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叶枯病病原菌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21:17
编辑 锁定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砂仁叶枯病是砂仁叶部的重要病害,引起叶片大量干枯,严重地影响了砂仁的产量和品质。[1] 

砂仁叶枯病病原菌环境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编辑

砂仁叶枯病病原菌温度

砂仁叶枯病菌菌丝在温度为5-3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但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培养4 d时菌落直径为5.3 cm,低于5℃和高于35℃时菌丝不能生长.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是10~35℃,最适产孢温度为30℃,在此温度下,7 d开始产孢。砂仁叶枯病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2℃,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1] 

砂仁叶枯病病原菌光照

在PSA平板上,砂仁叶枯病菌在全光照、12 h光暗交替、全黑暗、紫外光4种光照处理下培养5 d的菌落直径分别为5.9 cm,5.3 cm,4.7 cm和5.4 cm;4种处理都能产孢,但在连续光照下最易产孢,培养5d,围绕菌碟产生碳粉状的分生孢子团。

砂仁叶枯病病原菌pH

砂仁叶枯病菌在pH值为2~11范围的PSA上均可生长和产孢,菌落均为白色,菌落背面为淡黄色.在pH=6时,菌丝生长最快,长势最好,25℃培养4 d,菌落直径达7.0 cm;产孢的最适pH值为5~7,25℃培养7 d,在菌落上产生黑色圆形或椭圆形针头大小的孢子团,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孢子团增大、增多,呈湿碳粉状。

砂仁叶枯病病原菌环境条件对分生孢子生长的影响

编辑

砂仁叶枯病病原菌湿度

湿度对病菌分生孢子影响较大,在具水膜条件下保湿48 h,分生孢子萌发率为54.9%;在RH 95%条件下培养48 h,分生孢子不萌发。[1] 

砂仁叶枯病病原菌光照

在全光照、光暗交替和全黑暗的条件下,病菌分生孢子48 h萌发率分别为67.3%,70.4%和59.2%,
  可见光暗交替能促进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1] 

砂仁叶枯病病原菌pH

病菌的分生孢子在pH值为2~11范围内均可萌发,偏酸环境更有利于孢子的萌发,孢子萌发较早,萌发率较高.萌发的最适pH值为6,24 h萌发率达91.6%;其次是pH值为5和pH值为4,24 h萌发率均在80%以上;pH值为9~11时,12 h才开始萌发,并随着pH值的增大,萌发率降低。[1] 
参考资料
  • 1.    练启仙,桑维钧,杨茂发.砂仁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2011,36(3):119-124.
词条标签:
组织机构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