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白菜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30 23:22:07
编辑 锁定
奶白菜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植物,原产于中国的南方,以广东栽培较多。奶白菜是不结球白菜(普通白菜、小白菜、青菜、油菜)中的一个株型中矮肥、叶柄宽厚的一个种类。浅根作物,须根发达,再生力强,适于育苗移栽。株型矮,株高约20~22厘米,开展度大,约25~27厘米。茎在营养生长期为短缩茎,遇高温或过分密植时也会伸长。基生叶莲座状,叶片近圆形;绿或深绿色,有光泽,叶面皱,全缘,叶柄肥厚而短,匙羹形,奶白色。性味甘、微寒,具有清热解毒、通利肠胃等作用。
中文学名
奶白菜
植物界
十字花科
芸薹属
芸薹种
亚    种
白菜亚种

奶白菜形态特性

编辑
奶白菜为浅根作物,须根发达,再生力强,适于育苗移栽。株型矮,株高约20~22
奶白菜 奶白菜
厘米,开展度大,约25~27厘米。茎在营养生长期为短缩茎,遇高温或过分密植时也会伸长。基生叶莲座状,叶片近圆形;绿或深绿色,有光泽,叶面皱,全缘,叶柄肥厚而短,匙羹形,奶白色。花茎叶无柄,抱茎或半抱茎。复总状花序完全花花冠黄色,4花瓣成十字形排列。异花授粉虫媒花长角果;内有种子多数,成熟时易开裂。种子近圆形,红褐和黑褐色,千粒重l.5~2.2克,发芽力可保持3~4年。[1] 

奶白菜生长习性

编辑
奶白菜喜冷凉的气候,在平均气温18~2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好,能耐短时的-2~-3℃。深绿色品种不耐热。奶白菜的根群浅,吸收能力较弱,生长期间需不断供给肥水,不耐涝。[2] 

奶白菜栽培技术

编辑

奶白菜栽培季节

北京地区露地栽培可于无霜期由春季至秋季栽培,以收获幼株为主。春季气温较低时约40天收获,夏季至秋季22~28天即能收获。寒冷季节于保护地栽培,可全年生产,供应市场。

奶白菜育苗移植

收获大株的,用育苗移植法,苗期20~25天,定植株行距15厘米×15厘米,定植到收获30天。由于北京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较适合奶白菜的生长,生长期短,以直播为主,或直播后把过密苗移出另一地定植。以条播较好,条播行距12~15厘米,定苗时株距10~15厘米。每亩播种量400~500克。

奶白菜田间管理

(1)水肥的施用: 奶白菜的生产周期短,宜多施有机肥做基肥,生长期间适当追施化肥,或结合喷灌进行叶肥追肥。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施肥的方法、时期、用量应根据苗情、土壤、天气等情况而定,原则是薄肥多次。浇水一般结合追肥进行。移植苗在定植后3~5天内不可缺水。夏季及早秋,定植后需连续3~4天每天早晚浇水。
(2)中耕除草: 直播田宜于播种时用除草剂消灭杂草,苗期除草结合间苗。

奶白菜病虫防治

常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白斑病等,可采取综合的农业措施防治,如避免重作或与其它十字花科蔬菜邻作,合理排灌,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性。药物防治可用百菌清等杀菌剂喷洒。 主要虫害有菜蚜螟虫、菜粉蝶、黄条跳甲等,应及早发现及早防治,防治方法与一般十字花科类蔬菜相同。[3] 

奶白菜采收采种

奶白菜的采收主要根据市场的需要而定。成株采收的标准是是植株叶丛由旺盛生长转向闭合生长,心叶伸长到与外叶齐平,此时单株重约275克,亩产1000~1600公斤。餐饮业一般需要小株,单株重50~100克,生长期约20多天,亩产量600~800公斤。
奶白菜的采种应与白菜类其它蔬菜严格隔离,并且也要与芸薹属中染色体基数X=10的其它栽培作物隔离.原种田空间隔离至少2000米以上,生产用种田隔离距离不得少于1000米。生产用种多放在北方农作区,用小株采种法生产种子。

奶白菜药用价值

编辑
奶白菜具有清热除火、解毒、亮发、提高免疫力、明目、健脾、和胃、润肠、壮骨、养颜护肤、养阴补虚、抗衰抗辐射等功效。 [4] 

奶白菜相关品种

编辑
品种
相关介绍
矮脚奶白菜
市场性好
新会奶白菜
深绿色,有光泽,叶面皱,全缘;叶柄肥短,匙羹形,奶白色,肉厚。
鹤山奶白菜
植株较新会奶白菜细小,叶柄较窄,适于收幼菜。
高脚奶白菜
有绿色和浅绿色叶多种,叶柄长、较窄、奶白色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自然 生物物种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