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古庙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07:07:09
编辑 锁定
感古庙初名顺应庙,为供奉东吴名将太史慈的场所。太史慈(166~206)曾任建昌都尉,辖区相当于今永修县奉新县安义县靖安县修水县武宁县等地[1]  。任职期间(199~206年间)除刘磐、抚山越有功,死后葬于奉新南乡[2]  ,当地百姓在墓旁立庙以示纪念。自此,赣西北地区出现过大大小小的顺应庙、顺应行祠多个。据各县老县志记载,可查的感古庙共13座。经历代风雨,现只余新建县流湖乡丁家塘村一座。
中文名
感古庙
别    名
顺应庙

感古庙感古庙的来历

编辑
孙策豫章后,因刘磐为寇于赣西北诸县,便派太史慈任建昌都尉管辖赣西北地区,从此刘磐绝迹,后孙权任上,依然付南方之事体于太史慈,治理海昏、建昌等赣西北诸县[3]  ,40岁卒于海昏任上。太史慈任职期间,平刘磐,治山越,深受百姓爱戴,葬于新吴(今奉新)南乡感古,当地为了感谢与铭记太史慈,便在其墓旁建庙来祭祀,太史慈从此受了奉新乡人的血食。
据旧志记载,起初,太史慈庙的庙号爵位,依如生前,可能为 “太史慈庙” 或 “建昌都尉庙” 。后在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年),因孝宗大败金人于淮河,为感谢八方神灵助佑,欲褒奖封赏一些素以灵验着称的地方神只,于是奉新百姓为太史慈请封,孝宗便赐了太史慈庙 “ 顺应庙 ” 这个名字。第二年(1166年)百姓再次请封,于是太史慈被封为灵惠侯。[4] 
后顺应庙改名感古庙。
感古庙初为奉新县独有,后渐渐扩散至其他赣西北诸县,甚至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时未曾涉足的南昌县、新建县和宜丰县均有感古庙出现。

感古庙感古庙风俗与轶事

编辑

感古庙太史慈封号

太史慈在咸淳年间(1265~1274)又再次被封赐,甚至连父母、妻子、儿子与儿媳都得到封赐:太史慈被封为福善威显广佑灵惠王,太史慈的夫人被封为昭懿顺惠显正协佑妃,父亲封为衍庆孚佑广惠毓善公,母累封为嘉德顺佑昭懿慈应夫人,儿子太史享被封为灵济王子,儿媳被封为赞庆妃。从这时,顺应庙中有属神神位了。[2] 

感古庙奉新感古庙风俗

据李琮的《顺应庙记》中所载,奉新县南乡的太史慈庙每年都有非常隆重的祭祀仪式,端午前四天,乡人将顺应庙中的太史慈像恭恭敬敬的请出来,置於行祠中供奉五日,并有游行活动,待端午后一天,再将神像送还。[4] 

感古庙新建县感古庙的传说

有一位李姓丰城县人,某天带着自己的孙子,在感古菩萨生日的那天,带着祭品,去拜感古庙。他坚持每年去拜感古庙已有八十个年头了,这一年他八十八岁。路过丁家塘的时候,老人手里的祭品公鸡脱手飞走了,公鸡在飞,老人在追,突然天上掉下来一个香炉,公鸡不飞了,站在香炉上鸣叫,老人家以为感古菩萨显灵,赶忙下拜。这个事情被附近乡人听说,大家便决定出资在香炉飞下的地方修建一座感古庙。这便是新建县感古庙的来历。
这座庙在1749年春毁於大雨,重建的时候,丁姓与其他村民就庙的修建权发生了争执,后在知县邸兰标的正义裁断下,丁姓与其他村民各修一座庙,而丁家的感古庙修在原址上,其他村民在丁家感古庙南2里处修了一座新感古庙。为了感谢邸兰标的公正,这两座感古庙里都竖了邸兰标的塑像。[5] 

感古庙感古庙的分布

编辑

感古庙奉新县

  1. 南乡 · 感古 感古庙(李琮1167年重修,最早的感古庙)
  2. 南乡 · 感古 顺应行祠
  3. 新安乡 · 梅堎围 感古庙
  4. 新安乡 · 雄岭围 感古庙
  5. 新安乡 · 龙溪 顺应行祠
  6. 冯川县城东门处 顺应行祠(王珣建)
  7. 奉新乡 · 洪塘 顺应行祠
祭祀太史慈的庙、行祠、祭坛 一览 祭祀太史慈的庙、行祠、祭坛 一览

感古庙靖安县

香田 · 感古山 感古殿

感古庙新建县

  1. 流湖乡 · 丁家塘 感古庙
  2. 流湖乡丁家塘感古庙南二里 感古庙

感古庙南昌县

武阳渡 感古庙

感古庙宜丰县

澄塘乡 感古庙
*此处资料来源[7] 

感古庙其他祭祀太史慈的地方

编辑
  1. 奉新县 · 建康乡 · 青冈山 青冈庙。相传太史慈攻刘磐时过此民感德祀之
  2. 奉新县 ·奉新乡 · 龙枧 将军坛

感古庙现存感古庙

编辑
  1. 靖安县 · 况钟园林 感古亭
    靖安香田的感古殿虽遭破坏,但在建设况钟园林的时候,于1985年原感古殿东北数百米新修一感古亭。感古亭上有一副对联,曰:“泽被乡人崇太史,亭名感古话东吴”[8] 
  2. 新建县 · 流湖乡 · 丁家塘 感古庙(1995年重修)

感古庙感古庙诗歌

编辑
感古庙曾香火鼎盛,直至清顺治年间,逐渐荒废,时胡以温做县令时,曾到感古庙处拜祭,唏嘘其倾圮变迁,赋诗曰:
“萧萧风雨一龛孤,碧篆青灯乍有无。 衰草长堤多积雪,夕阳古树集慈乌。 东吴自此夸英烈,北海於今仰壮谟。 谁道此方废祀事,千山如戟写雄图。[2] 
参考资料
  • 1.    太史慈在江西1  .太史慈研究所[引用日期2014-07-19]
  • 2.    (清)吕懋先等.奉新县志:清同治10年(1871),1871年
  • 3.    陈寿.三国志·太史慈传:岳麓书社,1990
  • 4.    曾枣庄,刘琳.《全宋文<李琮顺应庙记>》: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 5.    邸兰标与新感古庙  .芦苇苍苍的新浪博客[引用日期2014-07-19]
  • 6.    祀太史慈的庙、行祠与神坛分布  .太史慈研究所[引用日期2014-07-19]
  • 7.    太史慈在江西7  .太史慈研究所[引用日期2014-07-19]
  • 8.    江西省靖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靖安纵横:江西省靖安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7
词条标签:
文化活动 文化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