。诸小小赐乞,及阁内处分,亦有别牒。内外禁卫劳旧主帅左右,悉付萧谌优量驱使之,勿负吾遗意也。”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 17.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九月,丙寅,葬景安陵。
- 18.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初,太祖命黄门郎虞玩之等检定黄籍。上即位,别立校籍官,置令史,限人一日得数巧。既连年不已,民愁怨不安。外监会稽吕文度启上,籍被却者悉充远戍,民多逃亡避罪。富阳民唐宇之因以妖术惑众作乱,攻陷富阳,三吴却籍者奔之,众至三万。
- 19.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唐宇之攻陷钱唐,吴郡诸县令多弃城走。宇之称帝于钱唐,立太子,置百官;遣其将高道度等攻陷东阳,杀东阳太守萧崇之。崇之,太祖族弟也。又遣其将孙泓寇山阴,至浦阳江,浃口戍主汤休武击破之。上发禁兵数千人,马数百匹,东击宇之。台军至钱唐,宇之众乌合,畏骑兵,一战而溃,擒斩宇之,进平诸郡县。
- 20. 《南齐书·卷四十·列传第二十一》:鱼复侯子响,字云音,世祖第四子也。
- 21. 《南齐书·卷四十·列传第二十一》:七年,迁使持节、都督荆湘雍梁宁南北秦七州军事、镇军将军、荆州刺史。
- 22. 《南齐书·卷四十·列传第二十一》:至镇,数在内斋杀牛置酒,与之聚乐。令内人私作锦袍绛袄,欲饷蛮交易器仗。长史刘寅等连名密启,上敕精检。寅等惧,欲秘之。子响闻台使至,不见敕,召寅及司马席恭穆、谘议参军江愈、殷昙粲、中兵参军周彦、典签吴修之、王贤宗、魏景渊于琴台下诘问之。寅等无言。修之曰:“既以降敕旨,政应方便答塞。”景渊曰:“故应先检校。”子响大怒,执寅等于后堂杀之。以启无江愈名,欲释之,而用命者已加戮。
- 23. 《南齐书·卷三·本纪第三》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1-2]
- 24. 《南史·卷四·齐本纪上第四》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1-3]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