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尹洙(1001年—1047年),字师鲁,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北宋散文家,世称河南先生。
- 别 名
- 字师鲁
- 国 籍
- 北宋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洛阳(今河南洛阳市)
- 职 业
- 官员、散文家
- 代表作品
- 《河南先生文集》
尹洙人物生平
编辑尹洙为政经历
尹洙天圣二年(1024)登进士第,授绛州正平县主簿,历任河南府户曹参军等职。后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时值范仲淹因指责丞相而贬饶州,尹洙上疏自言与仲淹义兼师友,当同获罪,于是被贬为崇信军节度掌书记,监郢州酒税。陕西用兵,尹洙被起用为经略判官,累迁至右司谏,知渭州,兼领泾原路经略公事。为其部吏诬讼,贬监均州酒税。
尹洙临终托孤
庆历六年(1046年),尹洙病重,当时范仲淹任邓州,就奏请尹洙来邓州养病。尹洙到邓州后,便以后世托付给范仲淹,并请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各作文字以告慰自己。临终,尹洙告诉范仲淹自己在渭州还有两个儿子,对家人说我即将远去,不能再管你们啦;并对贾内翰(邓州状元)说,既无鬼神,也无恐惧,丝毫没有悲戚的表情。[1]
尹洙主要作品
编辑尹洙继柳开、穆修之后,提倡古文,反对浮靡的文风。他的《息戍》、《悯忠》、《辨诬》、《退说》、《志古堂记》、《浮图秘演诗集序》、《论朋党疏》等篇,都写得简古有序。传说欧阳修学习古文,曾受尹洙的影响(《邵氏闻见录》卷十五)。尹洙论文,尊崇孟子、韩愈。他说为文章当"务求古之道"。不过,他虽尊韩愈,却不甚排斥佛老。在《送李侍禁序》中说李君"乐于佛氏之说","非取其所谓报施因果,乐其博爱而已"。他认为佛氏的"博爱"是和孟子的"仁义"相近的。他对那"浮图其服而儒其心"的秘演,也是赞许的。
尹洙人物思想
编辑尹洙论文,尊崇孟子、韩愈;他说,为文章,当“务求古之道”。欧阳修谓“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是是非非,务尽其道理,不苟止而妄随”,范仲淹亦称“其文谨严,辞约而理精”。然尹洙所作多章奏记序,一般质朴无文,成就不高。尹洙虽尊崇韩愈,却不排斥佛老,在《送李侍禁序》中说李君“乐于佛氏之说”,“非取其所谓报施因果,乐其博爱而已”。着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二卷等传世。
尹洙轶闻典故
编辑范仲淹曾替人写墓志铭,当他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给尹洙看看。”第二天,他把墓志铭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写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因此不可不谨慎啊。现在你把转运使写作都刺史,知州写成太守(汉代官名),虽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在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所争论不休的原因呵。”
范仲淹听后,颇有感叹地说:“幸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几乎要失误啊。”
- 参考资料
-
- 1.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略云:师鲁去赴均州时,已觉疾作。至均.寝食或进或退,仅百馀日,得提刑司文字,舁疾来邓,以存殁见托。至五日而启手足,苦痛苦痛! 至终不乱,初相见时,却且着炙,下谈后事。疾势渐危,遂中夜诣驿看他,告伊云:足下平生节行用心,待与韩公、欧阳公各做文字,垂于下朽。他举手叩头。又告伊云:待与诸公分俸赡京,不令失所。他举手云:渭州有二儿子。即就枕,更不语。 来日瞩赵学士看他,云:夜来示谕,并记得,已相别矣。顾家人云 :我自了当,不复管汝。略无忧戚。又两日.犹能扶行,忽索灌漱讫,凭案而化。众人无不悲泣,无不钦服其明也。别赵学士云:不恒化,别韩倅云:少年树德,别贾状元云 :亦无鬼神,亦无烦恼。寻常于儿女多爱,不谓能了了如此。又云:已去安州孙之翰处作行状,待送永叔作墓志。某不敢作,恐知当年事不备故也。却待作文集序,明公可与他作墓表也。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