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

编辑:见识网互动百科 时间:2019-11-29 14:22:46
编辑 锁定
同义词 泉州市一般指泉州
声明
本词条已参考行政区域类词条编辑指南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百科地理组一起交流。
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辖4个区,3个县级市,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全国第三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1]  。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2-3] 
泉州历史悠久,周秦时代就已开发,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4]  、拥有着名的“泉州十八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3] 
泉州是全国着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50万人,旅居香港同胞70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人,三者合占全省60%以上,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全市现有台属近16万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落户泉州。[3]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37.74亿元,接近全省的四分一,同比增长 8.9%,[6]  连续17年居福建省首位[7]  。2016年,泉州入选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四大分会场之一。[8-10] 
快速导航
旅游预测
中文名称
泉州
外文名称
Quanzhou,Zaitun
别    名
鲤城、刺桐城、温陵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福建省
下辖地区
4区,5县,3县级市
政府驻地
丰泽区景观东路
电话区号
0595
邮政区码
362000
地理位置
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
面    积
11015平方公里
人    口
851万人(2015年末常住人口)[11] 
方    言
闽南语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
开元寺府文庙清净寺天后宫清源山草庵清水岩
机    场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
泉州站泉州东站晋江站
车牌代码
闽C
市    树
刺桐树
市    花
刺桐花
市    歌
蓝蓝泉州湾
GDP
6137.74亿元人民币(2015年)[11] 
人均GDP
72422元人民币(2015年)[11] 
市委书记
郑新聪
市    长
康涛
着名高校
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
城市精神
爱拼才会赢

泉州历史沿革

编辑
朦胧的泉州古城 朦胧的泉州古城
泉州是闽南文化源头,周秦开始经济开发,于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至今有1750多年的历史。
先秦
夏、商两代,泉州地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
秦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立闽中郡,泉地归之,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高祖五年(前202),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泉地属闽越国
泉州丰泽街 泉州丰泽街
始元二年(前85),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繁衍,设冶县,在今福州,隶属会稽郡。泉地属之。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会稽南部都尉改为建安郡,析建安郡侯官县地置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丰州,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 辖今泉州(今德化县属侯官县)、莆田、厦门及漳州部分地区。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
西晋·永嘉五年(311),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
美丽的泉州湾 美丽的泉州湾
梁·天监间(502~519),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丰州)。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
陈·永定元年(557),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于晋安郡置丰州(今福州),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今泉州)所辖。
开皇九年(589), 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 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德化县废归属闽县外)属南安县。
2015年10月泉州大坪山公园俯瞰 2015年10月泉州大坪山公园俯瞰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
贞观元年(627),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699年,划莆田县西部设清源县(今仙游县)。
久视元年(700),又于今泉州鲤城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 衙前辟南大街为市,并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
泉州浦西万达广场 泉州浦西万达广场
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开始。 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
开元六年(718),泉州刺史冯仁智以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至此,泉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晋江五县。
天宝元年(742),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因郡、县同名,清源县改名为仙游县)、晋江四县,清源郡有23806户,160295人,为中州。
乾元元年(758),清源郡复为泉州。
贞元十九年(803)、长庆二年(822)、咸通五年(864),先后析南安县地立大同场(今同安县)、小溪场(今安溪县)。
贞元间(785~804),析永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今德化)。
元和年间(806~820),泉州有35571户,238400人,由中州升为上州。
大中十一年(857),设嘉禾里(今厦门)属泉州。
五代
泉州府文庙 泉州府文庙
后晋天福四年(939),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
开运二年(945)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九月,泉州归属南唐。南唐封留从效为晋江王。
后汉乾佑二年(949),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下辖今泉州、莆田),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
后周显德二年(955),升小溪场为清溪县(今安溪)。
北宋
北宋时,福建称福建路,行政区划为福、建、泉、漳、汀、南剑六州和邵武兴化二军。南渡后升建州为建宁府。福建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共计八个同级行政机构,故号称为“八闽”,共辖42县。
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复灭吴越,至此,泉、漳二州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真正纳入宋朝版图。
太平兴国六年(981):析晋江县东北部16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领七县: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 割所属莆田县、仙游县别为兴化军。(清·乾隆《泉州府志·卷3》)。
太平兴国八年(983):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独设福建路。
雍熙二年(985):泉州改隶福建路。
宣和三年(1121),清溪县改称安溪县。至此,泉州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7县。 宋代澎湖已正式划归泉州,隶属晋江县管辖。
南宋
那些年泉州人的异国风情
那些年泉州人的异国风情 (5张)
建炎元年(1127)七月,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并归转运使。
建炎二年(1128)五月,复置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
建炎三年(1129)十二月,南外宗正司镇江迁置泉州。
绍兴二年(1132),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
乾道七年(1171),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编管台湾户籍。
乾道八年(1172),毗舍耶人再犯晋江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称永宁寨),驻扎水军60名,以为防御。嘉定年间,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驻水军50名,并于永宁石湖新造军房50所,额定兵员325人。
淳熙十三年(1186),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守卫。
嘉定十一年(1218),在晋江县围头澳置宝盖寨,由宝林移120名士兵来此守卫,节制建平、清石诸屯,加强海防
淳佑间(1241~1252),泉州户口增至255758户、1,329940人,为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由上州升为望州。
元朝
泉州港风景
泉州港风景 (3张)
至元十四年(1277),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
至元十四年(1277) ,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
至元十五年(1278),福建全境入元版图。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领南安晋江同安安溪德化永春惠安七县,泉州属福建行省,省治设福州。
至元二十一年(1284)二月,再设泉州行省。至元二十一年九月,泉州行省并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九年复设福建行省
至元二十七年前后,开始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当时澎湖列岛有居民1600余人,贸易至者岁常数十艘,有“泉州外府”之称。
大德元年(1297),为图琉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遂徙治泉州,辖诸州。大德三年二月罢,置福建宣慰司都元帅府,移治福州。
延佑七年(1320),泉州设都转运盐分司,直属户部,专掌场灶榷办盐货及批验盐商引目等事。
至正十六年(1356),撤福建路,成立福建省,此为福建设省的开始。
泉州自然美景
泉州自然美景 (7张)
洪武元年(1368),泉州置卫指挥使司,领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隶福建都指挥使司。这是明朝在泉州设置的第一批海防军卫所。
洪武二年(1369), 福建全省八路先后改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中书省;泉州府仍领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洪武三年(1370年) ,明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对琉球(今台湾)的贸易。
洪武七年(1374年) 正月,罢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泉州官方海外通商贸易基本停止。
洪武九年(1376年):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各省分别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以掌行政、司法、军政大权,并直属中央。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改福建行中书省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
从田安大桥入城 车多路堵好闹心 从田安大桥入城 车多路堵好闹心
洪武十七年(1384年), 明廷实行防倭封海,废澎湖巡检司。
洪武二十年(1387年), 明廷命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沿海福、兴、漳、泉四府经略海防。改永宁寨为永宁卫,于浯洲置金门守御千户所,另筑峰上、田浦、官澳、陈坑、烈屿、祥芝等处巡检司,屯兵驻守,以备倭寇。祥芝巡检司并造司城,周一百五十丈,高二丈,寓铺六,有南北二门。始筑厦门城。至洪武三十一年,在泉州沿海先后增设:永宁卫,福全、崇武、中左、金门、高浦5个守御千户所,巡检司45个,筑卫所司城16座,以加强海防。
清承明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1734),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所辖。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县。清设兴泉永道,辖泉州府、兴化府之莆田县、仙游县、永春直隶州和厦门。
民国
泉州古城
泉州古城 (9张)
民国元年(1912),废州府,复县设道。泉州初归厦门道,后属南路道。
民国3年(1914),废除清制,置兴泉永道(治所泉州),原清朝兴泉永道之泉州府、永春直隶州、兴化府所辖各县隶之。思明府改名厦门道,厦门成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派分治员驻金门。
民国十六年(1927),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晋江、南安、安溪、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八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闽变后成立兴泉省,辖莆田泉州,设省政府于泉州,不久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辖县不变,直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福建泉州晋江大桥 福建泉州晋江大桥
泉州于1949年9月解放(金门除外),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晋江、惠安、莆田、仙游、同安、安溪、金门(待统一)。同年12月,德化县归之。
1950年3月,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化划归永安专区;9月改为晋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政区依旧,10月德化复归。
1951年1月,划晋江县城关和近郊设泉州市。
1955年3月,改为晋江专区专员公署。
1956年5月,划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到晋江专区。
1958年,析同安县划归厦门市。
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泰归福州。
泉州版趣味歪脖子 泉州版趣味歪脖子
1963年4月,析大田归三明。
1968年9月,撤销晋江专区专员公署,成立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归莆田专区,同时划同安县归晋江专区。
1971年6月,改称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3年6月,析同安县归厦门市。
1983年4月,撤销莆田地区,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晋江地区,9月划莆田、仙游从晋江地区出成立莆田市。
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辖县体制[13] 

泉州行政区划

编辑

泉州区划沿革

泉州行政区图
泉州行政区图 (2张)
1985年5月,泉州辖鲤城区、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及金门县(待统一)。
1987年12月,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祥芝为石狮市(县级市)。
1992年和1993年,晋江、南安相继撤县设市。
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为泉州市政府派出机构,析原惠安县所辖的涂岭、后龙、南埔、山腰和埭港5个镇及国营山腰盐场归其所辖。
1997年6月,从鲤城区析出丰泽区、洛江区。
2000年,肖厝管委会改为泉港区。

泉州土地面积与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泉州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代管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14-15] 
土地面积与行政区划(2014年底) 土地面积与行政区划(2014年底)
地理环境
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临台湾海峡,北纬24°22′~25°56′、东经117°34′~119°05′。地处闽东山地中段和闽东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17] 
泉州城市中心

泉州地形地貌

泉州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为戴云山主体部分,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17] 

泉州气候

泉州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7] 

泉州水文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 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公园·亚洲园
泉州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公里,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4.56亿立方米,水电蕴蓄量达43万千瓦。晋江为泉州市第一大河,发源于戴云山东南麓,流经永春安溪南安鲤城晋江注入泉州湾,水系河流全长404.8公里,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此外,泉州地下水资源有10亿立方米,可利用的地下水0.76亿立方米。[18] 

泉州自然资源

编辑

泉州矿产

泉州土壤类型多样,分布最广的土壤为红壤,次为水稻土及砖红壤性红壤。耕地多属一、二级,土壤较肥沃。泉州现已探明或基本探明有一定地质储量的矿产地130多处,其中大型矿产地8处,主要矿产资源30多种,有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石英砂石灰石等。[19] 

泉州海洋

泉州湾海岸港口
泉州湾海岸港口 (2张)
泉州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541公里,大小岛屿208个,有泉州湾湄洲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的深水泊位123个,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罕见的天然良港。泉州是福建省主要产鱼区,主要水产生物有5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贝、藻类200多种。[20] 

泉州森林

泉州森林面积7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8.7%,活立木总蓄积量196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902万立方米;泉州拥有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55%;泉州拥有森林公园3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6个;森林公园总面积3.9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61%。[21] 

泉州生物

泉州湾 泉州湾
泉州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野生动物资源有30目85科385种,分别为两栖类2目7科32种;爬行类3目13科61种;鸟类19目51科260种;兽类6目14科32种。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鼋、蟒蛇、黑鹳、黄腹角雉、云豹、华南虎、金斑喙凤蝶、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红珊瑚等11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黄嘴白鹭、鸳鸯、鸢、鹰雕、蛇雕、花田鸡、穿山甲、豺、黑熊、苏门羚等57种;泉州森林植物种类达174科,599属,1127种(或变种),主要包括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等。亚热带雨林有上层优质树种如红栲、米楮、黄杞、阿丁枫、红豆树等树种;常绿阔叶林有栲树、丁枫、黄杞、樟树、楠木等。次生植被以马尾松、木荷、枫香等树种为主;山顶常绿矮林为主,上层优质树种以台海松为主;海岸植被以秋茄、白骨址为主。[22] 

泉州交通、邮电和旅游

编辑
交通运输较快增长。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37.03亿元,增长8.7%。全年共新建、改建公路680公里,其中新建公路321公里。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6877公里,比上年增加351公里。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级公路里程272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574公里。公路密度达155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铁路总里程243.88公里。
2015年泉州市交通运输业图表 2015年泉州市交通运输业图表
2015年全市货物运输量24120.49万吨,增长14.6%,货物周转量1574.66亿吨公里,增长17.8%;客运量9582.67万人次,下降3.5%,客运周转量75.41亿人公里,增长4.6%。全市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241.21万吨,比上年增长9.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379.07万吨,增长9.0%;集装箱吞吐量201.51万标箱,增长6.9%。[11] 
2015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0.5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6%。其中私人汽车91.76万辆,增长11.9%。全市共有营运汽车总数68684辆,其中客运班车5962辆(含出租车3183辆),货运汽车62722辆。全市公交运营线路长度3886.2公里,营运车辆2268部。年末拥有省际运输船舶260艘,总载重270.99万吨。
2015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4.54亿元,增长27.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9.66亿元,增长46.3%;电信业务总量184.87亿元,增长21.2%。年末全市固网交换机总容量437.57万门,移动通信交换机总容量1610万门。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213.9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30.54万户。互联网用户995.79万户,其中固定宽带用户229.36万户。
2015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25.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国内游客4903.46万人次,增长16.3%;接待境外游客221.85万人次,增长4.2%。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17.89亿元,增长16.9%,旅游创汇13.3亿美元,增长8.1%。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295.14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926.89万人次,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6.0%和11.3%;实现旅游总收入2258亿元,其中旅游创汇53.28亿美元,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9.6%和13.6%。[11] 

泉州航空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3张)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位于泉州市晋江下游南岸,北距泉州中心市区12公里,与周围的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相衔接。机场自1996年12月12日正式通航以来,2012年,年度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2015年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63.5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3万吨,换算吞吐量411.38万人次。[23]  经多次扩建,现可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600万人次。

泉州陆路

泉南高速公路:指泉州至南宁高速公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72,途经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全程1635公里。(泉三高速公路,泉州到三明 ,西接至江西的高速公路)
福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主干道沈海线的组成部分。福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项目路线全长142.37公里,由原来4车道扩建为8车道。
泉厦高速公路:是福建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公路全长81.898公里,设计概算为27.86亿元,扩建后,泉厦、福泉高速由原来的4车道拓宽到8车道。
厦沙高速公路:是省域高速公路,由厦门到沙县,途经安溪、永春、德化。
莆永高速公路:是省域高速公路,由永定到莆田,直通广东梅州,途经泉州、永春、安溪。
福诏高速公路:即沈海复线,由福鼎到诏安,直通浙江、广东,途经洛江、南安、安溪。
泉州环城高速公路:为大泉州核心区的外环环线,途经南安、丰泽、洛江、惠安、石狮、晋江、鲤城,并与斗尾。
泉州环城高速公路网
泉州环城高速公路网 (3张)
福厦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漳泉肖铁路、福厦铁路湄州湾南岸支线(在建)、长泉快速铁路(规划)。
主要站点:泉州站泉州东站晋江站、泉州北站(正在建设)、泉州西站(规划)。
轨道交通:泉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厦漳泉城际轨道交通(规划)

泉州轻轨

泉州轻轨1号线(在建):
泉州地铁(轻轨)规划 泉州地铁(轻轨)规划
总长63.9公里,利用漳泉肖既有铁路线约8公里。其中主线42.9公里,由福厦高铁泉州站经董埔路—漳泉肖铁路—刺桐路向南延伸过晋江,跨福厦高速公路,沿和平路经晋江机场,沿石泉路—香江路—石湖大道向北延伸至蚶江,与3号线衔接换乘。支线起于主线子芳路站,沿省道308向龙湖金井方向延伸,长21公里。
泉州轻轨2号线(规划中):
漳泉肖铁路南安站—漳泉肖铁路洛阳站,总长50.7公里,由漳泉肖铁路南安站,经南安市中心区、霞美、浮桥、江南沿笋江大桥跨晋江,沿新门街—涂门街—津淮街—泉秀东街—东滨大道至东海新行政中心,跨洛阳江,沿洛沙大道至漳泉肖铁路洛阳站。
泉州轻轨3号线(规划中):
泉州地铁(轻轨)规划 泉州地铁(轻轨)规划
福厦高铁泉州站—石狮鸿山镇。总长为42.3公里,由福厦高速铁路泉州站起,沿站前大道—董埔路跨晋江,沿田塘路—华林路—池峰路至晋江池店,之后经陈埭、西滨至石狮蚶江,与1号线衔接换乘,向南至鸿山镇。
泉州轻轨4号线(规划中):
城铁洛秀站—石井,支线:城东—河市。主线由城铁洛秀站,经规划白沙产业服务中心,跨洛阳江至城东组团的华侨大学,利用漳泉肖铁路部分路段后,沿万安西路—东湖路—温陵路,跨晋江后至展览城,之后经清蒙开发区,向南接世纪大道,经晋江市中心区、五里安海、水头镇,终于石井,长66.2公里。支线主线安吉路站起,沿万虹公路经双阳,终于河市,长为14.8公里,4号线总长为81公里,其中利用漳泉肖既有线为5公里。
泉州轻轨5号线(规划中):
张坂—官桥。由张坂始,到百崎,跨洛阳江至东海行政中心,后至仙石,晋江中心区,向西过清蒙开发区,再延伸至福厦铁路泉州南站,至官桥。5号线总长53.3公里,其中东海到百崎处9.3公里,与2号线共线。
泉州轻轨6号线(规划中):
城铁洛秀站—泉港。总长度38.3公里,由城铁洛秀站沿国道324走廊,经惠安县中心区及惠安机场,继续向南延伸至规划泉港公路客运站。

泉州人口民族

编辑

泉州人口

根据《泉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
正在建造的泉州新城
正在建造的泉州新城 (2张)
全市常住人口为8128530人(不含金门县)。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49845人,占58.4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78685人,占41.57%,汉族占人口总数的98.2%,少数民族占1.8%。通用语言为普通话与闽南话。泉州是全国着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50万人,占福建省华侨总数60%;旅居香港同胞70多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多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泉州民族

泉州郑成功金马像 泉州郑成功金马像
泉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48个少数民族,这48个少数民族是回、蒙、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僳僳、佤、畲、高山、水、拉祜、东乡、纳西、景颇、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毛南、仡佬、锡伯、普米、怒、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汉族占总人口的97.8%,少数民族占2.2%,主要以回族、畲族、苗族、蒙古族居多。回族主要分布在晋江陈埭、惠安白崎和鲤城近郊等地;畲族主要分布在德化、安溪和惠安等地;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泉港涂岭等地。

泉州政治

编辑
市委书记:黄少萍
市长:郑新聪(市十五届人大会议选举的 副市长)、尤猛军林伯前陈荣洲付朝阳周真平林锐李建辉陈灿辉
人大主任:陈海基(泉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竞王远东张建生洪泽生潘燕燕陈全顺, 吴春林为泉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政协主席:杨俊峰
第十一届政协副主席:李冀平王瑞强、陈益, 许连捷、吴共湖、傅福荣、苏小青陈元殿骆沙鸣王祖耀,秘书长:洪川夫

泉州经济

编辑

泉州综述

泉州港泉州湾石湖码头 泉州港泉州湾石湖码头
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37.74亿元,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8.28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3742.33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2217.13亿元,增长9.3%。[6] 

泉州第一产业

2015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0.59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农业产值132.82亿元,同比增长4.2%;林业产值4.17亿元,同比下降1.1%;牧业产值58.41亿元,同比下降8.6%;渔业产值116.86亿元,同比增长5.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33亿元,同比增长6.1%。粮食生产保持平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1.55万亩,粮食产量72.82万吨。特色现代农业规模扩大,全年新增远洋渔船21艘,新增设施农业1.5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28家,安溪县入选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6] 

泉州第二产业

201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3345.09亿元,增长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2.86亿元,增长8.9%,增幅比1-11月提高0.1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一是轻重工业比例优化。全市规上重工业增加值1011.09亿元,增长13.4%。[6] 

泉州第三产业

2015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217.13亿元,增长9.3%,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1.5%。全年电商交易额增长35%,快递业务量增长4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37.04亿元,增长8.7%。房地产业企稳回升,增加值增速创今年来新高,增长4.2%。服务业发展逐月加快,实现增加值573亿元,增长13.8%,对第三产业的贡献达36.5%,贡献率居三产各行业首位,拉动第三产业增长3.4个百分点。[6] 
美丽的刺桐路 美丽的刺桐路

泉州文化事业

泉州辉煌岁月 泉州辉煌岁月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功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2013年由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活动,泉州以88.92分的最高分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

泉州医疗卫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 (4张)
泉州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全军首批甲级卫生单位、三级甲等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泉州市第三医院泉州新视力眼科医院泉州市中医院;福建中医学院附属泉州中医院;泉州正骨医院泉州市人民医院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泉州180医院体检中心;泉州市丰泽区医院;泉州市泉港医院;泉州东方妇科医院,泉州百信医院,明新华侨医院,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

泉州教育事业

2011年,泉州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1所,新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282所,新建实训基地12个,创建65所绿色校园。
  • 小学(部分列出)
学校名称地址
泉州市明新中心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泉州市华岩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泉州市新塘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泉州市仙塘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泉州市上村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泉州市惠群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泉州市紫岫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泉州市玉霞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泉州市育群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泉州市侨星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泉州市亭店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泉州市南山小学鲤城区江南街道
西隅中心小学西湖小区七星街
泉州市朝晖小学泉州市河岭巷53-54号
泉州市新村小学鲤城区大城隍口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鲤城区通政巷38号
泉州市东门小学泉州东街菜巷53号
泉州市昇文小学泉州市鲤城区西街423号
泉州新隅小学泉州新门后街
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鲤城区东观西台2号
泉州市立成小学泉州市鲤城区讲武巷
泉州实验小学泉州市中山北路
泉州师院附属小学泉州东街二郎巷68号
泉州市晋光小学泉州市鲤城区南俊路32号
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泉州市育才路2号
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泉州市鲤城区新华路51号
鲤城区第二实验小学泉州市五保街
泉州市第四中心小学东海街道法石社区
泉州市云谷小学东海街道云谷社区
泉州市华侨小学东海街道后厝社器社区
泉州市临海小学东海街道浔浦社区
泉州市宝山小学东海街道宝山社区
泉州市渚江小学东海街道后渚社区
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东海街道东梅社区
泉州市鹤山小学丰泽区城东街道西福社区
泉州市丰泽区第五中心小学丰泽区城东街道霞美社区
泉州市东星小学丰泽区城东街道东星社区
泉州市浔江小学丰泽区城东街道浔美社区
泉州市乌屿小学丰泽区城东街道金屿社区
泉州市海滨小学丰泽区城东街道庄任社区
泉州市丰泽区第六中心小学泉州市丰泽区北峰街道北峰社区
泉州市群石小学丰泽区北峰街道群石社区
泉州市招联小学丰泽区北峰街道招联社区
泉州市招贤小学丰泽区北峰街道招贤社区
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东涂淮口村
泉州市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丰盛假日城堡内
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泉州丰泽东湖街东仁路
泉州市湖心小学泉州市湖心街明湖路中段
泉州市圣湖小学丰泽区圣湖小区
泉州市丰泽区第三中心小学泉秀路浦西路
  • 初中(部分列出)
学校名称地址
泉州第三中学泉州市鲤城区东街菜巷20号
泉州市凌霄中学鲤城区凌霄路123号
泉州市明新华侨中学鲤城区江南大街686号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崇文街1号
泉州华侨大学附属中学华侨大学附属中学
泉州市东海中学丰泽区东海街道法学路东海中学
泉州市北峰中学丰泽区北峰街道北峰社区玉塔巷
泉州市第十中学丰泽区湖心街明湖路176号
泉州市双阳中学洛江区阳光北路5号
泉州市河市中学洛江区河市镇炉田村火烧组2号
泉州就南中学洛江区马甲镇双溪口
泉州虹山中学洛江区虹山乡虹山村下坪岭
泉州市泉港区天竺中学泉港区南埔镇天竺村地上8号
泉州市泉港区圭峰中学泉港区峰尾镇诚峰村1666号
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美发中学泉港区山腰街道处陈庄村360号
泉州市泉港区民族中学泉港区山腰街道钟厝
泉州市泉港区三朱中学泉港区前黄镇三朱村
泉州市泉港区坝头中学泉港区前黄镇凤山村
泉州市泉港区三川中学泉港区后龙镇割山村树兜新98号
泉州市泉港区鸠林中学泉港区界山镇鸠林村
泉州市泉港区博文中学泉港区博文中学(泉港区前黄镇)
  • 高中(部分列出)
市直高中
学校名称
类型
地址
泉州一中
高中
北门一峰书
培元中学
完中(兼有初中与高中)
新华西路
泉州三中
完中
东街菜巷
高中
桂坛巷
泉州外国中学
完中
学府路
泉州实验中学
完中
圣湖小区
仰恩大学附属中学
完中
----------------------
鲤城区高中
学校名称
类型
地址
泉州六中
完中
镇抚司
高中
天后路47号
泉州现代中学
完中
田安南路
泉州十五中
完中
浮桥仙景
科技中学
完中
学府路
丰泽区高中
学校名称
类型
地址
泉州九中
完中
津淮街中段
泉州城东中学
完中
城东前林
北师大泉州附中
完中
津淮街东段
剑影学校
完中
北清东路
洛江区高中
学校名称
类型
地址
泉州市十一中
完中
万安街道
马甲中学
完中
马甲镇
奕聪中学
完中
罗溪镇
南少林武术学校
完中
万安街道
泉港区高中
学校名称
类型
地址
泉港二中
高中
山腰镇山腰街
惠华中学
高中
界山镇玉湖村
泉港五中
高中
后龙镇柳亭村
泉港六中
高中
涂岭镇松园村
泉港一中
高中
山腰镇荷池村
  • 中等教育(中专、技校)
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 (5张)
泉州有中等学校:泉州石狮服装技术学校、福建商贸学校福建经贸学校、福建高级技工学校泉州校区、泉州财贸干校泉州市农业学校泉州艺术学校福建工贸学校、泉州市石鹏山工贸学校、泉州市双十印刷商务 学校、泉州艺术科技学校、泉州市博艺学校、泉州轻工业技术学校、泉州市电子科技学校、泉州服装学校、泉州市对外经贸学校、泉州梅山工程学校、泉州市电子学校、泉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泉州行政学院、泉州旅游学校、泉州交通学校、泉州精英学校、晋江金井学校、晋江华侨学校、晋江安海职业学校、泉州南安市侨乡综合高级中学、泉州南安市工业学校、泉州永春职业学校、泉州服装鞋业设计技术学校、泉州永信科技学校、泉州敬德职业技术学校、泉州市凌霄高级职业学校、泉港工业技术学校、泉港职业技术学校、泉港南浦职业学校、泉州德化职业学校、泉州南安红星职业学校、泉州安溪职业学校、泉州安溪虎丘学校等。
  • 高等教育
院校名称
办学层次
创办时间
备注
本科
1960
国际化色彩浓厚的大学,国务院侨办直属大学,是中国侨生的两所最高学府之一,CUBA传统强校。
本科
1987
全国第1所具有颁发本科学历证书与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民办大学。
本科
1958
全国新建本科高校首批通过教育部优秀评估的三所学校之一。
本科
1998
以光电技术为优势、具有独立颁发高等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高等学校。
本科
2012
福建农林大学与泉州安溪县政府合作,福建农林大学综合性二级学院,中国第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茶业院校。
本科
2001
福建最早的独立学院之一,福建师大与福建东方实业公司联合办学,隶属福建师范大学。
专科
1984
前身为创办于1929年的黎明高中。
专科
1984
由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举办,福建省教育厅和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共同管理。
专科
2001
原名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2004
前身为1934年由英国教会驻泉代表创办的惠世高级护校。
专科
2005
前身是泉州培英女校,创办于1890年,1938年抗战时停办,1947年复校,1965年撤销,在1981年复校。
专科
2001
由1964年创办的泉州商校和1979年创办的泉州供校合并。
专科
2008
原泉州泰山航海职业学院。
专科
2007
福建示范性高职院校,已列入《福建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二五”规划》中设置本科学校规划,正全面推进升格本科工作。
专科
1987
正在申办成为本科院校。
专科
2006
由安踏、恒安、金龙、浔兴、艾派五大实力集团出资创办
专科
2002
中国第一所摄影艺术高校
专科
2005
福建唯一具有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大专文凭的纺织服装专业院校。
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科2013引进台湾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大华科技大学将选派教师任教。
参考资料

泉州社会保障

泉州田安大桥(2015年) 泉州田安大桥(2015年)
2011年,泉州新增城镇就业15.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05人,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9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新增11.6万、10.8万、3.5万、7万和6万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325万人,全市困难群众13.7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泉州城市名片

市徽
三朵扬起的浪花,则取形于泉州刺桐花瓣,意指泉州市花刺桐花,暗喻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刺桐港,象征
泉州市市徽 泉州市市徽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历史。浪花也可视为祥云,通过它表达东亚文化之都的彼此欣赏和祝福。标志上半部分的“船头”图形结合闽南泉州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构件“燕尾脊”元素,体现着一种鲜明的地域性文化。
标志的配色也有着浓郁的闽南风情,配色上采用惠安女传统特色服饰的配色方式。整个色彩体系可分别对应着红砖文化、海洋文化,体现着一种活力和热情。[24] 
市歌
谷建芬谱曲,陈日升作词的《蓝蓝泉州湾》。
市花
刺桐花 刺桐花
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为了扩建泉州城廓,曾环城遍植刺桐。后来,刺桐高大、繁茂、花红似火,成为泉州一大特征。因此,刺桐花被定为泉州市花。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
市树
刺桐树
城雕
飞天迎宾”,高25.8米,底部直径30米,绿地环绕着圆形水池,在市中心温陵南路与泉秀街交叉口。[25] 

泉州文化

编辑

泉州综述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东方第一
泉州戏曲
泉州戏曲 (5张)
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40处。西晋年间~~~安史之乱(280年左右)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晋江、洛阳江两岸,泉州自此兴起。迄今泉州部分家族的姓氏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26] 

泉州民俗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周
泉州是多元宗教文化宝库
泉州是多元宗教文化宝库 (8张)
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明、清时代,泉州地方戏曲、民间歌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和“提线木偶”。

泉州语言

泉州方言是泉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泉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泉州方言曾是闽南方言代表。泉州当地的语言是闽南语。[27] 

泉州宗教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
空中看泉州
空中看泉州 (3张)
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28] 
唐代初期伊斯兰教传入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尚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近300方。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继云集泉州。19世纪末叶,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南宋着名思想家朱熹游泉州时感慨“此地古称佛国,满地皆是圣人”这是对泉州宗教最好的诠释。

泉州建筑

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第规模可观,形式讲究,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
  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有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纵向住宅,有骑楼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筑,还有与山村环境十分协调的“吊脚楼”(木楼),他们就地取材,十分简朴,却独具风格。还有一种是外围护有高大坚固防御墙体,适应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楼建筑中西合璧的住宅称“洋楼、番仔楼”。
古寺庙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还造就了许多着名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着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各种宗教的传播,对于泉州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民情产生了深刻、广泛的影响。泉州宗教文化丰富多彩,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 ,也成为世界罕见的奇迹,说明了泉州人心胸开阔和具有广大的包容性。
泉州世贸大楼 泉州世贸大楼
代表地:开元寺承天寺清净寺天后宫草庵等。
古街巷
泉州老城区的古街巷,像一条条脉络,栖身于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外,从历史深处延伸至今。行走在古街巷里那古朴的石材路面上,更让人回到了历久弥新的城市记忆中。
  涂门街、南俊巷、状元街……这些名字让你立刻明白历史积淀赋予城市的儒雅气质,全写在斑驳的砖瓦上,寺庙的残柱间,老宅的天井里,甚至连那些千年古树的枝叶仿佛也记忆着泉州学子诵读的四书五经和唐诗宋词。
  代表地:中山路南俊巷状元街西街等。[29] 

泉州文物

泉州境内有包括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伊斯兰教博物馆、泉州南建筑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此外,泉州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20处,分别是安平桥(五里桥)、清净寺、开元寺、郑成功墓、崇武城墙、洛阳桥、泉州天后宫、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德济门遗址、泉州港古建筑陈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庙、施琅宅、祠和墓。[30] 
泉州历史文物 
名称
年代
地址
地位
伊斯兰教圣墓
丰泽区灵山
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迹
千年古桑
鲤城区开元寺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1300多年
老君造像
清源山老君岩
中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
清净寺
鲤城区涂门街
中国现存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祈风石刻群
南安丰州九日山
中国现存最多的祈风石刻
洛阳桥
惠安洛阳
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
天后宫
鲤城区天后路
中国现存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妈祖庙
安平桥
安海、水头交界
中国现存最长的古石桥
东西塔
鲤城区开元寺
中国现存最高石塔,高48.24米
草庵摩尼教寺
晋江罗山华表山
中国仅存的摩尼教寺庙
喇嘛教三世佛造像
清源山碧霄岩
中国现存最早,保护最好的“三世佛”石雕造像
崇武古城
惠安崇武
中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现代
丰泽区东湖街
中国现有唯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史的专门博物馆

泉州旅游

编辑

泉州概况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行走在城市中间,千古遗风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多次闪现,既古朴清雅又精致婉约,既内敛深沉又舒展奔放。[31] 

泉州景点

涂门街 涂门街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着众多的“海丝”文物群,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涂门街的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改造后的涂门街秉承泉州闽南古建筑的风格,又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涂门街是泉州最有商机、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入选全国第一批“购物放心一条街”。
泉州东湖公园 泉州东湖公园
泉州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北望清源山, 东眺灵山圣墓,南邻城郊村舍,西联商业大街,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 又是原泉州十大胜景之“星湖荷香”的遗址。
安平桥 安平桥
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至宣统三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多为穿斗式木结构,主体建筑为硬山燕尾脊五开间大厝,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2米宽的防火通道。建筑物中多有晚清文人的各种题词。
府文庙 府文庙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公元976-981年)移建今址。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为东南地区最大的文庙建筑群,建筑风格在全国现存孔庙中罕见。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该寺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年)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年)改额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为大开元万寿禅寺。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和湄州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公里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1387年,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崇武古城是中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好的明代石头城,也是中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桥 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被称为:“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
永春牛姆林,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的生态旅游区,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县下洋镇境内,距县城70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
清源山 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福建泉州市北郊,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公里,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公里。
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是天然胜景。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脉绵延20公里,象形岩石,千恣百态,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该宫是我国东南沿海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庙宇中现存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天后路,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较高、规模较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也是大陆妈祖庙中少数几座被国务院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金海岸度假村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石狮市永宁镇海滨,占地6000亩,海岸线12公里,与台湾隔海相望。 闽南黄金海岸度假区分为海面、岸线和陆上三大区域,包括海岛世界、民俗文化村、东南亚缩景公园、大观园度假酒店(三星级)、游乐园(占地240亩)、高尔夫俱乐部、游艇俱乐部、海滨浴场、实弹射击场、商业街、别墅区和直升机场等等。黄金海岸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已成为集行、游、吃、住、购、娱于一体、旅游内涵十分丰富的滨海旅游度假区,是福建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紧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总占地面积100公顷,水域面积82.28公顷,陆地面积17.72公顷。1999年以来,市政府先后投资2.3亿元人民币,建成市区西北片区滞洪排涝工程,
深沪湾 深沪湾
深沪湾,一座风光旖旎的晋江小镇,泉州十八景之一,素有“峙海金狮”之称。深沪湾全长6公里,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滩前碧波万顷。滩面金黄开阔,景色蔚为壮观。沙滩清一色的细纯沙粒,如银屑布地,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滩床宽阔,舒展广拓,潮漫滩上,涛声柔和。海水洁净,水温适中,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
仙公山 仙公山
仙公山,又名“双髻山”、“丰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距泉州中心市区约25公里。南北朝时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是集宗教朝圣、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修学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泉州十八景,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从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飞流直下,水雾形成的虹霓霞雾,使你感到山岚袭人。岱仙瀑布号称“华东第一瀑”,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经过山势雄伟的飞仙山峰,落差139 米,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瀑布,西为油漏瀑布。两处交相辉映,格外壮观。岱仙瀑布为我省最大的瀑布之一,名列“泉州十八景”。
雪山岩 雪山岩
永春雪山岩始建于唐代启光年间(公元885年~888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雪山岩坐落于永春群山之宗——雪山上,因山顶凹一湖宽舒平坦,古火山口凹地四周有五个由火山集块堆积而凸起的山包,外形似五瓣莲花座而得名,为闽南地区最高、建筑最具特色的佛教寺庙。
戴云山 戴云山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泉州特产

编辑
特色主食
咸饭,萝卜饭,芥菜饭,花菜饭,卤肉饭,芋仔饭,
泉州烧肉粽
泉州烧肉粽 (2张)
壶仔饭,泉州炒饭 ,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粉,豆签,浮果,粉团,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条,澳茄粿,酸菜鸡丝面,浮粿。
特色汤类
贡丸鱼丸(深沪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鸭汤,黑豆龙骨汤,苦菜大肠汤,马鲛羹,墨鱼梗,香菇豆猪舌汤,灌肠仔汤,石狮牛肉羹,藕段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玉米排骨汤,水豆腐汤,七彩干贝汤,肉燕汤,猪血汤
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菜包,水煎包。
特色素菜
安溪水瓮菜,嫩饼菜,窖菜,德化淮山,凉拌苦瓜,辣油笋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带。
特色荤菜
洪濑鸡爪崇武鱼卷,西街田螺,姜母鸭,鳗鱼干炖猪脚,焖猪肘,烘猪脚,牛排(有别于西餐牛排),水门巷炖羊肉,猪血小肠,蚝(东石蚝)(浔埔蚝),清蒸金枪鱼,文蛤蒸蛋,酱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蛏,炒大头螺,沙鱼冻,芥菜炒虾皮,十香全鸭,香芋焖鸭
特色甜品
石花膏,茜草粿(仙草密),桔红糕,绿豆饼,粕丸,麻糍(麻吉),榜舍龟,碗糕,花生汤,豆沙饼,石狮塘头甜粿,石狮芋圆,芋饼,芋蓉(芋泥),土笋冻,柿饼,菜头酸,糖醋莲藕片,贡糖,椰子饼,雪拉膏,四果汤等。[32] 

泉州名人

编辑
古代
人物名称
生活年代
朝代
籍贯
主要成就
备注
755~800年
晋江潘湖欧厝人
国子监四门助教
 
1503~1580年
泉州河市人
着名爱国将领
抗倭民族英雄
1503~1580年
泉州晋江人
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温陵居士
1522~1573年
德化县隆泰乡人
万历年间最着名的雕塑艺术家
擅木雕、彩塑,精瓷塑
1557~1633年
晋江人
明末史学家
 
1593~1665年
明末清初
南安英都人
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
原明朝重臣
1624~1662年
明末清初
南安石井
收复台湾
民族英雄
1621~1697年
明末清初
晋江衙口人
维护国家统一收复台湾
爱国将领
1624~1662年
清初
安溪湖头人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
治理河患政绩显着,贡献巨大
潘承家1659~1719年清朝南安乐峰人清朝总兵 台湾海防军事层级最高武将康熙帝浩赠龙袍,加封“四代一品”
近现代
人物名称
生活年代
籍贯
主要成就
备注
庄长恭1894~1962年泉州鲤城人着名化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
李光前1893~1967年南安梅山镇人新加坡着名华侨实业家 、慈善家、教育家 
张文裕1910~1992年泉州惠安人着名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子芳1910~1942年晋江永宁人爱国烈士 
司马文森1916~1968年泉州鲤城东街人着名的文学家 
叶飞1914.~1999年泉州南安人军事家、政治家上将军衔
谢希德1921~2000年泉州人物理学家、教育学家 
潘明继1933~ 2012年泉州南安人着名抗癌专家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蔡英挺1954年~~泉州晋江人现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上将军衔
张高丽1946年~~~泉州晋江人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参考资料[33] 

泉州荣誉

编辑
泉州城市名片——城市荣誉
  
全国着名侨乡
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城市投资硬环境四十优”之一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全国文化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八连冠”
全国卫生先进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
最佳中国魅力城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
全国十大市民最满意城市之一
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
中国品牌之都
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强市
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
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获奖城市
中国十大品牌城市
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共和国60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转型·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中国外贸100强城市
全国人防先进城市
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
 
[34]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参考资料
词条标签:
自然地理 景点 中国地名