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虢州,弘农。望。开元户一万七千七百四十二。乡五十。元和户五千二百三十六。乡三十六。
《禹贡》雍及豫二州之境。周初为虢国。虢有三:北虢,今陕州平陆县,东虢,今荥阳县;西虢,在今凤翔扶风县也。鲁僖公二年,晋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虢亡乃为晋地。其後三卿分晋,属韩。秦兼天下,属三川郡。至汉武帝元鼎四年置弘农郡,後魏以献文帝讳“弘”,改为恒农郡。孝武帝永熙三年,分为西恒农,属陕州。周明帝复为弘农。隋开皇三年废郡,以县属陕州,大业二年又改属豫州。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西北至上都四百三十里。东至东都四百五十三里。东至陕州一百三里。
贡、赋:开元贡:天门冬,地骨白皮,麝香。赋:绢,纟?,绵。
方伯堆,在县东南五里。宋奋武将军鲁方平所筑。
鸿胪水,过县北十五里入灵宝界,溉田四百馀顷。
阌乡县,望。东南至州一百里。本汉湖县地,属京兆尹,自汉至宋不改。周明帝二年,置阌乡郡。按:阌乡,本湖县乡名。阌,古文“闻”字也,《说文》“从门,{日攴}声”。隋开皇三年,废阌乡群,十六年移湖城县於今所,改名阌乡县,属陕州。贞观八年,改属虢州。
秦山,一名秦岭,在县南五十里。南入商州,西南入华州。山高二千丈,周回三百馀里。
黄巷坂,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即潼关路也。《水经注》曰:“河水自潼关东北流,侧有长坂,谓之黄巷坂。历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关,岸高道狭,车不得方轨。”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又潘岳《西征赋》曰“溯黄巷以济潼”,亦谓此也。
桃源,在县东北十里。古之桃林,周武王放牛之地也。
黄河,在县北三里。
全鸠水,一名全节水,汉戾太子亡匿之处。
思子宫故城,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汉武帝为戾太子所筑也。
朱阳县,上。东北至州七十里。本汉卢氏县,属弘农郡。後魏太和十四年,蛮人樊磨背梁归魏,立朱阳郡并朱阳县,令樊磨为太守。大统三年,分为朱阳郡,属东义州。周武帝保定二年,又省郡。宣帝大象元年,割卢氏西界以益朱阳县。
後汉改属弘农郡,至宋加“城”字为湖城县。
荆山,在县南。即黄帝铸鼎之处。
夸父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湖县故城,在县西南二里。
词条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