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 中文名
- 魏昱
- 外文名
- 魏子仪
- 出生地
- 靖远县城
- 出生日期
- 1914年9月
魏昱人物生平
编辑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魏昱为寻求抗日救国道路,只身一人于1938年1月离开靖远来到兰州,经同学万良才介绍,参加了抗日救亡群众团体甘肃青年抗战团,并义务担任总务部的工作。1938年4月,青年抗战团解散,魏昱参加了甘肃省抗敌救援会,分配在抗敌报社当记者。在此期间,魏昱以这个由国民党甘肃省当局主管的机关报为阵地,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其后不久,朱绍良下令改组救援会,《抗敌报》也被勒令停刊。
亲身经历抗日救亡运动后,魏昱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将自己的个人信念、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等,与民族盛衰、国家兴亡的大事联系起来,注重思考研究社会时局问题,积极进取,向往革命。1938年7月,经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伍修权介绍,魏昱奔赴延安,在延安旬邑陕公分校二区队35分队学习,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亲身经历抗日救亡运动后,魏昱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将自己的个人信念、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等,与民族盛衰、国家兴亡的大事联系起来,注重思考研究社会时局问题,积极进取,向往革命。1938年7月,经八路军驻兰办事处伍修权介绍,魏昱奔赴延安,在延安旬邑陕公分校二区队35分队学习,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魏昱在陕公分校学习半年后,于1939年1月回到甘肃,接受组织派遣到徽县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与时任徽县北街小学校长的共产党员吴治国取得联系,以该校教员的身份开展活动,历任组织干事、党小组组长、支部书记职务。由于受到国民党特务组织的监视,魏昱于1940年1月离开徽县,受甘工委指示,回到靖远开展党的秘密工作。1940年8月,魏昱奉命返回延安,其家人受到威胁和迫害,妻子随后也去了延安。
在1943年的“抢救运动”中,魏昱和去延安的大部分甘肃党员一样,受到关押审查,甄别平反后无怨无悔,依然信念坚定,而且更加信心百倍地投身于革命事业。
在1943年的“抢救运动”中,魏昱和去延安的大部分甘肃党员一样,受到关押审查,甄别平反后无怨无悔,依然信念坚定,而且更加信心百倍地投身于革命事业。
魏昱主要成就
编辑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甘肃工委恢复工作,魏昱调甘宁工委机关工作。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8月初,王震将军率部到达甘肃陇南一带。中央西北局决定,组建三支地方武装力量,沿六盘山向国民党统治区出击,牵制敌人,开展游击战争。8月25日,中共海固工委及其武装部队成立,魏昱任海固工委委员兼秘书、电台台长。8月31日,为配合陇南工委反击敌人围攻,率海固游击队经环县庙儿掌向陇南挺进。9月1日进入国民党统治区,在宁夏固原营关街俘获县自卫队人马、枪支后,沿六盘山东麓南下。1946年9月12日,海固工委及其武装部队在泾源县老龙潭被国民党九十七师新一旅和保安3团2600多人重重包围,在突围战斗中,魏昱腿部负重伤,终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
- 参考资料
-
- 1. 革命烈士魏昱 .靖远县人民政府.2010-7-17[引用日期2014-03-12]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