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日湾情丝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8 19:45:31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阳日湾情丝》由网络作家风顺平坦创作的散文。
书    名
阳日湾情丝
作    者
风顺平坦
类    别
散文
装    帧
平装

阳日湾情丝作者

编辑
风顺平坦

阳日湾情丝作品类型

编辑
《阳日湾情丝》由风顺平坦编着,属于散文类型。

阳日湾情丝书籍简介

编辑
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的衰退注定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阳日湾情丝阳日湾情丝

编辑
早春二月,携妻女回到三十公里外的阳日湾。比之所居小城之地,这里的春天显然是更加热闹。不用说农田里泛着油油绿意的麦苗,也不必说成片的金黄色的油菜花泛起在绿毯之上,单是沿河的那一长排柳树上的新绿,已让人置身春的盎然之中。抬头看看山上,稀疏的林子一改冬日的枯燥,微微露出的新绿里分明有了水份,就像国画里枯笔之后的淡染。是啊,举目四顾,阳日湾有山有水,一湾一湾的土地养育了这芸芸的生灵,你不能不说它是一个好地方。
  可是,这份美丽的情绪并不能持久。因为,河床里已经再也不是平坦如砥的沙滩,倒像是刚遭到一场兵祸的场院,被搜刮了细沙后的卵石东一堆西一岭的,河流被迫改变了原有的流径,艰难地在卵石堆间穿行。凝视那水,神思蓦地回到了儿时。多清的水啊,蓝茵茵的河潭里,一个猛子下去,如置身水晶的幻梦里,在阳光的金色斑纹里穿行,在五彩缤纷的河石间伸手捡起那块伙伴扔下的白石头,浮出水面,向同伴炫耀自己的水上工夫。嘴里喷出的河水,有丝丝的甜味呢!挖掘机的吼叫声将我惊醒,眼前分明是一条浑浊的河流,河床的卵石上都是一层暗黑的污物。生活排污口和磷化工排污口随处可见,唉,我梦里的清流啊,你到哪儿去了!
  听老辈人讲,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才有了那座跨河大桥。在此之前,过河是靠木渡船的。而这里的运输则是靠水运,几十吨的大货船,在纤夫的号子声里,从荆襄间逆流而上,到达码头时,自有节日的喧闹。现在学校的靠河一侧就是当年的水运码头,而学校旁的那条五十米长的土街,当时也算是商号林立了。可拆卸的木板前门脸,小石凳上木柱撑起的一米宽的前檐走廊,算是那时最时髦的样式了。只是而今在越来越多的钢筋混凝土小楼房的夹缝里,它们已是凤毛麟角了。与老年人聊天时,常听到的感慨是:“这条河的水咋就越来越小了呢!”是啊,开发神农架,砍伐了许许多多的森林,水的涵养少了,自然河流就小了。而小县城是清杨河的上游,另一条支流关门河的上游则是旅游小镇红坪,经济的发展付出了这清清河流的代价。
  回头再看看学校,记得校园里原来有一个“江西馆”,两株古柏参天。我有幸在里面住过两年,记忆里最深的是每块墙砖上都有江西二字,还读过那块垫脚的“万寿宫碑志”。其实它是一个由江西籍迁入人出钱修建的同籍人议事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学堂,当地老百姓都叫它“江西馆”。即便是在那么早的荒凉时代,对于文明的渴求依然是如此地执着,看看现在那些弃学而去的孩子,不禁令人生叹。
  从这里隔河遥望,作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三闾书院”,也陷落在一片钢筋混凝土之中。去年秋天的一个下午,闲来无事,又转到了这个地方。映近眼帘的是一片破败,只是那墙砖上的魏碑体的“武昌”二字依旧清晰有力。这也是老百姓叫它“武昌馆”的原因。刚好在这院里住着一位朋友,聊及这粗大的房柱,他给我来了一段传说。据说,这木柱就是马桑木,原来的马桑树可不是现在的小灌木,都是这样的参天大树。有一次,这马桑树触怒了玉皇大帝,就被贬到人间永世不能成材。我想,这两棵参天的马桑树不正寄寓了武昌人望子弟成才的心愿吗?端详良久,这栋由一个正堂带两间小厢房的款识,并无奇特之处。除了正堂前的小走廊上的横梁顶端的小雕花饰隐隐透出点儿当年的气势,那扭曲的房梁和墙壁已显得它老态龙钟了。据说,在“江西馆”的后山坡上,还曾经建有一个“河南馆”,只是如今已经难觅其踪了。时光如风,这三馆寄寓的当年这三地迁入长者对后辈的殷殷期盼,是否也已随风而逝了呢?
  曾酒后与老年人闲谈,说到这阳日湾的地形,提到了“二龙戏珠”。仔细想想,倒还真象。就在“武昌馆”的背后,有个叫“泗湾”的地方,一个如手虎口般的山湾,湾中恰有一条小山梁从中间伸出,而这小山梁的前端不远处正有一个圆圆的小山包耸立河边。这湾便如龙口,湾中小山梁就如龙舌,而那小山包恰似龙口中舌前的一颗龙珠!这“泗湾”的正对面也有一湾,也如一张开的龙口,仿佛二龙在戏耍一珠!回到学校的位置远眺,两个龙头之后各有一大条山梁绵延数里,这分明就是两条龙啊!
  龙作为汉民族的图腾,由来已久。这阳日湾有此地形,当然少不了龙的传说。相传有个叫阳儿的孩子被母亲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大,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阳儿因误吞一颗龙珠而化为一条蛟龙,在阵阵催促走蛟的雷声里,阳儿一步一回头,最终依依不舍而去。而阳儿回头的地方留下了山湾处处,阳日湾则是阳儿回头望母最久之处,山湾最大,因此,就叫阳儿湾。后人由于方言谐音,叫成了阳日湾。如此说来,这阳日湾附近的钱家湾、小树湾之类河湾大约仍留有阳儿的龙香吧。
  在刺鼻的磷化工气味里,我结束了河边遐想。晚上吃着池养的鱼,不禁缅怀起少年时下河撒网捕鱼的快乐时光-——清粼粼的河水里细鳞飞动,接着便嗅到了清香透人的泉鱼、桃花瓣、鲫鱼壳子……
  (完)
词条标签:
文学作品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