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台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4 19:30:37
编辑 锁定
中央气象台(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MA)是全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候变化研究、气象信息收集分发服务的国家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成立于1950年3月1日。
中文名称
中央气象台
外文名称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MA
别    名
国家气象中心

中央气象台基本概述

编辑
中央气象台是全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候变化研究、气象信息收集分发服务的国家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亚洲区域气象中心、核污染扩散紧急响应中心,成立于1950年3月1日。数十年来,中央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各项事业有了巨大发展。中央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包括为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制订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组织指挥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所需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媒介为公众提供公益气象服务,向国家重点工程、企事业单位趋利避害组织生产所需的专业气象服务,为全国省级气象部门提供指导性气象服务。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服务已覆盖了农业、林业、畜牧业、交通、能源、水利、海洋、环保、保险和商业等国民经济各大门类。
为满足社会不同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国家气象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教育单位合作,提高我国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干旱、沙尘暴、大气环境质量等的预测预报水平。还加强天气、环境、应用气象、遥感应用、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不断拓展业务领域。

中央气象台主要职能

编辑
中央气象台 发布的云图 中央气象台 发布的云图
中央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是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1.牵头组织天气业务、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系统设计、业务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业务规范和标准的制定。
2.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天气监测和预报,承担我国及所属责任海区的灾害性天气警报。
3.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海洋、全国的交通、水文与地质灾害、环境与健康、能源等专业气象预报业务。
4.承担全国及世界主要区域范围的生态与农业气象及相关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和评估,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建设与保护提供气象保障。
5.承担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的公共气象服务任务,归口向中央(全国性)媒体发布公众气象服务信息,归口为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提供综合决策气象服务。
6.负责气象灾害监测,气象及衍生灾害的灾情收集和评估,承担重大气象灾害的应急保障服务任务。
7.依托基本气象业务,开展面向各类专业用户的气象科技服务。
8.负责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开发、改进、升级和运行维护及模式的检验评估,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
9.承担对下级气象台站的相关业务技术指导任务。
10.依靠科技创新,开展数值预报、天气、生态与农业气象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
11.承担WMO区域专业气象中心(RSMC)和环境紧急响应中心(EERC)的任务;承担THORPEX亚洲TIGGE中心的任务。
12.负责本单位的人、财、物等行政管理和党务工作。
13.受委托承担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会计核算等任务。
14.完成中国气象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中央气象台下设机构

编辑
中央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承担管理职能的处级机构包括:办公室、业务科技处、人事教育处、计划财务处和党委办公室。承担基本业务职能的处级机构包括:天气预报与环境气象室、数值预报室、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应用气象室、农业与生态气象室、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室、中国气象局气象决策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室和预报系统实验室,以及承担科技服务的机构: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央气象台服务产品

编辑
中央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除了每天对公众发布的早间、午间和晚间的天气预报外,还对政府的相关部门做决策服务以及防灾、减灾等的预警业务,这些服务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服务。通过广播、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和新兴的互联网、宽带网络,以及声讯、热线电话、短信、WAP等电信增值通道,向用户提供快速、准确、权威、优质的气象信息服务。

中央气象台有偿服务

编辑
从1985年开始,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央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专业气象台开始有了专业性的有偿服务,服务领域包括农业、建筑、仓储等行业,随着气候变化和天气的反复无常,台风、暴雨、洪水、雷击、寒潮、赤潮、风暴潮、城市热岛效应、空气可吸入颗粒等字眼屡见报端。气象台的专业服务领域也进一步拓展,逐渐发展到涵盖交通、能源、保险等十几个行业的专项服务,气象服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中央气象台开放参观

编辑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届时中央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的有关单位会免费对外开放,在参观同时会有专业人士给参观者解答各种气象科普知识和相关业务的介绍。

中央气象台指导产品

编辑
警报
台风警报
海洋天气警报
重要灾害预警信息
监测
遥感监测
天气图分析
天气实况
农气情报
卫星反演云参数
预报
天气趋势预报
城市天气预报
热带气旋预报
城市客观要素预报
海洋气象
环境气象
交通气象
地质灾害与水文气象
生态与农业气象
服务
决策服务
公众服务
专业服务
专项服务
模式产品
T213模式
中央气象台 会议 中央气象台 会议
GRAPES
WRF
海浪模式
沙尘模式
人影模式产品
检验模式产品
会商
会商通告

中央气象台所在位置

编辑
北京海淀区白石桥路46号,国家图书馆对面。可乘坐的公交路线有:804、827、运通106、732、727 、722、717、716、653、634、332、320、808、814、645、运通205,在民族学院下车,往南100米。

中央气象台相关新闻

编辑
将钓鱼岛天气预报纳入预报:
新华网北京2012年9月11日电,依据2012年9月10日中国政府宣布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自2012年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纳入到国内城市预报中,并将在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里播出。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附近海域也是中国的传统海疆,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气象局承担着管理全国陆地、江河湖泊及海上气象情报预报警报等责任,气象部门开展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气象服务在历史上由来已久。
提供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是中国气象局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世界气象组织赋予作为区域专业气象中心之一的国家气象中心的一项重要责任。钓鱼岛及周边海域是各种海洋灾害频发的海域,也是中国渔民的传统作业渔场。长期以来,福建、广东等沿海气象部门通过提供及时、准确的海洋气象预报,为指导防台减灾、海上渔业生产及交通运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12年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在国内城市预报中发布钓鱼岛及周边海域的天气预报,内容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要素。预报除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外,还将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报、海洋气象广播电台等渠道进行发布。
中国气象局通过国家级天气预报共享数据库提供钓鱼岛(区站号58981,经度123°28’E,纬度25°44’N,海拔362米)的0至168小时天气预报产品,供全国共享及对外发布时使用。此外,中国气象局还将根据各方需求,不断提升包括钓鱼岛及周边海域在内的气象预报精细化水平。[1]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自然学科 组织机构 科研机构 科技 政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