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祚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22:37
编辑 锁定
李多祚(654年-707年),唐朝将领,靺鞨族。少以军功历任右羽林军大将军,前后掌握禁兵、北门宿卫二十余年。曾两次参与李武之间的斗争:第一次是在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生病期间,参与由张柬之等人发动的宫廷政变,剪除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让位于中宗;第二次是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参与以太子李重俊为首发动的宫廷政变,杀了武三思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但李重俊不幸被拦阻于玄武门之外,士兵临阵倒戈,李多祚被杀,终年54岁。李旦即位后下诏为李多祚平反。[1] 
中文名
李多祚
国    籍
唐朝
民    族
靺鞨族
出生日期
654年
逝世日期
707年
职    业
将领
主要成就
大败黑水靺鞨
参与神龙政变,复辟李唐
官    职
右羽林大将军、上柱国
爵    位
辽阳郡王

李多祚人物生平

编辑

李多祚执掌禁军

李多祚的祖先世代为靺鞨酋长,后来归顺唐朝。李多祚年轻时骁勇善射,慷慨激昂,屡立军功,累迁为右鹰扬大将军。讨伐黑水靺鞨时,李多祚设计诱其渠长,置酒高会,乘着他喝醉将他斩杀,击破其众。[2] 
室韦及孙万荣反叛时,李多祚与诸将率兵进讨,因功劳改迁为右羽林军大将军,前后执掌禁兵宿卫北门前后二十余年。[3] 

李多祚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打算发动政变诛杀张易之兄弟的时候,准备引李多祚参加其事,问他:“将军在北门有多少年?”李多祚说:“三十年了。”张柬之又说:“将军打钟列鼎而食,金章紫绶,地位尊崇,位极武臣,难道不是大帝的恩德吗?”李多祚流着眼泪回答说:“是高宗大帝给的。”张柬之说::“现在大帝的儿子受到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小子的威胁,难道将军不想报答大帝的恩德吗!”李多祚回答说:“只要对国家有利,我一切都听相公安排,不敢顾及自身以及妻儿的安危。”
于是二人即共拜天地神灵盟誓,词语感动,义形于色,定谋诛杀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传位李显,功成后,李多祚受封为辽阳郡王,食实封八百户,其子李承训为卫尉少卿。当时,李显准备到太庙,命李多祚与安国相王李旦登辇夹侍。[4] 

李多祚景龙政变

景龙元年(707年)七月,节愍太子李重俊与兵部尚书魏元忠通谋,命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咤忠义等人,矫诏以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发动兵变,是为景龙政变。
李重俊先在武家杀武三思和武崇训,同时杀其党羽十余人。又命令左金吾大将军成王千里分兵把守宫城所有城门,亲自率兵赶到肃章门,斩关而入,寻找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又因为昭容上官婉儿一向与武三思通奸,扣阁索求。上官婉儿大声喊道:“看起来他们是想先抓住我儿,其次抓住皇后,最后是要抓住陛下。李显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上官婕妤一起爬上玄武门门楼躲避,同时派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领羽林飞骑一百多人聚集在门楼之下以保护自己。
杨再思、苏壤、李峤与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拥兵二千余人聚集在太极殿前闭门坚守。李多祚率先来到玄武楼下,想要上楼,但受到禁卫军的拦阻。李多祚和李重俊都有些犹豫不决,勒住兵马,没有立即攻打玄武楼,而是希望李显能出来询问他们起兵的原因。宫闱令石城县人杨思勖站在李显身旁,请求李显允许他带兵出击。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当时担任前锋总管,杨思勖拔剑将他斩首,李多祚手下军士当时就丧失了胆气。唐中宗手扶玄武楼上的栏杆,俯身对楼下李多祚所带领的千骑兵们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朕的卫士,为什么要跟着李多祚谋反呢!如果你们能杀掉谋反的人,不必担心没有荣华富贵。”于是千骑兵们将李多祚、李承况、独狐之、沙吒忠义斩首,其他的人都四散溃逃。[5] 
李旦即位后,下诏为李多祚平反,追复原职,宽宥他的妻儿。[6] 

李多祚历史评价

编辑
李显:多祚虽是夷人,缘其有功,委以心腹。[7] 
李旦:以忠报国,典册所称;感义捐躯,名节斯在。故右羽林大将军、上柱国、辽阳郡王李多祚,三韩贵种,百战余雄。席宠禁营,乃心王室,仗兹诚信,翻陷诛夷。赖彼神明,重清奸慝,永言徽烈,深合褒崇。宜追殁后之荣,以复生前之命。[7] 
刘昫:多祚忘身许国,孝德壮勇立功,皆三军之杰也,岂九夷之陋哉![7] 
宋祁:夷狄性惇固,其能知义所在者,鸷挺不可迁,盖巧不足而谅常有余。观大柰等事君,皆一其志,无有顾望,用能功绩光明,为天子倚信。[8] 

李多祚家庭成员

编辑
子:李承训、还有一子,名不详,皆死于景龙政变;
女:李氏,嫁予林中郎将野呼利。

李多祚史籍记载

编辑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三十五·诸夷蕃将》[8] 
《旧唐书·卷一百九·列传第五十九》[7] 

李多祚墓志发现

编辑
1990年秋,洛阳龙门山南麓出土唐李多祚墓志一方。
李多祚墓志 李多祚墓志
志石初为乡民所得,后辗转收藏于龙门石窟研究所。 墓志为青色石灰岩所刻,系由志盖、志身两部分组成。志盖 形,长72、宽71、厚10厘米。四杀刻减底剔地卷草纹样,分档布白均匀流畅。盖心篆书四行,行三字,文云:“大唐故辽阳郡王李公墓志铭”。志身长、宽均为75厘米,厚15.5厘米,四围亦刻减底剔地卷草纹样,构图风格与志盖四杀相同。志文楷书十四行,满行十五字。[9] 

李多祚影视形象

编辑
2001年电视剧《护国良相狄仁杰之京都疑云》:赵毅饰演李多祚;
2003年电视剧《护国良相狄仁杰之古墓惊雷》:张亚鹏饰演李多祚;
2010年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前传》:赵鲲鹏饰演李多祚。
参考资料
  • 1.    《李多祚墓志铭》:王以神龙三年七月五日,薨于长安,春秋五十有四。忠诚久着,功绩远称。睿宗即位,下制曰:以忠报国;典册所称;感义捐躯,名节斯在。故右羽林军大将军,上柱国,辽阳郡王。席宠禁宫,乃心王宫,……宜追殁后之荣,以复生前之命。可还旧官,仍宥其妻子。即以先天二年(713年)岁次癸丑九月壬戌朔二十四日乙酉,迁葬于洛州河南县伊汭乡之平原,礼也。
  • 2.    《旧唐书》:李多祚,其先靺鞨酋长,号“黄头都督”,后入中国,世系湮远。至多祚,骁勇善射,以军功累迁右鹰扬大将军。讨黑水靺鞨,诱其渠长,置酒高会,因醉斩之,击破其众。室韦及孙万荣之叛,多祚与诸将进讨,以劳改右羽林大将军,遂领北门卫兵。
  • 3.    《旧唐书》:李多祚,代为靺鞨酋长。多祚骁勇善射,意气感激。少以军功历位右羽林军大将军,前后掌禁兵,北门宿卫二十余年。
  • 4.    《旧唐书》:神龙初,张柬之将诛张易之兄弟,引多祚将筹其事,谓曰:“将军在北门几年?”曰:“三十年矣。”柬之曰:“将军击钟鼎食,金章紫绶,贵宠当代,位极武臣,岂非大帝之恩乎?”曰:“然。”又曰:“将军既感大帝殊泽,能有报乎?大帝之子见在东宫,逆竖张易之兄弟擅权,朝夕危逼。宗社之重,于将军,诚能报恩,正属今日。”多祚曰:“苟缘王室,惟相公所使,终不顾妻子性命。”因即引天地神祗为要誓,词气感动,义形于色。遂与柬之等定谋诛易之兄弟,以功进封辽阳郡王,食实封八百户,仍拜其子承训为卫尉少卿。其年,将有事于太庙,特令多祚与安国相王登辇夹侍。监察御史王觌上疏谏曰:“窃惟祔庙之礼,在于尊祖奉先;肃事之仪,岂厌惟亲与德。伏见恩敕令安国相王与李多祚参乘,且多祚夷人,有功于国,适可加之宠爵,岂宜逼奉至尊,侍帝弟而连衡,与吾君而共辇?诚恐万方之人,不允所望。昔文帝引赵谈参乘,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之余共载!’于是斥而下之。多祚虽无赵谈之累,亦非卿相之重,不自循省,无闻固让,岂国乏良辅,更无其人。史官所书,将示于后。何袁盎之强谏,独微臣之不及。惟陛下详择焉。”上谓觌曰:“多祚虽是夷人,缘其有功,委以心腹,特令侍辇,卿勿复言也。”
  • 5.    《新唐书》:崔玄暐等得罪,多祚畏祸及,故阳厚韦氏。节愍太子诛武三思,多祚与成王千里率兵先至玄武楼下,具言所以诛三思状,按兵不战。宫闱令杨思勖方侍帝,即挺刀斩其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兵因沮溃,多祚为其下所杀,二子亦见害,籍没其家。景云初,追复官爵,并宥家属。
  • 6.    《旧唐书》:节愍太子之杀武三思也,多祚与羽林大将军李千里等率兵以从。太子令多祚先至玄武楼下,冀上问以杀三思之意,遂按兵不战。时有宫闱令杨思勖于楼上侍帝,请拒其先锋。多祚子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为先军总管,思勖挺刃斩之,兵众大沮。多祚俄为左右所杀,并杀其二子,籍没其家。睿宗即位,下制曰:“以忠报国,典册所称;感义捐躯,名节斯在。故右羽林大将军、上柱国、辽阳郡王李多祚,三韩贵种,百战余雄。席宠禁营,乃心王室,仗兹诚信,翻陷诛夷。赖彼神明,重清奸慝,永言徽烈,深合褒崇。宜追殁后之荣,以复生前之命。可还旧官,仍宥其妻子。”
  • 7.    《旧唐书·卷一百九·列传第五十九》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11-1]
  • 8.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三十五·诸夷蕃将》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11-1]
  • 9.    洛阳龙门山出土的唐李多祚墓志  .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4-11-1]
词条标签:
政治人物 将领 唐朝 人物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