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气功文献宝库数以千万字计,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气功文献虽可祖述《道德》 、《周易》 ,但作为“门”着作,以功法言,当数《行气玉铭》为最早,以理论而言,当以《周易参同契》为发端,其他多为兼论。
- 中文名
- 真气升华心悟
- 属 性
- 书籍
- 类 别
- 养生气功
- 相关书籍
- 60年代印度气功
真气升华心悟导论
编辑尽管古人留下的功法足够多,相应的功理也足够丰富,但是,今人和古人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毕竟相去甚远,因此,功法不可能一成不变,功理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我们不能不恪守经典功理、功法的合理内核,因为,不恪守,你所研讨的就不是气功了。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根据时代的特点去改造功法使之合乎时代的节奏,不这样,气功就难以在社会传播。若以古代“正统”的眼光评价当今的流行功法,则绝大多数应属“旁门左道”。但以今日的眼光看,则不少流行功法的创编很适合于社会的需要,为气功科学普及作出了贡献。相形之下,曾是“名门正派”的功法在高速度、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难免有拖沓、冗长之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功法的这一盛一衰的剧变,隐藏着功理变革的深意。“人法地,地法天”,所谓“地”可以理解为有别于小宇宙的人、大宇宙的天的“社会中宇宙”。社会在改革,人的生命活动也要因之而变。但是“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气功的根本规律却又是不变的。因此,时代在变化,气功主流功法不变不可以,但是乱变也不可以,关键是如何变。十几年来,国内气功普及既尝到因变而得到的甜头,也经历乱变的苦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60年代印度气功(瑜珈)初传欧美以来,也曾发生过“变”与“不变”的论争。这场气功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论,对如何使气功变得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无参考价值
真气升华心悟作者期望
编辑近年来,气功科普又一次“气势如潮”,成功之处虽历历在目,但是不足之嫌也俯拾皆是。只问掀潮、不问后果的热心是不足取的,因为潮涨必有潮落时。潮落之后留给人间的是浪淘之后闪闪发光的金子还是稀里糊涂的污泥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总结,伪不却真不来,<教学园地>专为此设,尽为实践者的经验之谈,虽朴素无华,却不无珠玉之见。愿有心人采之撷之,为中华气功健康、科学普及的锦绣前程再添几朵鲜花。教学园地>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