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苏木达依尔日克河又叫做苏木达依列克河,它是阿勒泰市三大水系之一,河流全长130公里,流域面积2518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5.5%。其中规划河段长度108公里,流域面积2302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6.19%,年迳流量约14亿立方米,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 中文名
- 苏木达依尔日克河
- 全 长
- 130公里
- 流域面积
- 2518平方公里
- 又 叫
- 做苏木达依列克河
苏木达依尔日克河概述
编辑查,苏木达依尔日克河应为苏木达依列克河,它是新疆阿勒泰市三大水系之一,河流全长130公里,流域面积2518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5.5%。其中规划河段长度108公里,流域面积2302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6.19%,年迳流量约14亿立方米,苏木达依列克河来自阿尔泰山脉的雪峰,与禾木河一起汇入布尔津河,他们像伸向大山深处的两道臂膀,用湍急的河水和深深的峡谷环抱着无边无际的葱翠山林和高山牧场。
苏木达依尔日克河水能开发
编辑苏木达依列克河水能资源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22亿元,规划开发方案为“一库三级”,包括阿克代水电站、柯赛依水电站和乌鲁克斯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76兆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8.7亿千瓦时,计划5年建成。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4亿元,税收4000万元。
阿勒泰市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总长667公里,年径流量60亿立方米,是新疆的丰水区。苏木达依列克河是阿勒泰市三大水系之一,河流全长130公里,流域面积2518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5.5%。其中规划河段长度108公里,流域面积2302平方公里,平均比降16.19%,年迳流量约14亿立方米,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苏木达依尔日克河桥梁
编辑卡尔牧桥是苏木达依列克河上唯一的一座木制牧桥,所谓牧桥就是专为牧民夏季进山转场过河所建的桥梁。桥长60米,典型的阿尔泰木桥,像一个硬朗的老人,挺立在苏木达依克河湍急的河水上。
苏木达依尔日克河湖怪之谜
编辑2005年6月9日,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中发表这样一则消息:北京的几位游客6月7日下午乘船在喀纳斯湖游玩,当游船行至三道弯时,忽然发现离游船约有200米远的水面上出现了两条长达十几米的动物,那两条巨大的动物游动时溅起两米多高的水花。于是大家惊呼传说多年的湖怪终于出现了,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和摄像机把“湖怪”活动的情形拍录下来。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新疆大学喀纳斯考察队发现“湖怪”以来,人们就不断地炒作,把所谓的“湖怪”炒得神而又神,加上当地蒙古族群众传说在湖边放牧的牛羊经常莫名其妙的失踪,过路的马鹿牛羊会突然消失在湖里,捕鱼的大网在湖中不翼而飞等等。这些传说连同游人的发现经小报记者的合理想象,他们笔下的“喀纳斯湖怪”便成了谁也解不开的迷。弄得满世界都沸沸扬扬,仿佛在喀纳斯湖中真有一种很神灵的生物,能预知人间祸福并能引起自然界的各种灾害。
所谓的“湖怪”就是被生物学家称为哲罗鲑的淡水类食肉型鱼类。因其体形细长,背部呈棕褐色,生殖期腹面和鳍呈橙红色,被当地群众叫大红鱼。这种鱼多生长在额尔齐斯河支流的克兰河、苏木达依列克河上游和高山湖泊中,额尔齐斯和乌伦古的两河下游也有所产。大红鱼形长而大,肌肉结实,味道鲜美,是一种名贵品种。
大红鱼为什么能跃出湖面吞食牛犊,这得从阿勒泰地区地质地貌形成说起。距今5亿年左右的早古生代奥陶纪,阿勒泰地区为一片汪洋大海,到4.4亿年前的志留纪末期,很多地方上升为陆地,但一些凹陷地带仍为海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陆生孢子植物和鱼类开始繁殖。之后经过泥盆纪、石炭纪、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漫长的史前岁月,到新生代时期,喜玛拉雅造山的升降沉积运动,形成了阿勒泰地区现在殊为复杂的地形地貌。喀纳斯湖就是地质第四季第二次冰期形成的。远古时期的鱼类因此而保留下来。
阿勒泰地区虽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又位于以干旱着称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北缘。但北有高大的阿尔泰山为屏障,从西部顺额尔齐斯河谷吹来的北冰洋湿润气流,在潮湿的森林、草甸垫面的影响下降水比较丰富。在中山代的针叶林区年降水量可达400-600毫米,与准河流域相近。冬季大量的积雪,开春后变成涓涓细流,使全地区形成以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吉木乃山溪三大水系为主、大小河流共58条的梳状型水网。地表水年净流量占全疆的14.7%,达120余亿立方米。同时还有20个湖泊,成为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水草丰腴之地。
有水就有鱼。阿勒泰地区盛产20多种鱼类,其中属于经济鱼类的就有16种之多,这些鱼生长在气候寒冷的北冰洋水系,一般在水体的中下层,为适应生存环境,体型多为长形或长纺锤形。特点是游泳力强,怀卵量大,产卵期早,而且生长快,个体大,肌肉结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不少属珍贵品种。
发源于阿尔泰山南路的大小河流,属融雪补给型河流。水流经森林、草原、草甸把山区大量的腐殖质和牛羊粪便带入水体,所以这些河流和它们发育成的湖泊水库的水质极肥。浮游生物和昆虫、蠕虫、甲虫都很丰富。加上融雪型水流程短,矿化度低,仅有微弱的碱性。是鱼类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
从有人类活动以来,阿勒泰一直是逐水草而住的游牧民族生息之地,人口稀少。清乾隆十八年(1753)世居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部三车凌有3170帐,一万余人。到同治三年(1864年)《中饿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后,游牧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的哈萨克克列部一万余户不愿归属俄国,陆续迁到阿尔泰山,这时的人口有三万多。同治五年(1866年)塔尔巴哈台陷落于沙俄,汉、回民众多迁到布伦托海,阿尔泰山一带人口达四万左右。光绪三十三年(1907)阿勒泰的哈萨克牧民达五万人。民国以后有所增加,民国二十一到二十二年(1932-1933),阿山专区有22739户、121189人。1933年马仲英的部下、青海军阀马赫英率军攻下承化(阿勒泰市),入城后大肆屠杀汉、蒙古和俄罗斯平民,掠夺哈萨克牧民的牛羊,骟动民族仇杀,加上严重的饥荒,饿毙的平民、牛羊无数,哈萨克牧民开始流浪逃亡。之后连年战乱,反动统治者残酷镇压,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地区七县共11.7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12472户、56211人了。
渔业资源丰富的阿勒泰地区人口稀少,而且以哈萨克为主体的牧民长年游牧,主食以牛羊肉、奶制品为主,牧民家除烧奶茶、炖肉外很少吃菜,鱼因此而多得不计其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地方乡村和兵团农场因鱼群聚集憋垮水渠,满地都是大鲤鱼的情况比比皆是。尤其是每年洪峰时期和退潮之后,各捕鱼队不分昼夜的捞鱼都捞不完。那个时候,骑马过河踏翻几条大鱼是很平常的。当时市场上的小白鱼,便宜到两三分钱一公斤都卖不出去……
深泽藏大鱼。阿勒泰地区地区地广人稀,河湖众多。气候水质有利于北冰洋系鱼类的生长。各种食肉鱼类有六七种之多。其中尤以被当地人称为青黄鱼的西伯利亚鲟和大红鱼(哲罗鲑),形体最大,大的体长可达数米乃至数十米,重量数十到数百甚至上千公斤。我的一位老班长是一九五六年从山东到布尔津投奔叔父的,他说五十年代末布尔津河段就发生过大鱼吞食孩子的事,何况水深达180多米的喀纳斯湖。食肉型的鱼,嘴巴都很大,以白斑狗鱼为例,这种鱼每吃掉7公斤鱼才长一公斤肉,一两公斤重的狗鱼张开口可以把两百克的馍馍一口吞下去。大红鱼也是如此,颚大齿利。这种鱼在捕食上同蟒蛇相似,能吞下比自己身体还粗的动物。有一年,我们在喀纳斯游玩时,当地的朋友刚从湖里钓上来的一条才几公斤重的红鱼,剖开肚子后里面竟有两只尚未消化的野鸭。其实不光有湖怪跃出湖面吞食牛犊的传说,在阿勒泰市的红墩乡还有大红鱼献身救活百十人性命被称为“神鱼”的传说。
任何生物只要多而且大,就被尊称为“神”。这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尚未解开之谜恐惧、敬畏心理的反映。喀纳斯是我国大陆水位最深的高山淡水湖泊,它形成的年代那么久远,水质那么洁净,并可随着季节、日光和云景的移动变幻出湛蓝、乳白、果绿、淡红等不同颜色,所以当地的蒙古族图瓦人称其为美丽而神秘的喀纳斯。每年开春,喀纳斯湖边的浅水区,密密麻麻的全是小鱼,没有大鱼,小鱼从那里来的呢!
湖怪就是深泽中食肉型的大红鱼,因为它们生活在令人神往的喀纳斯,而且体型太大,所以才被人称为“湖怪”。
《破解“湖怪之迷”》一文转载自〖北屯在线〗。文章地址: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