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鳍蛇鲭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9 14:20:47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黑鳍蛇鲭(学名:Thyrsitoides marleyi)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鲭亚目蛇鲭科黑鳍蛇鲭属的鱼类。分布于西部太平洋的温、热带海域、印度洋,包括南海诸岛海域、东海等海域,栖息深度可达400米,体长可达200厘米,属肉食性,以鱼类甲壳类头足类为食,可做为食用鱼。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纳塔尔、南非。
中文学名
黑鳍蛇鲭
拉丁学名
Thyrsitoides marleyi
二名法
Fowler, 1929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亚    纲
辐鳍亚纲
鲈形目
亚    目
url鲭亚目
蛇鲭科
黑鳍蛇鲭属
黑鳍蛇鲭

黑鳍蛇鲭简介

编辑

  
黑鳍蛇鲭 黑鳍蛇鲭
详细情况:
编号:
8193
中文名:
黑鳍蛇鲭[1] 
原始文献:
Ann. Natal Mus., 6(2):256-257, fig. 2.
模式产地:
纳塔尔, 南非
国内分布:
南海诸岛海域, 东海
国外分布:
西部太平洋的温, 热带海域, 印度洋
资料来源:
东海深海鱼类:253-254.

黑鳍蛇鲭分布

编辑
世界分布: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红海、南非东岸、马达加斯加、安达曼海、中国台湾、日本、澳洲西部及新加勒多尼亚等。中国台湾南部、北部及东北部有产。

黑鳍蛇鲭栖息

编辑
栖息环境: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栖息深度:0 - 855米

黑鳍蛇鲭形态特征

编辑
体延长而略侧扁,背、腹轮廓略呈平直,尾柄无棱脊;体长约为体高之8.4倍左右。头中大。吻尖突。口裂大,平直;下颌突出于上颌;上下颌具尖锐之犬齿,具锄骨齿。侧线二条,上侧线沿背缘延伸至第一背鳍后部之下方,下侧线与上侧线连接于第III-IV棘之下方,陡降后约略直行于体侧中部。第一背鳍高,具棘XVII-XIX;第二背鳍硬棘I, 软条16-18,无离鳍;臀鳍硬棘II,不游离, 软条15-17,无离鳍;腹鳍正常,具I,5;尾鳍深叉。体呈一致之褐色;背鳍第I-VI硬棘间具黑斑。

黑鳍蛇鲭栖所生态

编辑
渔业利用:一般为底拖网、延绳钓或鲔钓之意外渔获物,是次要之经济鱼种。食用鱼。

黑鳍蛇鲭其他资料

编辑
最大体长:200 cm
  有毒鱼类:否
  经济性:是
  食用鱼类:是
  观赏鱼类:否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生物物种 生物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