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耶路撒冷战乱是一世纪罗马人与希伯来人之间战斗的开端,发生于公元70年。时长约半年,从70年的三月持续到九月。最终以罗马帝国军队胜利告终。战后,罗马人对犹地亚的居民展开了灭绝性大屠杀,希律王所建造的殿宇和耶路撒冷城的大部分城墙也就此被毁。该战争死亡人口可能在百万以上。新约圣经里记载耶稣曾预言了该战争的细节。 着名的犹太史学家约瑟夫斯(Josephus)也参与了这场战斗,并对此战役有很详细的记述。
- 中文名
- 耶路撒冷战乱
- 发生时间
- 公元70年
- 时 长
- 约半年
- 战争双方
- 罗马人与希伯来人
耶路撒冷战乱起因
编辑犹地亚地区自从公元前63年就一直臣属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罗马帝国版图之内。早期由罗马共和国指派将军直隶。共和国内战后,分封给了大希律王。公元前4年,大希律王死后,其王国分裂为四。而耶路撒冷所属的犹地亚地区则从新受罗马帝国指派提督管理。由于频繁的暴动和政治冲突,在70年以前,罗马帝国总共更换过15位提督。
一世纪中期以后,犹太人当中的“奋锐党”徒发展到了高潮。(支持以色列复国激进分子)
公元66年,罗马行政官尤利安接任犹地亚提督,在他到达之前耶路撒冷就发生了暴动。最初始于犹地亚以北的凯撒利亚,是因为犹太人与希腊人之间献祭的争端,导致了罗马市民的死亡。次年,罗马皇帝尼禄指派维斯帕西安统帅六万罗马步兵去镇压,在一年内消灭了所有加利利境内的叛乱。
不久,罗马帝国的内讧。尼禄被赶下台后自杀,新继位的皇帝盖尔巴又不久被谋杀。维斯帕西安被军士们拥戴为新的皇帝,因此他赶回了罗马,战事被延迟。直到69年,内局稳定,维斯帕西安才任命他的儿子提多为统帅,再征犹地亚。
耶路撒冷战乱战事
编辑70年三月,提多与七万罗马部队分兵三路围攻耶路撒冷。此时,犹地亚大部分地区都沦陷了,唯独耶路撒冷凭借着较高的城墙可以防守。一开始围攻,由于城防十分坚固,战事陷入了僵局。提多命令士兵围城搭建营帐,并且掘了很深的沟壕。沟壕后筑了土墙,据说与耶路撒冷的城墙高度不相上下。凡是想外逃的犹太人,被逮住的都会被用十字架处死。最多的一次,一日内就处死了五百多人,所致城内的供应逐渐成为了难题。
当时,顽抗的奋锐党主要领导人有西门基拉,吉斯卡拉人约翰。在围困后,他们曾经组织了几次突围,并且对罗马军造成了一定创伤。提多任命约瑟夫斯(正是那位史学家)为使者与犹太人协议。然而协议没有成功,约瑟夫斯被犹太人用箭射伤了,并扣押了短期。协商失败后,犹太人又发动了一次突袭,提多险些被擒。
五月中旬,罗马人开始在耶路撒冷北部建筑新的围墙,面对安东尼亚城塞。安东尼亚城塞是除了圣殿山以外,耶路撒冷的最高点。在罗马军队的猛攻之下,一部分罗马部队进入了城中,与奋锐党徒展开了巷战。为了避免较大的伤亡,战斗没有持续太长就抽手了。提多对残余的奋锐党徒进行了第二次协议,最终以失败告终。七月中旬后,耶路撒冷内部基本上断粮了。
在七月底的一次夜间偷袭中,罗马军队顺利地利用攻城工具爬上了安东尼亚城塞。此后的几天,安东尼亚城塞与圣殿山之间的街巷就成了白刃战场。据说,被燃起的大火并不是提多的本意,而是战斗中的意外。这场大火烧掉了耶路撒冷东边的所有建筑,包括圣殿在内。一部分犹太人从地洞逃出了城,而大部分战死在了圣殿山上。(右图:安东尼亚城塞攻城战)
9月7日,罗马人控制了整个耶路撒冷,然而追杀逃跑的犹太人仍在进行。
耶路撒冷战乱战后
编辑据约瑟夫斯的记载,犹太人的死亡总数从66年到70年底为110万。由于数量巨大,有很多现代史学家抱有怀疑态度。但是基本上可以断定,大部分死亡人口只是战后大屠杀中死亡的平民,奋锐党徒的武装部队应该不超过6万。未被杀死,却被擒沦为奴隶的犹太人有9万7千人左右,其中包括西门基拉,吉斯卡拉人约翰。
耶路撒冷的城墙被毁。西面的城墙有一部分存留至今,人称“哭墙”。(左图:“哭墙”下存留至今的碎石。)
犹地亚地区的犹太人数量锐减,犹太人此后散居各地,直到1948年以色列复国。
提多在回罗马的路上拒绝佩戴罗马人送给他的“光荣花环”,他说:“征服一个被他们自己的神离弃的民族,没有什么功绩。”
耶路撒冷战乱应验的圣经预言
编辑耶稣在最后一次进入耶路撒冷的时候曾经预言耶路撒冷的颠覆。如果耶稣入城时是台比流第十八年,也就是公元31年,这段预言也就是在圣殿毁灭之前39年说的。最明显的一段记载在路加福音里:
“巴不得你在这个日子,知道关系你平安的事。无奈这事现在是隐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来。因为日子将到,你的仇敌必筑起土垒,周围环绕你,四面困住你,并要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因你不知道眷顾你的时候。”(路加福音19章42-44节)
针对圣殿的毁灭,除了约翰福音以外,其它三部福音都有记述。
其中,马可福音里记载说:“耶稣从殿里出来的时候,有一个门徒对他说,夫子,请看,这是何等的石头,何等的殿宇。耶稣对他说,你看见这大殿宇麽?将来在这里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不被拆毁了。”(马可福音13章1-2节)马太福音24章与路加福音21章里有类似的记载。
有一部分学术舆论认为,这三部福音的编辑年代很有可能在70年以后,所以不能以“预言”作定论。然而旧约圣经的但以理书里也有对圣殿被毁的描述:“过了六十二个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无所有。必有一王的民来毁灭这城和圣所,至终必如洪水冲没。必有争战,一直到底,荒凉的事已经定了。”(但以理书9章26节)
但以理书的写成时间不可晚于公元前四世纪,波斯帝国时期,因为原文呈阿拉米文,而不是马其顿帝国使用的希腊文。如果是这样的话,耶稣所说的预言不过是重申旧约圣经的部分。六十二个七年为434年。虽然但以理书的写成具体时间无可知晓,但是从但以理末期到圣殿被毁,434年这个时间基本上准确。
亦有学者用新约证据反驳“70年后福音编辑”理论。比如帖撒罗尼迦前书中的记载:“因为你们自己明明晓得,主的日子来到,好像夜间的贼一样。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如同叁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他们绝不能逃脱。 弟兄们,你们却不在黑暗里,叫那日子临到你们像贼一样。”(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3节)
这段话很显然是重复福音里的部分:“当那些日子,怀孕的和奶孩子的有祸了……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若不减少那日子,凡有血气的,总没有一个得救的。只是为选民,那日子必减少了……家主若知道几更天有贼来,就必儆醒,不容人挖透房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马太福音24章19,21,22,43节)
然而帖撒罗尼迦前书的写作者是使徒保罗。写作时间不会晚于公元50年,保罗死于公元63年,尼禄开始迫害基督徒的年代。(一说68年)
耶路撒冷战乱其它时代的战乱
编辑耶路撒冷发生的战乱不止一次。除了公元70年为最大的一次以外,在其它时代也有类似事件:
此前
公元前701年,亚述王西纳基利包围了耶路撒冷,但是并没有攻克。
前597年,迦勒底人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克了耶路撒冷,并俘虏了犹大王约雅斤。
前587年,尼布甲尼撒二度攻击耶路撒冷,击溃了埃及法老阿普利斯,并毁掉了所罗门神殿。
此后
公元614年,沙哈巴拉兹占领了耶路撒冷,此后拜占庭帝国与波斯人之间在耶路撒冷时有冲突。
637年,乌尔玛大帝攻克耶路撒冷,拜占庭被迫撤退。
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夺回耶路撒冷,屠杀了四万城里的民众。
1187年,沙拉丁(又译为萨拉丁)攻克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再次归属穆斯林掌控。这次战乱几乎没有平民伤亡,沙拉丁的“骑士风度”也就在此后享誉整个西亚和欧洲。
1228年,腓特烈二世带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由于没有太多穆斯林的防守,很轻易地占领了耶路撒冷。
1244年,花剌子模帝国攻克耶路撒冷,并且毁坏了城里的大部分建筑,包括民宅。不久后,由于协议和法国路易四世1250年的的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归还基督教国家。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联邦从西奈出兵,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手里夺取了耶路撒冷。这场战斗,双方阵亡士兵为四万五千左右。
1948年,以色列复国战斗。战后耶路撒冷被一分为二,一半属以色列,一半归约旦。
1967年,六日战斗,几乎没有在耶路撒冷进行。(左图:凯旋的以色列士兵站在“哭墙”边。)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