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大头蛙
- 拉丁学名
- Rana kuhlii
- 别 称
- 麻拐
- 界
- 动物界
- 门
- 脊索动物门
- 纲
- 两栖纲
- 目
- 无尾目
- 科
- 蛙科
- 属
- 蛙属
- 种
- 大头蛙
- 命名人
- Tschusi
- 命名时间
- 1838
大头蛙形态特征
编辑蛙,吻端钝圆,上下额有黑色纵纹,眼睛瞳孔菱形红色,鼓膜小而隐于皮下。眼后方的颞肌发达,颞褶明显,颞褶下方有黑色斜线纹。下额有两个齿状突。背部变化颇大,深褐色、灰棕色、红棕色或黄棕色。两眼间有深色横带,有黑色W或倒v字形黑斑。腹侧及腰部有黄色花斑。皮肤光滑,但散有许多棒状疣粒,体侧及后背部有小圆疣。腹部光滑白色,咽喉部及四肢腹面有许多黑棕色斑点。前肢粗短,有黑横纹。指细短,指间无蹼。有三个掌突。后肢短而粗壮,有黑横纹。趾间全蹼,内跖突窄长,无外跖突。雄性体形比雌性大,颞肌发达所以头部比较大,下颔两个齿突也比雌性明显。雄蛙第一、二指上有黑灰色婚埝。
大头蛙生活习性
编辑
大头蛙
(2张)
淤泥的浅水沟或溪涧中,白天也看得到,但多半躲在落叶底下。只要气候温暖适宜,可以终年繁殖,但在寒冷的一月及二月比较少见。雄蛙的领域性很强,领域叫声是单音节短促的“蝈”求偶叫声则是连续7-20个音节的蝈、蝈、蝈声。雄蛙有时会先发出一声领域叫声,然后再发出求偶叫声,如此既可以宣告领域又可以吸引雌蛙,属于多功能的复合叫声。当两只雄蛙碰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打架,并利用下额的齿状突当武器互咬对方,甚至会头破血流。卵径约2mm,卵粒一颗颗散落在水底,很像大粉圆。一次产卵20-60粒,雌蛙一年可多次生殖。蝌蚪灰棕色散有黑细点,全长约4cm,尾长为体长两倍,尾鳍低,小蝌蚪的尾部有三至五条横纹,大蝌蚪则不明显。
大头蛙分布范围
编辑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大头娃简介 .大头蛙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引用日期2015-02-11]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