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首诗中不仅暗含了林彪、叶群的命运,更点明了权利斗争的本质,以及诗人对历史上封建王朝兴衰更迭的深沉感慨。
咏史·林彪出逃事作品原文
编辑咏史·林彪出逃事
寒林落叶岁云秋,一世英雄寂寞收。
萧墙祸端何曾料,宫帷秘事谁与谋。
权贵厮杀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马牛。
咏史·林彪出逃事注释译文
编辑萧墙祸端:发生在内部的祸端,即内部斗争。萧墙,面对国君宫门的小墙,一名“塞门”,又称“屏”。
咏史·林彪出逃事作品鉴赏
编辑这一首诗写于林彪温都尔汗草原坠机事件之后。解放战争时期,诗人牟宜之曾是林彪的部下,曾在林彪统帅的第四野战军浴血奋战,谈笑却敌。对于林彪之死,牟宜之可谓情感复杂。这首诗体现出了诗人在政治上的明锐嗅觉,借咏史阐明了九一三事件的本质。该诗首句中的“寒林”、“落叶”,暗含了林彪、叶群二人,同时也表明了他们的人生结局“寂寞收”。该诗颔联“萧墙祸端何曾料,宫帷秘事谁与谋。”是诗人对历史上朝野之中权利斗争的刻画,同时也明确的指出了朝野内部的权利斗争是风云变幻难以预测之事。颈联“权贵厮杀如豺虎,百姓躬耕似马牛。”权贵们相互争权夺利猛于豺虎,寻常百姓像牛似马的躬耕劳作,这二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讽刺,以及对百姓的同情之情。亦正如元代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结合该诗的写作时代及背景,就不难理解该诗的尾句“千古立废循环事,江河无语任东流。”自古以来兴亡早已是循环之事,权力斗争之中谁是谁非呢。只得留下一个“江河无语任东流”的深深感概,从中也读到了几分诗人处在那种环境下的无奈之情。[1]
咏史·林彪出逃事作者简介
编辑牟宜之(1909年~1975年),字去非,山东省日照人,中国近代诗人、革命者。抗战时期,牟宜之曾任乐陵县长,八路军115师山东军区独立1旅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东军区司令部秘书长兼敌工部长,中共建国后曾在北京市、山东省、林业部和建设部任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6年被下放黑龙江,1975年客死济南。197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为牟宜之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牟宜之终身与诗为伴,由于战争年代的辗转迁徙、和平年代的颠沛流离,大量诗作遗失。现存其诗作两百余首,收录于《牟宜之诗》。[4]
- 参考资料
-
- 1. 《牟宜之诗》:一世英雄寂寞收 .凤凰网.2010-03-04[引用日期2013-08-29]
- 2. 该词语注释由立石山人作注
- 3. 林彪哪位旧部听闻913后叹 :一世英雄寂寞收(视频) .凤凰网.2013-04-27[引用日期2013-08-29]
- 4. 牟宜之传略 .日照市情网.2009-01-10[引用日期2013-08-29]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